分享

信任孩子,是教育的前提 | 微言夜读

 老刘tdrhg 2018-04-18


无论进行什么样的完美设计,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来说,我们也设计不出每个孩子的未来。教育怎样帮助和保护每个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今晚,一起来听听特级教师、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怎么说……

▲夏青峰

信任孩子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生长的过程,而不是加工的过程。所谓加工的过程,就是我们预先设计好目标与标准,然后对学生进行“加工”或训练,让他们达到这个标准。现时的很多教育形态,都深深地打下“加工学生”的烙印。而我们无论进行什么样的完美设计,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来说,我们也设计不出每个孩子的未来。孩子们的成长并不是按照大人的设计在进行,他们有着自己的成长规律。

生命都有着它内在的生长力量。学校的每个孩子都如同一颗正常的“种子”,只要能提供给它必要、充分而适合的阳光、水分和营养,并保护其不受外力所伤害,它就能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与结果,长成它最好的模样。

教育,就是要提供这种外在良好的成长环境,让生命的内在成长动力与外在良好成长环境进行有效互动,通过外部环境去唤醒、激发、滋养、支持、引导内在的成长动力。如何提供好这外部环境?一是“帮助”,二是“保护”。尽可能地帮助这些“种子”获得它所需要的阳光、水分与营养,尽可能阻止外来的干扰因素对它们内在力量的破坏。教育只能在“种子”生长的过程中提供帮助与保护,让它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教育是设计不出每颗种子最终的发展形态。

教师需要充分相信这生命的力量,要对这生命的力量怀有深深的敬畏感。信任孩子,是教育的前提。如果教师在内心深处根本不信任孩子,那教育就无从谈起。我们要深深地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爱、尊重与鼓励,每个孩子都希望发展得更好,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能。

有时候,我们感觉某些孩子内在成长的动力不强,很大可能是他现在或曾经所接受到的外在成长环境不适合、不充分或者具有破坏性。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反思、改进与保护孩子们的外部成长环境。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用心帮他们营造好外在的成长环境,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每个孩子都是具体不一样的,没有抽象的儿童存在。他们成长的“花期”各有不同,有人成熟得早,“少年老成”。有人成熟得晚,总是不懂事,但他们都是孩子,都是成长中的人;他们发展的优势领域各有千秋,智能是多元的,我喜欢画画他喜欢踢球,你擅长言说我擅长算题,每个人一定都会有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有时很明显,有时未被激发。在老师眼中,一定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教之才”。

老师信任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学生总是犯错误时,我们内心会动摇,这孩子能教好吗?其实,孩子一定会犯错误的,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是一个不断摸索与冲动的过程,有人能把控冲动,有人把控不了冲动,成长就是在这不断把控成功后的喜悦与把控不成功后的惩罚中进行的。现在犯点错误不要紧,就像孩子们在一个大平台上嬉笑追闹,偶然跌落平台,没关系,因为下面有安全网接着。掉下去几次,以后他就知道怎么才掉不下去了。所以,当学生犯错误时,形式上一定要按照规则惩罚,但是教师内心当中还是要平和包容,要相信孩子慢慢会改变的。他毕竟还是未成熟的人啊。

有时,确实有孩子表现过分,言语行为出格得离谱。这时候,我们也不要丧失信心。如同医生对病人,人生重病了,医生不会很生气地把病人冷落到一边不理不睬,而是要帮他查病因,开药方。孩子表现出格,他也是“生病”了,不是身体上的病而是心理成长方面的“病”。这“病”的由来,他自己也说不清,也不想得,但一定是他生命内在成长动力与外在成长环境的互动什么时候出了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冷静地帮孩子查找原因,看他所接受到的外在成长环境究竟是哪出了问题,基于问题去改善环境,以针对性地刺激他内在的生命动力。

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一个孩子,都不会对学生失去信心。在内心深处,始终对孩子是包容、等待与鼓励的。

作者 |夏青峰(特级教师、北京中学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