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某某,女,58岁。胃脘作痛,按之则痛甚,其疼痛之处向外鼓起一包,大如鸡子,濡软不硬。切其脉弦滑有力,舌苔白中带滑。问其饮食、二使,皆为正常。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葛根加半夏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任某,女,21岁,1965年12月21日初诊。 昨日感冒,头痛头晕,身疼腰痛,恶心呕吐,恶寒,并素有腹痛大便溏泻,浮数,苔白。 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为葛根加半夏汤适应证。 处方:葛根12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半夏12克。 服1剂证大减,2剂证已。 解说:此案正与葛根加半夏汤证相合,是投之即效。据报道,只本方治疗肠胃型风寒感冒效佳,不论有无下利,皆可使用。(胡希恕医案)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各家论述 《古方选注》:葛根汤,升剂也;半夏辛滑,芍药收阴,降药也;太阳、阳明两经皆病,升阖失机,故以升降法治之。麻、葛、姜、桂其性皆升,惟其升极即有降,理寓于其中。又有芍药、甘草奠安中焦,再加半夏以通阴阳,而气遂下,呕亦止,是先升后降之制也。 《伤寒今释》:葛根汤虽能运输消化管中之水液,然水在胃而不下降者,因胃无吸收水分之能力,必加半夏以止呕降逆,使水液下达于肠,然后葛根汤能成其运输之功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