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记者从中国民用航空局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于5月1日起施行,届时“编造、故意传播涉及民航空防安全虚假恐怖信息”等9种行为的旅客将被采取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的措施。 据了解,《意见》由发改委牵头,民航局、中央精神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人社部、税务总局和证监会七个部门参加,已于3月2日对外发布。 中国民用航空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在《意见》解读时介绍,该《意见》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对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的人员范围、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名单的移除、权利救济和相关宣传等事项都进行了规定。 其中,明确对在机场或航空器内实施以下9种行为的旅客采取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的措施:
《意见》高度重视保护民航旅客的合法权益。在认定标准和程序方面,将对实施上述9种行为并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处罚或被人民法院追究刑事责任的旅客作为限制对象;名单在民航局官方网站和《信用中国》网站同时公示,自公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被公示人可以提出异议,公示期满,被公示人未提出异议或者提出异议经审查未予支持的,名单开始执行。在移除机制和有效期方面,限制期限明确限定为一年,即自被列入限制名单之日起,有效期一年,一年期满自动移除。 此外,《意见》明确了最高人民法院要加强对各级人民法院指导,依法处理因执行限制乘机名单而引发的有关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明确审理标准,公正司法,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发布会上还公布了今年3月运输生产情况,其中,国内客运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客运市场恢复高速增长。3月,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5140万人,同比增长15.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国际航线同比分别增长15.4%、20.3%,国际航线自2016年9月以来首次达到20%以上高增长。一季度,全国民航共完成旅客运输量1.46亿人,同比增长11.6%。国内、国际航线同比分别增长11.6%、11.0%。 原题:《民航局:9种行为的旅客将被采取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的措施》 编辑:陈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