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盐滩村:600年老村寻找“雍正大碾”

 纪勇 2018-04-18

123

盐滩村位于四方区北部,西北邻四流南路,东南是海琴广场,洛阳路以北,郑州路以西,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老大村。祖辈因靠海晒盐得名、张氏购入巨型石碾过活、抗战时期抗日英雄辈出、解放后农民变身工人住上楼房……近日,记者找到了今年81岁老人张荣正,听他讲述盐滩村的那些往事。

村史:渔村盛产抗日英雄 解放后农民大翻身

明朝永乐初年,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滩,于姓人家最早在此居住,以捕鱼和海滩晒盐为生,故得名盐滩村。后来随着海退陆进,原来的海滩上建起了工厂,盐滩村也逐渐远离海滩,居民不再以晒盐和捕鱼为生,开始了农耕生活。

IMG_8633

盐滩村在抗战时期走出无数抗日英雄好汉。青保大队长高芳先在村中教拳,他的徒弟有孙志勇、张宗孔、张益志等人。据传,高芳先武艺高强且智慧过人,曾指挥“青保”和当地老百姓直接抢日军纱厂,大车出动一路上五六百老百姓,使日伪军望风丧胆,给日本鬼子一个重大打击。

解放后,盐滩村获得新生,翻身农民开始过上好日子。1949年,村里成立了剧团,常常被邀请到附近的村里演出。邻近人们提起盐滩村的剧团,无不树起大拇指。1953年成立了互助组,1954年成立五星社,主要种植蔬菜和大田作物。50年代,村里就有大马棚,使用马车搞运输。因为那时生产力落后,运输都用人力地排车,相比之下马车的效率是很高的。60年代,盐滩村在村东南山自力更生建水库,这在当时轰动全市。水库建好后发挥了重大作用,引水灌溉,蓄洪减灾,也是游泳、洗衣服的好去处,1974年停用。1980年前后,盐滩村地大部分被国家征为宅基地,盖宿舍楼的企业负责安置农民就业。1996年,盐滩村东南边开始建造海琴广场,3年后昔日农田已成为现代化的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地方。2002年,41中扩建运动场,盐滩村50户搬迁到此处住进新盖的大楼。2012年,盐滩村一期改造工程启动,其中1000多户居民住进了新建的高层住房。

IMG_8638

文物:292岁巨型石碾见证老村百年兴衰

跟盐滩村近代史息息相关的,是在村子东北面的一盘大碾子。据悉,大碾子是清朝雍正年间制作的,碾子下面压着一块记载其制作原由的石碑,可惜前些年拆除碾子时石碑已下落不明。记者看到碾盘直径约2.5米、厚约40公分,周边有高约80毫米,厚约50毫米的沿儿;碾砣直径约50公分,长约50公分,中心有两个约80毫米的轴孔,石料为“崂山红”花岗石。如果按当年石碑上记载的雍正年间生产算来,它的历史已有292年。

IMG_8648

这么大的碾子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在使用呢?张荣正老人说几百年前的盐滩村孙姓、王姓家族势力较大,每家都有自己的碾子用于生活生产,张家数十户人却没有碾子推粮食,所以决定集资到郑庄购入这口巨碾共同使用。根据祖辈留下的契约看来,这口石碾多次转卖,最早的买卖史可追溯到光绪13年。巨型石碾的出现解决了张家的生活困难,也让盐滩村的孙、王、张、曹、陈、毕6个家族能够和谐相处,甚至可以说是近几百年盐滩村发展的重要见证。

“雍正大碾”不仅是过去盐滩村民碾麦、碾豆等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工具,还是封建统治下轻视妇女的见证。盐滩村的老村民介绍,旧社会盐滩村有一个“寡妇站碾盘”的习俗、具体说来,就是在旧社会盐滩村的寡妇改嫁,必须在太阳落山后站在碾盘上,一直站到天黑,男家才能用驴把寡妇驮走。盐滩村为了维护本村的名声,用碾谐音撵,天黑寓意偷偷摸摸,这个习俗的寓意应是:改嫁的寡妇是被盐滩村撵出去的,只能偷偷摸摸地离开。

如今,“雍正大碾”已经拆除了,废弃在村子的东北空地上。大碾的拆除不但说明盐滩村发展了,村民过日子不再依靠陈旧的生活工具,还说明妇女彻底解放了,新思想、新风俗树立起来了。

IMG_8705

记忆:成亲之日才知妻子长相 盼拆迁颐养晚年

随着岁月的流逝,盐滩村现存老屋已经破烂不堪,张荣正说住在老屋里的本村人已经很少,70岁以上的老人更是寥寥无几,都因生活条件太差搬了出来。盐滩村二期改造是村民最盼望的事。张荣正老人也在两年前搬出盐滩村,在离村不远的楼房租了一室一厅。

记者走近他独居的出租屋,里面的家具都很陈旧,卧室棕红色的大衣橱上贴着对他来说最珍贵的几张照片,分别是跟老伴的黑白结婚照、6个儿女带着孙辈的全家福和跟老伴去旅游的照片。张荣正的老伴过世已经10年了,说起老伴,他笑说:“你们年轻人肯定想不到,我们是娃娃亲,17岁成亲那天掀起盖头来才知道她长什么样。”婚后两人一起种地收粮,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后来村里大队搞生产,张荣正放下锄头学起技术,到盐滩汽配厂做块状锅炉工,一做就是30年。6个儿女相继出生长大,他们也熬白了头。

虽说是被父母包办婚姻,但他和老伴也携手走过的50多年从没红过脸。如今儿女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下一代,他不想麻烦儿女,选择了自己照顾自己,81岁了身体仍然硬朗得很。“这辈子没什么遗憾,只是可惜老伴没能住上新房。”张荣正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村里拆迁,在自己家的新房安度晚年。

文/唐婕 图/柳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