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置身其中,都是一次深层次精神上的洗礼,仿佛是佛教徒去寺庙,基督徒去教堂。我们在巨大的太行乡土的环顾当中,他们的一个微笑,一滴泪水,脸上的一丝褶皱,眼神里的一丝狡黠,一丝不解,都是上天对人生的一次暗示,理性的对待喜怒哀乐,谨慎的重视转瞬的人生。
在你不想走,走不动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有最美的东西呈现在你面前,村里的百姓称呼这是破烂,谁住在里面是最穷最弱的表现。去世一位老人,门被深锁起来,最为触目惊心的是,成片成片无人居住的经典民居倒塌。有的老百姓问记录这个有什么用,我说你们的祖祖辈辈这么聪明,再过几代还有人能够看得见,记得住,给您孙子留点念想。 在游走的过程中,只要进了村,整个村民的天然防御体系会建立起来,熟悉的环境来了陌生人。三言两语,喷云吐雾,结交朋友,在交谈的过程中筛选最有用的信息。太行人家——专注太行乡土智慧。
通过行走,总结太行山东麓的神韵,最近根据枣文化聚集的脉络分析出,唐县,曲阳,阜平,行唐的枣文化聚居区。和河北农大枣中心的赵教授沟通,一席话豁然开朗,枣树可以称的上国树,在极为贫瘠和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开的五角星的花,结的中国红的果,是木本粮食。 在灾荒年可以救命的一把红枣,在中国文化沉淀成民族的基因,和喜庆吉祥连接为一体,早生贵子等等。无奈的环境唯一的选择,和枣文化连接成整体的窑棚是枣文化聚居区的类型建筑,一个笆围合而成的储藏空间,是一种寄托,尊重,珍视的情感,四面通风,除湿晾干,是对生活无限的期许。 ▲经典的智慧和装饰,太行山产枣地区的一种习惯:秋天收枣后,把优等枣用签或线串成各种图案挂在屋檐下风干。 住在这种房子里,冬季是难熬的,四面通风。封闭的老人听到外面有人不敢出来,我进门请出来,老人说怕是坏人,我说这社会有偷小孩,没偷老人的,老奶奶顿时乐了,贫困和智慧并存,临走给老人买箱奶表达尊重。这个世界上最牛的课题,不是象牙塔里的功利的导向,是稳下心,落下的一份沉思。看着这波澜虚幻的浮躁的世界,总觉得乡土是一分净土。 ▲凝望,八十岁老人,勤劳是特质,藏在表层下面是千年沉淀的乡土智慧。 ▲色彩斑斓的舞动,年味十足,这种萃取的五彩胜过春晚的穷尽,用农闲的欢乐洗涤耕作一年的艰辛,最好的艺术来源于土地,城市里有值班的坚守,初一,乡民也要背上篓子去慰藉自己一生的习惯。大地吐芬芳。 ▲猫冬的老汉群像图,每一个村都有一个标志性的高台,一排老汉靠墙晒太阳。这里是国事,村事,家事新闻的传播和交流平台,是度过漫长冬季,养精蓄锐的好去处。古庄图景。
▲时光岁月汗水辛劳磨出的包浆。
▲碾子边的奇妙组合,碾子是邻里共用,这一家的主人利用地势的高差,把地窖做成一侧埋在地坪下,另外一侧面向碾盘。因此地窖有两个入口,设计巧妙。农业社会,碾子的利用率高,从院落穿过地窖到达碾子是一不错的选择。地窖用石材发券而成,内部精美,阴凉,存放过冬白菜,土豆,红薯等食物。和周围年岁大的阿姨聊天得知,原来农村自己织布,也会选择在地窖里进行,环境潮湿,纺线不易断。乡土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