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醉乡土』王淑英 | 碾盘情

 人文华夏 2021-05-28

导读:

碾子泛指碾轧东西的工具。狭义是指轧碎谷物的石制工具,由碾磙子和碾盘组成。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的石制工具。

碾盘情
作者:王淑英

我到博野城南筑邦园林游玩,看到一盘碾子。碾盘和碾砣那原本光滑的外表被风雨侵蚀得粗糙不平。

在电气化普及以前,碾子在农村很常见。人们吃的白面、玉米面、山药面等都是在碾子上碾压而成的。碾十几圈后,用箩把面筛在笸箩里,然后把箩上面的碎粒倒在碾盘上重新碾压。如此重复多次,直到都碾成面为止。农闲时,可借用生产队的牲口来拉碾子,大多数时候都是靠人来推。推碾子可是力气活儿,一个壮汉推十几圈也会累得气喘吁吁。

抚摸着历经沧桑的碾盘,我想起了我们村村南那盘碾子,想起小时候帮娘推碾子的往事。

“二丫,快去看看村南边碾子有没有人在用。”娘一边往一个白布口袋里装玉米粒,一边吩咐放学后刚迈进家门的我。

我把书包往栅栏门后边一扔,向门外跑去。

“回来!”娘扯着嗓子喊,“拿个笤帚,没人用就先占上!” 

可是我已经跑出家门了。我听到隔壁二奶奶家门口那个碾子正在疲劳而痛苦地呻吟着,怪不得娘让我到村南去看碾子。我撒开两腿往村南跑去。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大多数人家要推碾子时,往往先派一个孩子到碾子那“侦察”一下,看看有没有人在用。如果没人用,就把笤帚或簸箕放在碾盘上,表示这些东西的主人马上就要来了。这期间如果有人来用碾子,看到碾盘上放着东西,或打道回府,或在碾子旁静等,很少有人违背“先来后到”这一不成文的规则。

还好,碾子没人用。我随手拾起一根小木棍放在碾盘上,转身往回跑。当我弯着腰一边大口喘气一边报告说没人用时,娘已背上半口袋粮食抱着妹妹出了门。我忙把簸箕、箩、笤帚等放进小床一样的笸箩里,连拖带拽、跟斗趔趄、一溜尘土地追上去。

没想到,有人竟抢占了我的碾子。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男孩子光着膀子、撅着屁股正在拼命推呢。碾砣吱吱呀呀地响着,极不情愿地往前挪动沉重的身子。一个绑着裤腿的小脚老太太,一手扶着碾盘的边,一手拿着笤帚扫着碾盘上的玉米。

“我刚才看时真的没人,我还把小木棍放在碾盘上了呢。”我离娘远远地站住,低着头用眼角偷偷观察着娘的表情。

“你家丫头说的没错,你就让我先碾了吧。我孙子一会儿还要念书去,我自个儿可推不动。——小栓,快点推,别耽误着你大娘。”说着,加快挪动她那小得几乎只剩下脚跟的小脚。

我大声说:“是我先占上的。一会儿我也要上学去,我娘还要看我妹妹,她自个儿也推不了呢!”

“没事,先推你家的吧。大娘,我来推,让小栓扫,你坐着筛。” 娘笑了笑,把妹妹往笸箩里一放,说,“唉,这没修下的孙子都这么大了,都快能挣工分了。”

“还不是有大伙儿帮衬着才活人的。”

娘从我们家的笸箩里收了一簸箕玉米倒在碾盘上,说:“小子家吃多,可别饿着孩子。”

“他大娘,菩萨呀!”老太太撩起大襟,擦了擦浑浊的泪,接着说,“你男人不在家,你也不容易,一会儿我帮你筛。”

“不用了,大娘,一会儿她爹就回来了。”我知道娘在撒谎,因为爹每天天黑才回来呢。

终于碾完了!小栓头顶着小船一样的笸箩走了。老太太在后面扶着墙用脚跟急急地蹭着地面。

娘忙把玉米往碾盘上倒。我看看太阳,又看看墙上的阴凉,赶紧拿起碾棍推起来。虽然我两个脚跟踮起来,脚尖跐着坚硬的地面,可是沉重的碾砣一动不动。

“傻丫头,你才几岁呀,瞎逞强,看把你累得不长个儿了!我推,你扫。”娘笑着把笤帚递给我,她两手一齐用力,可碾砣只稍稍动了几下。娘干脆连肚子也用上,沉重的碾砣才开始慢慢骨碌起来。玉米粒被碾得呲牙咧嘴,发出过年时放鞭炮一样的噼里啪啦的声音。

“噢,碾碎了,碾碎了!”我欢叫着,忙着用笤帚把碾到碾砣外边的玉米粒扫到碾砣下面去。

这时,邻居大婶手里提着个面袋子走过来。

“她婶子,推碾子来了?等一下,我一会儿就推完了。”娘冲着婶子笑笑。

婶子用打着补丁的袖子擦擦眼睛,惊慌地看看后面,点点头。

“怎么啦?他又打你了?”娘走过去撩开她头上箍着的羊肚手巾,看到她脸上有一个红红的巴掌印。

“家里什么吃的也没了,你兄弟浇地回来,看到锅里只有一点菜汤,就------”说完用手捂住了脸。

“你这是?”娘指着她手上的白布口袋。

“刚跟我娘家嫂子要了点山药片,碾了做几碗饸饹,赶紧去填补那畜生和那俩小饿狼崽子的肚子。”

娘大步迈回来,拿起笤帚、簸箕,三下两下把碾盘上破碎的玉米粒收到笸箩里,又扯过婶子的面口袋,把山药片倒在碾盘上,说:“快,我推,你扫,二丫筛,让孩子们赶紧吃饭。” 

婶子看看我那坐在树阴里哇哇大哭的妹妹,红着脸不肯迈步。娘用肚子顶着碾棍吃力地推起来,张牙舞爪的山药片在沉重的碾砣下挣扎了几下,变成了碎片。婶子赶紧过来,抢过碾棍。娘看了看婶子的肚子,说:“还是我推吧,你还怀着孩子呢。”

终于,婶子也背着碾好的山药面,抺着泪匆匆地走了。

娘脱下一只鞋,垫在屁股底下,坐在树阴里,抱起泥娃娃似的妹妹喂奶。

忽然,娘看了看墙头下的阴凉,说:“坏了,你上学快迟到了,快去吃饭、上学!”  

我看看半笸箩还没碾出面的碎碴子,又看看娘那湿得贴在身上的褂子,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我们老师说……她下午要发烧,放半天假。”

“死丫头,快走,不去上学,小心我打你!” 说着,娘脱下另一只鞋,朝我扔过来。

娘第一次对我发火。我吓坏了,把娘的鞋远远地扔回到她的脚边,一溜烟跑回家去了。后面传来娘脆朗朗的笑声。

放学钟还没敲完,我就背着书包往碾子那儿跑去。碾砣上骑着两个正在打闹的“小泥猴”,碾盘上凉满了用胶泥捏的小猫、小狗。看来,娘早已经回家了。

我转身往家跑去。刚进胡同,就闻到了大铁锅贴饼子的香味。

我推开栅栏,看到隔壁婶子家那两个孩子一个在抱着妹妹玩,一个在帮娘烧火。

火红的夕阳映红了整个村子,旺旺的灶火照红了半个小院。

晚饭后,小栓领着我们一群小孩儿玩老鹰抓小鸡。大柳树下,娘和几个婶子大娘连说带笑地拉着家长,阵阵笑声荡漾在夜空……

眼前这盘碾子,一定记录着很多沉重的往事,但是也一定记录着碾不碎的笑声、碾不碎的乡情。

作者简介:

王淑英,女,博野县人。爱好旅游、骑行、文学写作。


本作品经过作者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期编辑:邓伟娜   庞里地

审阅:孔淑茵  程秀然  贺景娣  李静

征稿
我醉乡土

深入挖掘博野历史,传播乡土文化。博野数千年往事钩沉、无数古今名人、妖娆的民间传奇、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尽在“我醉乡土”逐一展现。

投稿须知:

1. 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来投。作品要求原创,不存在抄袭或者盗用他人作品情况,杜绝任何侵权行为。

2.作品严禁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抵触之处。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质量上乘。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将不予采用,来稿不退。

3.来稿请注明以真实姓名或笔名发表,如实名发表,作者可提供120字内个人简介及生活照一张。来稿如一周内未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4.邮箱投稿请在主题处采用“我醉乡土”加“作品名称”格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