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儒学为什么会被后世帝王尊为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

 昵称32901809 2018-04-18

这个问题好,涉及的面很广,但大体可以这样追溯与归纳:

首先要看到,孔子首先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儒家学说时,并不是一家独大,甚至是不受欢迎。孔子生于春秋末期,这时候诸侯争霸,已经是礼崩乐坏,周王朝名存实亡。孔子带着他的门徒,宣传他的儒家学说,却不被重视与采纳,甚至沦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当时“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儒家只是一派而已。无论是那时的秦国还是后来的秦朝都是法家思想,讲究刑名之学,儒学是排斥的。

只是到了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所以,到了这个时期是关键的转折期,儒学才走上了康庄大道了。

现在看来,这个学术之所以成为后世帝王尊为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有其根本的原因:

一方面,儒学让帝王的地位得到巩固加强。从董仲舒开始,讲究“君权神授”,神化君王的地位,帝王从此以天子自居,这也是让帝王能够接受儒学最主要的原因。当然,为了限制帝王的绝对的权威,他也提出“天人感应”的学说,以此来制衡君权。

另一方面,儒学可以经国治世,更好地服务于君王治理天下。儒学提出的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包括孔子早前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分。


这样一来,无论是作为帝王的合法地位或者说是神圣的地位,儒学已经帮助确立。而作为帝王治理天下的整套所需要的伦常,儒学已经早就确立好。作为帝王,后来用儒学来治理天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