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没有李白和杜甫,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不是能减少很多?

 昵称32901809 2018-04-18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现实,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里,李白、杜甫作为唐代最杰出的两位诗人,他们二人诗的确占有相当大的权重。但是不是没有他们,内容就能减下来,我认为不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捋顺。



首先,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唐诗。我们都知道,唐诗是我们国家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华民族文化史的地位举足轻重。就算在国外,它也广受瞩目,粉丝众多。日本是学习研究唐诗最早的国家,在日本京都有一座“诗仙堂”,里面供奉着李白、杜甫等36位诗人的画像;欧洲许多国家都翻译出版了各种版本的唐诗,俄罗斯有研究唐诗的专著,美国还成立了全国性的“唐诗研究会”,西方以李白、王维、孟浩然名诗配曲的交响乐、音乐剧更是不胜枚举,好评多多。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就唐诗而言,它以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滋养了后世,光耀了世界。对唐诗这样的文化明珠,作为“接班人”的中小学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学习、不弘扬光大。



其次,学习唐诗对中小学生有什么现实作用。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远非一篇小答案能够说的清楚、承载了的。我们不妨从学生们“实用”的小口切入,略举一二。从体裁规范、艺术表现、创作实践来看,唐诗讲究的是格律、韵味和意境。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的可塑性强,朗朗上口的格律,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音乐感;意境可以培养画面感、想象力;韵味一词在我理解,就是要学会用典,通过旁征博引来增强自己写文章的说理性、说服力。而且,学习唐诗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塑造是“全方位”的。李白和杜甫之所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所占的比重大,是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唐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诗仙”、“诗圣”的名号可不是随便得来的,多学习他们的诗歌对于全方位塑造学生的文化素养,做到了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可谓是鱼和熊掌兼得啊。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李白和杜甫是成就最高,这是综合评价,不等于其他诗人就毫无声息,就黯然无光了。实际上,在他们前面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在他们后面有白居易、刘禹锡,有“小李杜”,即使是与李白、杜甫同期,也还有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一众诗坛大咖……他们在某一领域,有的比“李杜”的艺术成就还要高!所以说,即使没有李白、杜甫,唐诗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也不会少的,这是由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决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