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重要的学习习惯,你掌握了么?

 昵称52216650 2018-04-18


这个题目也是很久就想写的了,毕竟是一些本质出发的话题,只要使用得当,将终生受益。

一、试错

经常也会和很多学生妈妈沟通交流,从她们身上还是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交流中你可以发现一些母亲还是很不容易的。

有时候,你知道这个事情怎么去做,孩子不知道,学生不知道,你需要做的并不是去告诉他怎么做,而是耐心的看他如何在不知所措中犯错误的。

以前说“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在没有犯错误这个“感悟”的时候,你直接告诉他方法和结论以及易错点,都不顶用。只有犯过错误,才是属于自己的感悟。

“畏难”其实说白了就是懒,不愿意去思考,并不是什么疾病。小初高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情况,他们来问你一道题,有时候并不是他不会,而是他看看题目很长一串,或者题目中的图形是没有看到过的,自己去思考还不如问老师,老师讲了我就负责听懂。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

我一直觉得试错的心理很难形容,而“strive”这个单词正好表达了我想表达的意思。

试错的本领可以让我们变得越来越高效,这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他可以让你变得越来越自信。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你要从家到公司上班或者说去学校上课【假设路程是 10 公里】,怎么去是最快的方式?备注: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这是 3 年前生活中遇到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上班迟到 1 分钟,扣半天工资的。

交通方式有以下几种

1、地铁。

2、公交。

3、的车。

4、摩托。

正常情况,都是坐地铁去上班的,地铁有一个优势,就是每天它不会迟到,它不会堵车,它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每天定时定点准时出现。

我相信,大多数的朋友都做过轻轨或者地铁,但是如果你没有进行一个有效的试错,你的方式并不是最高效的。这一点我不得不说是跟室友学习的。

你是怎么上地铁的,随便找一个入口进去,到站口后,在从哪里进去的就从哪一节车厢出来,然后出站台去上班。

我那朋友是怎么做的呢,一开始很才吃惊,后来发现是合理而高效的。

他其实就做了个:如果时间充裕,那么就走到下次下地铁出来就是有电梯的那截车厢,如果时间紧急,地铁马上就要出发,你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选择从进入哪一节车厢,他就会从最近的口上地铁,然后在行驶的地铁中走到下次到上楼最近的车厢口。

这只是一个细节,也只能节约可能那么 1-2 分钟,但是,你没有经历试错尝试,你是不知道的。

如果你没有按时醒来,你起来地铁已经开走,怎么办,打车,坐公交还是摩托车,你或许会有你的答案和分析,实际上呢,我想说的是,在你没有每种方式都尝试之前,绝对是不会知道哪种方案最优的。你需要做的就是试错。

学生来问我数学题并不是每道题我都会去解1、你一张空白卷子给我:“老师我都不会。”你当老师是白痴么,如果全不会我解了你也不会有所收获和成长,因为你不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问题。

2、一道中规中矩的问题,没有自己的过程,只有空白的题目:“老师,我不会,怎么做?”你想我就会一步一步把步骤发给你么,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有没有尝试百度一下,有没有常识问一下软件“学霸君”,或许你觉得问老师是最快的方式,那么你错了,阿通只会抛给你一句话:“哪一步不懂?”

题目的每一个已知,都是一个故事,你要去剖析,剖析了么,没有剖析阿通就带你一句一句带你学习分析,阿通是有这个耐心的,你没有这个耐心么,那么太好了,你去问别人吧,我只给想真正搞懂题的学生讲解。

当已知条件剖析完,一般的学生惊呼:“哎呀,阿通,我会了,貌似没有这么难嘛”。

什么问题,说明你题目就没有去分析,你不愿意去“strive”着解决它,你的问题不是不会解,而是学会这个试错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3、自己的草稿纸上有详细的过程,但是还是没有做出来。

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提问方式嘛,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阿通愿意跟你一同去解决这个问题。你没有做出来,说明你积累的方法还不够,你没有足够多的方法,么有太多的思路让你不断的尝试,最终搞定这道题。

那么,阿通带你搞定这道题,你一定需要记录方法,因为在下次遇到新的问题不会的时候,至少你需要把阿通教你的方法尝试一下,不行再说。

补充:你看哪个学霸,每回考试中压轴题都是一次性做对的,没有的,都是经过多个方法尝试,思路错了再换一个方式,不断尝试,最终终于做对,有时候尝试了多个方法还是以失败告终,所以有时候看起来 140 与 145 只差距了 5 分,实际上能力却是差距了很长一截。

二、纠错

什么是纠错,纠错就是犯错误后要学会去纠正他。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你做题,做错了,就丢那不管了;你做一个项目,失败了就算了,也不总结;你创业,一不小心破产了,你都不分析一下,何来东山再起;

每次课堂,我都会告诉学生这个地方容易出错,那个地方容易出错,学生也觉得简单,不会出错。

结果呢,一做就错,屡试不爽。

看这篇文章的朋友,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曾经做过的卷子,不管做的好还是不好,老师评讲完后,我如果再重新拿给你做,能不能拿满分。

哦,再做一遍成绩也差不多呀,那么这张卷子就是白做了,老师白评讲了,浪费了老师和你自己的时间。

试卷中最大的财富,其实都是那些错题,你一步一步的把那些错题搞懂,不管是粗心还是题太难,都需要总结的。

上面说的纠错是最表面的一层含义,阿通想告诉你的是:

你需要在做完一道题,一个工程或者项目后,自己复查出问题的能力,光会做不是本事,出了错误还能把问题就出来才是本事。

你们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一张卷子,很快就做完了,但是就是不愿意检查,为什么不愿意检查,并不是你不知道检查的重要性,而是你发现花了大量时间,什么都没有检查出来,这点时间还不如做做后面的压轴题玩。

每次发现错误后,分析自己的心理,是怎样一步一步犯错误的,下次怎样才可以不犯错,或者说即使犯错误了,我们能够快速定位并成功修改,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三、规避

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你没有办法搞定自己每个问题都不出错,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缺陷,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规避就可以提现他的重要价值了。

小学生容易忘记单位吧,初高中生一些细节的小问题还是容易出错,我举一个例子,指数对数,你总是记不住,容易混淆,你总是记错,怎么办,那你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做一个规避措施了,编一个适合自己的口诀或者画一幅自己可以区分它们的画,这个方式适合你但是不一定适合别人。

你喜欢听优秀的老师讲课,有时候是因为老师已经帮你把规避措施做好了,你是拿来主义,在老师讲的问题上,你是不容易犯错,但是总有一些老师没有讲到的你容易出错的地方。

我自己就是发现交集并集的符号容易混下,这个方法以前我讲过,我只记住他们的图形,并集的形状像一个开口向上的碗,下雨就可以越装越多,而交集呢,就是一个倒扣的碗,下雨雨水就不能积累。我这么去想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时候我都说不出这个符号的名字,但是我知道他的意思,我可以解题,那么意义就达到了。

写了这么多,大家到底学到了多少,只有把这三个点多尝试,自己会运用后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备注:其实,这三个点,跟自己以前当程序员有关系,写代码需要高效性,所以有时候需要试错去尝试;编写的程序出错后需要定位,需要高效的找到 bug,于是就出现了纠错,不是每个问题你都是可以找到根源问题的,虽然方法不是太好,只要这个问题永远不再发生就是好事,于是出现了规避。

禅定时刻:解决一个问题,正面去解决很多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透过现象抓本质,更可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