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说】向辉:教育信息化太大,先做好这些小事

 张福涛lu70kpm9 2018-04-19


向辉

  • 洪湖贺龙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 湖北省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师

  • 湖北省“中小学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主讲教师

  • 湖北省“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专家组核心成员

  • 连续六年被湖北省教研室授予省级信息技术学科专家


 

她误打误撞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又满怀感动踏入了教师行业;她奔波于全国各地服务教师同行,也曾访问过英国看境外信息化教育。她是全能信息技术专家,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者。名师说第二季首期,一起来听向辉老师的故事吧。



1.

一张珍贵的小卡片 


二十年前,教师父亲屉子里的一张小小的贺年卡戳中了向辉的心:卡片是父亲以前的学生从深圳寄来的,父亲一直将它和贵重物品一起,小心翼翼地收藏着。就是那个时候,向辉突然意识到“这,就是身为教师的成就感啊”。一张卡片,触碰到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此后,教师便成为了她的职业向往。

 

如今,向辉老师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奋斗了18年。作为一个本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技术方向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化教育领域专家,向辉老师这些年可谓是360°全方位在和信息化打交道。而实际上,当初选择计算机专业只是出于跟风,而接触后才发现:“(学计算机)挺有意思的”。



2.

英国信息化教育大不同


要让每一个人都觉得信息化“有意思”,这就很难了。

 

“以前在教育上加点信息技术,是为了能够在优质课评课时加上专项分,有点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技术……”2018年,国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意在发展互联网 教育:以技术为支撑,在技术上有效地将教育与技术进行融合。换句话说,就是“从要我用到我要用”。

 

关于这一点,向辉老师在英国访学期间有特别深的感触。

 

2016年的冬天,在湖北省中小学教师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与通讯技术)培训班的组织下,向辉老师赴英进行了为期28天的境外培训。


 ▲向辉老师与英国培训方老师合影


英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自20世纪80年代起,ICT成为专门的课程,并在英国中小学教学中得到普及重视。1998年至2016年期间,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不断推进、深化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教育信息化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而最让向辉老师感慨的,是“英国教师在信息化教育常态化工作方面做的特别好”。

 

向老师所说的“信息化教育常态化工作”通常指“备教学评研”几个方面。

 

“在英国的话,‘备教学评研’都是基于网络基于云平台开展。备课内容必须上传至校园网的云平台,上课的时候直接在云端打开调用;学生登录校园网的账号,也可实时接收老师推送的学习资源;教研活动,从学习的记录、过程、考核等都需在云平台上完成;还有各种评价机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必须基于网络平台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在平台上有记录,结果性的评价在平台上有结果、有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国内一些老师“只是把信息化技术用在‘教学比武’场景下,或是在应对检查的时候才用”,英国老师们已经将信息化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

 

说到这里,向老师又举了一个例子:“在英国学校,教师必须刷员工工卡才可启动打印机等公用办公设备,且记录着老师对纸张等资源数量的使用……”对于国内学校来说,无限制地使用公用办公设备早已是司空见惯。可能这个小小的动作在部分人看来显得多余且繁琐,但在向辉老师看来,这意味着“常态化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管理已经深入骨髓”,震撼之余更令人为之警醒。

 

那这是否说明,信息化基础设施才是王道呢?

 

▲英国访学期间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


在这次的境外培训经历里,向辉老师也遇到了令她感到意外的地方——英国学校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尤其是硬件设备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先进。不夸张的说,英国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如国内。我们甚至无法想象,在国内被淘汰已久,青年老师未必听闻的“胶片投影仪”,直到现在还被英国部分学校所使用。

 

“一个来自伯明翰的信息中心主任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没有好与不好的信息化设备,只有用得好不好的信息化设备。’”之所以英国学校还在用“胶片投影仪”此类“过时”的设备,并不是经费条件的限制,而是他们认为:即使设备“过时”,但在解决某些特殊问题的时候也能派上用场。相比起那些新兴设备,老设备用起来更为亲切和顺手。

 

向老师十分赞同这种观点,也认可这样的做法。

 

“不要一味追求设备的升级变化,并不是说不要用新的设备。每一个配发给老师的设备都有它的使用价值。不能因为没有最新的设备,就不学不用;或者说有了新的设备,旧的设备直接闲置放弃……而是要物尽其用,有啥用啥。重要的是从教育教学出发,用好用巧现有的设备。”

 

对比国内当前的情形,老师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便是:硬件够硬、资源够好,可是就是不会用,或者不知道如何把它同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其实,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并不高深,也无意制造“为难老师”的氛围。如正常学习过程一样,老师们迫切需要的,可能就是教育信息化的正确切入点。



3.

学好小技术,用好小技巧


向辉老师在培训工作中扮演着教大家如何“用”的角色,好似一个行走的说明书,又像一个万能小助手。面对一线学科老师(非信息艺术专业的老师)时,她总是特别强调:“学好小技术,用好小技巧”。


 ▲每年,向辉老师都要受邀参加各种信息化培训讲座


“我不建议每位老师都要去学特别高深复杂的技术,而是应该去学习那些半会不会的小技术,活用巧用生活中信息化的小技巧,让它为教学所用。我就特别喜欢像101教育PPT这种,学习的技术难度不大,但是功能特别实用。我觉得这一种(工具)就是我们学科老师特别关注,特别需要学习的实用小技术。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学科,通过案例,掌握这些小技术小技巧,就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优化。”



4.

勤学、多试、多思


虽说现在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机会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但向老师更倾向于更灵活方便的网上培训。“101教育PPT公益讲座、MOOC、教育资源云平台上都有丰富的课程和资源,通过‘勤学’‘多试’‘多思’,不断提升自我。”

 

向老师所说的“多试”和“多思”,是信息化学习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特别针对上述“不知道如何把信息化技术同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实践和思考。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百做不如一思”。


 ▲向老师乐于与老师们交流互动


如今谈到教师职业发展的时候,都提倡把自己的职业定位为“专家型教师”。所谓专家型的教师,不仅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更要有理论的思考。这里向辉老师也传授给老师们一个学习的小技巧:建议大家把自己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整编成小论文小课题。一来可以发表,评职称的时候可作为依据;二来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复盘和提升。



5.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