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变法走“富国”之路缺乏民众支持(2)

 墨香笙樵 2018-04-19
“悠悠之议”并非“不足恤” 


    南宋理宗曾在巡视太学时,下令取消王安石在孔庙中“陪祀”的资格,并写下一段话:“王安石谓‘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信’,此三语万世罪人。”他所写王安石“三不足”论,与《宋史·王安石传》所载不同,该传记载的“三不足”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无论是宋理宗的版本,还是《宋史》的版本,“三不足”是否出于王安石之口或之文,还是个问题,宋神宗向他核实时,他是否认的。故宋理宗对他的指责难以成立。即便他说过“三不足”,“万世罪人”的罪名也安不上。 


    王安石倒是说过:“悠悠之议,恐不足恤。”“悠悠之议”,世俗之议,众人之议。“不足恤”,不值得忧虑。王安石这句话跟“人言不足恤”有点类似。社会上对新法的议论,官场上对新法的议论,朝廷对新法的议论,他一概当耳边风。 


    其实,“悠悠之议”并非“不足恤”,不能不听,不能不以为意。 


    古代的改革,仅有皇帝个人的支持还不够,必须有朝廷上下的支持;仅有官员的支持还不够,还要有下层民众的支持。同时树敌不能太多,否则阻力过大,改革难以进行下去。归根到底,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民众是否拥护、支持改革。所以,下层民众的意见要听,官员们的意见要听,富人们的意见也要听,听了以后作分析。不听“悠悠之议”,很有可能一意孤行,而一意孤行的结果是碰壁。 


    社会各方面对改革的议论,总会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到朝廷,反映到皇帝那里。例如范纯仁就把所见所闻关于新法实行的问题报告神宗,他说:“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财利,民心不宁。”“掊克财利”即搜刮民财。他提醒神宗注意《尚书》所说的“不见之怨”,即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怨是也”。 


    《宋史·神宗纪赞》云:“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看来出现了“上访”高潮。 


    社会上议论改革,王安石不放在心上,他的家人倒很在意。据司马光《涑水纪闻》一书,王安石之弟王安国曾力劝其兄,注意社会上对新法的不满:“以天下汹汹,不乐新法,皆归咎于公,恐为家祸。”王安石不听。王安国便跑到供奉祖先的家庙,向祖宗哭诉:“吾家灭门矣!” 


    对政局有一定影响力的太皇太后曹氏(仁宗皇后)、皇太后高氏(神宗母),批评新法的话听的多了,对新法的信心就动摇了。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一书载:太皇太后曹氏对神宗说:“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钱,宜因赦罢之”,要皇帝废除青苗法和免役法。神宗不乐了,他说:这两项法令,是利民的,不是害民的。太皇太后曹氏不听神宗辩解,吩咐说:王安石诚然有才学,然而怨恨他的人很多。皇帝爱惜他,想保全他,不如暂且将其外放,过年把时间再召用他。神宗不得不听从,于是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被外放到江宁府。“悠悠之议”,怎么“不足恤”? 


    改革进行到第六个年头,全国很多地方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神宗上朝时对着大臣们直叹气。他想废止新法之“不善者”。并说:“今取免行(役)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皇帝叹息,“两宫”(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抹眼泪,他们既忧且惧。忧的是改革失民心,惧的是天下骚动。 


    宋神宗不顾王安石的反对,还是来了个改弦易辙,逐步废除新法之“不善者”。临死前,还废止了方田法,即规定丈量土地,确定等级,登记在册,作为征税的依据的法令。《宋史·食货志》云:“帝知官吏扰民诏罢之。”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一书说,王安石在地方从政的经历不多,对全国的情况了解不多,用“一刀切”的办法解决全国的问题,很难奏效。他写道:“荆公与司马温公早贵,少历州县,不能周知四方风俗。议者谓差役、雇役(免役)二法兼用则可行。农田、水利当时自不能久行。保甲、保马等相继亦罢,独青苗散敛,至建炎初中国乱始罢。” 


    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当然离“富国”的目标还很远,“强兵”更谈不上。由于遭遇各方巨大的、难以抵挡的阻力,它不得“善终”,是不奇怪的。 


    据吴聿《观林诗话》,王安石晚年在所到之处,“书窗屏间云:‘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盖痛悔之词”。他书写唐人薛能的诗句,也许是想抒发天下之事“易坏而难合”的感慨吧。 


    历史小贴士 


    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 


    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是最不修边幅的人。他有时忙着看公文,上朝时来不及吃早点,便拿了面饼坐在上朝的车中去吃,以致弄得满身都是面屑。 


   王安石也不讲究卫生,他不太喜欢洗脸,也不常换衣服,因此,有时衣服上竟生了虱子。有一次,王安石和另一位大臣禹玉因事一同去见皇帝,不注意衣着的王宰相衣领上有个小虫,可能是个虱子,它从衣领爬上了王安石的胡须。皇帝看了,不觉暗自好笑。禹玉伸手替他捉去,随口说:“这小虫太光荣了,曾在宰相的胡须上闲荡过!”王安石也觉察到了,于是解嘲地说:“它不仅光荣而且幸福,连皇上都亲眼看到了它。” 


    王安石的生活非常俭朴,不拘一格,毫不讲究,反对奢华铺张的作风。在他任宰相的时候,部属百官宴请他,虽然桌上摆满了佳肴,他只夹面前的几样菜吃。吃饭时他也是心事重重,一副食不知味的神态。他在家里请客时相当随便,一般是两碟小菜,一壶清酒。有一次,他竟将客人吃剩的煎饼饼皮拿来吃了,令客人大感不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