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读后感

 尔鱼威威 2018-04-19

 创造,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的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而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是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恩菲尔德(Victor Lowcnfcld)在其著述《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也对创造性推崇备至。他综合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一套颇有影响的美术教育观,为我们从事美术教学实践提供了启示与参考。一、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观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罗恩菲德明确指出美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这是对美术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罗恩菲尔德把儿童的美术创作看作是他们心智(感情、智慧、生理、知觉、社会性、美感及创造性)的反映。从儿童的美术创造活动中,可以窥见他们的心智成长情况。罗恩菲尔德强调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认为创作过程对儿童整体发展最为重要,明确指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制作过程而非完成品”。 教师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对儿童美术创造教师不该予以干涉,而应该要提供材料和刺激,让儿童以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发展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观点使我们认识到:美术教育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美术教育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美术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而美术评价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美术评价的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运用创造方式,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美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二、罗恩菲尔德教育观点中的偏执理论罗恩菲德的艺术教育观点有其独到的地方,给了我们在教学中许多启示,但也存在偏执的方面。罗恩菲尔德反对教师对学生在技巧方面的“解释或传授”。他认为:“技巧的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需要,它是极端个人化的,因此技术不能加以解释或传授,每一位儿童都得发展自己的技巧。”接着,他在如何选择和发展技巧方面,提出了五点重要原则: (1)教师的任务是在适当的时候介绍适当的材料;也就是说,儿童在其成长与自由艺术表现的关系上,已经有使用它们的准备了。 (2)每一种材料或技巧必须有它独特的功效,假如一件作品能用不同的技巧很容易的来表达,且产生较佳的效果,那么,我们所使用的技巧就不对了。 (3)教师要了解,儿童必须发展其个别的技巧;教师的“帮忙”,表演给儿童知道的“正确”技巧,只有限制儿童个人的表达方式。 (4)一种艺术材料和其操作仅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已:技巧不能离开其内涵而独立的予以施教,使用得当的话,可以帮助儿童自我体验的欲望,或是表现的冲动。 (5)在一间教室里同时使用不同的材料,以适合儿童的需要;因为这样可以使儿童面对多种程序,而使他认识各种技巧的可能性。概括地说,罗恩菲德对技巧发展的基本态度是:技巧的发展必须适应于儿童的个性,并应由学生联系具体的表现目标自发地选择和发展,反对教师向学生灌输一般性的、独立性的技巧。三、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技巧传授的思考与实践罗恩菲德的观点认为技巧传授与创造性培养是对立的,仿佛一传授技巧,就会压抑学生的创造性。难道美术教学中不需要技能技巧的传授?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某种技巧吗?技巧传授是创造性培养的“敌人”吗?《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学实践给出了答案: 1、从《美术课程标准》看技巧传授是必要的《美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应该选择基础的、有利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此外,在“造型﹒表现”这一美术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还以建议的形式要求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如:“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学习泥塑、纸雕等方法;初步学习计算机辅助绘画的方法……”这些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肯定离不开教师的解释与传授。尹少淳教授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也明确指出:“尽管大家都知道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弊端之一,而且是这次课程改革应该着力改进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所以在总目标的表述上,知识与技能仍是一个重要的维度。只是我们要适当地降低其难度和要求而已”。由此可见,美术教学中进行技能技巧教学是符合《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的。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技巧传授是协调发展的美术是“美”和“术”的有机组成。“术”指的是美术表现的方法,这其中也就包含了技能与技巧,可以说美术是通过“术”的手段来达到“美”的目的。因此,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最终要借助美术技能和美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我们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建立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的。在这一过程中,技能技巧的模仿是不可避免的,这在低年级学生的美术创造活动中能更明显地体现出来。学生的模仿如果不是在教师的指导和传授下,就必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最终创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可见,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如果只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技能技巧的传授,就会使好的创意囿于观念层次,而得不到完美的表达。可以说,没有技能技巧就没有美术,而一定的技巧需要通过模仿或传授才能形成,离开技能技巧传授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片面和不客观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与技巧传授协调发展。罗恩菲德提出的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者重视的,可是如果将创造性的培养与技巧传授分割开来而独立地进行,将技能教学彻底否定,就必然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协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技能技巧传授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造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无拘无束的气氛,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表现方式与技巧,指导和传授学生掌握技巧表现的要领,使他们克服实践运用中的困难,更好地运用美术语言和技巧来实现美术创造。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技能技巧传授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更有效地培养与发展。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读后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