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强崛起:1898美西战争(上)

 陆一2 2018-04-19


1890年,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上校(1840-1914)的著作《海权论》在美国出版,随即便在列强之中产生了极高的影响力。彼时,美国工业生产正飞速发展,但其海军力量却还要忌惮诸如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但在1898年的这场和西班牙的战争中,美国海军分别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摧毁了西班牙的舰队,并从此夺走了西班牙在亚洲和美洲仅存的殖民地,从一个二流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列强。而不到十年后,美国便已经具有了能够和英国海军相抗衡的力量。


缘起

19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作为近代列强之一的西班牙,此时却随着诸多殖民地的独立而摇摇欲坠,国内大批的政党则将矛头指向了西班牙君主制。这就迫使西班牙必须紧紧的抓住其仅剩的殖民地。

此时的西班牙,依然保有的主要殖民地仅剩下加勒比海的古巴和波多黎各,和太平洋的菲律宾以及关岛等周边岛屿。另外一方面,古巴的种植园中产出的烟草和糖也是西班牙重要的经济来源。经济和政治上的原因就迫使西班牙不能放弃对古巴和波多黎各的控制。因此,在国内驻扎大量军队维持君主制不被推翻的同时,西班牙也在殖民地实施着高压政策。
当时西班牙仅剩不多的几个殖民地

而在大西洋的另一边,对刚刚走出内战开始复兴,迈向成熟的美国而言,古巴却是一块心病。这里距离美国佛罗里达海岸仅仅90多英里,1832年,美国总统门罗(James Monroe)对外宣称,任何欧洲国家在美洲的进一步殖民或对美洲国家的干涉都将被视为敌对行为而加以干预。这便是著名的门罗主义原则(Monroe Doctrine)。其实早在1775年独立战争时,美国便与西班牙结下了怨仇。当时的西班牙便对美国实施了海上封锁。但直到19世纪中后期,美国依然没有能力击败西班牙。

但在19世纪最后几个十年,美国的工业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与之对应的便是军事实力的增长。也是在此期间,古巴的局势与美国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联系。首先,古巴虽然为西班牙殖民地,但其主要出口的烟草和糖有70%被运往美国,美国资本在古巴的投资高达5000万美元,古巴的动荡对美国经意同样造成了损害;其次,在古巴当地还居住了大量美国公民,他们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受到了革命者和西班牙当局的危害。

尽管在1895年的独立革命前,古巴独立的领袖何塞·马蒂-佩雷兹(José Martí Pérez)曾在美国领导他的古巴革命党(El Partido Revolucionario Cubano),他们也像100多年前的美国革命那样称自己为“爱国者”,但在古巴当地,许多不愿意“捐款”的美国人还是遭到了革命者们的洗劫。另外一方面,美国对待古巴革命也并不像冷战时期美苏那样采取暗中支持的态度,事实上由革命党筹资购买运往古巴的军火,在战前大部分是被美国海岸警卫队所拦截而非西班牙人。

而西班牙军队的态度则更为恶劣,许多美国人的房屋被烧毁,或是被西班牙当局不分青红皂白的和当地人一起投入集中营。这些集中营卫生条件极差,食物供给也常常不足。在最多的时候,这些集中营关押了多达40万人。

不过,对于到底死了多少人,笔者查到了20万这一数据。不过,这很有可能受到了夸大,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三个方面,或许也是最终导致战争爆发的最重要因素——新闻媒体。

19世纪末,美国的两家报业巨头,威廉·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1951)的《纽约日报》(New York Journal)与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纽约世界报》(New York World),在当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双方都空过选用具有煽动性的夸张语言甚至捏造事实来试图增加销量。因此,当古巴发生革命时,美国涌现了大量关于英勇革命者抗击帝国主义殖民者侵略,或残暴的西班牙士兵在古巴烧杀抢掠的报道。这些报道很多都有虚构和夸大的成分,但却成功的将美国人的民意引向了军事干预的方向。

1897年,新上任的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上任之初,他便开始积极地尝试以外交手段解决古巴的战乱,他们甚至得到了教皇利奥十三世的帮助。但此时的西班牙根本不可能接受放弃古巴殖民地的提议。最终,双方的谈判宣告破裂。


最后的导火索——缅因号事件

1898年,战火开始蔓延到古巴哈瓦那(Havana)。许多美国公民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许多居住在当地的美国人不得不开始和古巴革命者并肩作战。1月25日,作为美国为保证自己公民安全和利益不会畏惧军事干预的象征,麦金莱派遣了缅因号(USS Maine)巡洋舰(有时也称二等战列舰)前往哈瓦那湾并在此停泊。

1898年2月15日晚上21:40,停泊在湾内的缅因号舰首突然发生了猛烈的大爆炸,事后调查表明超过5吨的火炮发射药在此次事故中被引爆,几乎三分之一的前部舰体完全被炸毁。爆炸后缅因号迅速进水沉没,坐沉于湾内。全舰354名官兵中,266人死亡。尽管造成爆炸的原因时至今日依然尚不明确,但媒体迅速将事故的元凶归咎于西班牙人在船底放置的水雷。
关于缅因号事件的新闻报道
缅因号船员合照

坐沉哈瓦那湾的缅因号

媒体的报道最终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愤怒,在1898年,美国民众史无前例地多达90%支持对西班牙宣战。与之相对,即使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也有1/3的美国人明确表示并不支持独立。在这期间,一句口号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记住缅因号,让西班牙下地狱。(Remember the Maine, to Hell with Spain)”此时,如果政府继续反对战争,将会十分不明智。正如当时的一位政客所言:“把西班牙人赶出古巴,总比共和党被赶出华盛顿要好。”
美国新闻媒体将西班牙人比作杀人的大猩猩。

西班牙原本寄希望于其他欧洲列强的干涉。但此时的欧洲列强自己也正受制于非洲或亚洲的殖民地战争。他们虽然在外交上支持西班牙对古巴的殖民统治,但也明确表示,一旦战争爆发,自己不会介入美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冲突。

自此,对于美西两国而言,战争已不可避免。1898年4月1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使古巴独立的决议。4月21日,美国海军开始对古巴实施海上封锁,23日,西班牙向美国宣战,美西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场:菲律宾与关岛

马尼拉湾战役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的1897年,总统麦金莱任命了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为海军部助理部长。在以罗斯福为首的一批美国人看来,此时西班牙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占据的一批岛屿和殖民地都至关重要。2月25日,趁海军部长约翰·朗(John D. Long)外出,罗斯福向美国海军下达了备战的指令,并向驻扎在香港的乔治·杜威(George Dewey)发送了一封电报,指示其一旦战争爆发,则带领他的远东舰队封锁马尼拉,确保西班牙亚洲舰队无法离开并对菲律宾发起进攻。约翰·朗对此事大发雷霆,并撤回了罗斯福前一天发布的绝大多数命令,但保留了对杜威的命令。
乔治·杜威

于是,4月30日,当绝大部分美国人的焦点还在关注古巴之时,乔治·杜威率领着他的舰队离开了香港驶往马尼拉。与在古巴的情形相近,菲律宾也在1898年爆发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的叛乱。为此,西班牙在菲律宾派驻了超过16000人的部队,由菲律宾总督费尔明·若登内兹(Fermín Jáudenes)率领。在马尼拉湾,则驻扎着海军上将蒙托尤(Patricio Montojo)率领的西班牙太平洋舰队,包括7艘巡洋舰和5艘炮艇,并有三个岸防要塞和六个炮台防守马尼拉海湾。与形成对比的杜威则在数量上处于明显的劣势,这位内战时期的老将带领着的美国远东舰队仅有4艘装甲巡洋舰和2艘炮艇。
西班牙海军少将蒙托尤

但蒙托尤的舰队舰艇已十分老旧,作为主力的克里斯蒂娜女王号(Reina Cristina)和卡斯蒂拉号(Castilla)均为无防护的巡洋舰,其余5艘巡洋舰虽有两艘防护巡洋舰,但排水量均在1100吨级。反观杜威手下的四艘巡洋舰,均是排水量3000吨以上的防护巡洋舰,旗舰奥林匹亚号(USS Olympia)排水量更是达到5870吨。
奥利匹亚号防护巡洋舰。防护巡洋舰是19末常见的一种巡洋舰设计,与装备垂直装甲的装甲巡洋舰不同,防护巡洋舰仅在甲板下层以水平装甲保护锅炉等重要设备不受爆破的弹片杀伤。

因此,考虑到己方舰艇的劣势,在4月30日夜间得知美国舰队已抵达苏比克湾后,蒙托尤下令让自己的舰队在马尼拉湾内防守。在当时,由于认定美国人在夜间无法在马尼拉湾内航行,蒙托尤认为第二天上午才会遭到进攻。但美国舰队连夜便由没有布防的科雷希多岛(Corregidor)南方水道进入了马尼拉湾。5月1日凌晨0515,甲米地半岛的炮台率先向美国舰队开火,但却超出了射程。大约半小时后的0541,杜威下令向西班牙舰队开火。

在之后两个半小时的炮战中,杜威的舰队以线列开始向西班牙舰队射击,而后回转以另一舷侧射击并逐步靠近。美军舰队的火力远高于西班牙,蒙托尤于是下令所有战舰尝试撞击美国战舰,但均未取得战果。
马尼拉湾海战的绘画,迎面的舰船即蒙托尤的旗舰克里斯蒂娜女王号

炮战中西班牙舰队遭到了重创:旗舰克里斯蒂娜女王号遭受重创,蒙托尤自己也负了伤,稍后克里斯蒂娜女王号被蒙托尤下令凿沉;乌略阿号(Ulloa)水线被击穿,船长与超过半数船员战死;杜罗号(Deuro)锅炉被毁,仅剩一门炮还能使用。
马尼拉湾海战的绘画

当日上午07:45,由于通讯原因杜威误以为己方弹药已不足,于是以早餐名义下令撤出战斗。上午10:40,查明先前通讯错误的美军舰队再次开始了攻击。就在不久前,重伤不治的卡斯蒂利亚号和克里斯蒂娜女王号已因弹药库殉爆坐沉港内。此时蒙托尤已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奥林匹亚号、巴尔的摩号和波士顿号炮击了桑濑岬(Sangley Point)的炮台而后又击沉了乌略阿号,蒙托尤下令其余舰艇自行凿沉,火炮则搬运上岸充当炮台。

中午12:40,西班牙总督府的屋顶便在炮击下升起了白旗。

第二天(5月2日),杜威派出的陆战队占领了甲米地半岛上的炮台并炸毁了弹药库,自此西班牙在菲律宾的舰队已被完全摧毁。此次战役美军以极轻微的代价(7人受伤1人死于心脏病发)完全摧毁了蒙托尤的西班牙舰队,此后美国便完全掌控了其在太平洋战区的制海权。

为了嘉奖杜威的此次胜利,美国海军专门设立了一个杜威勋章以褒奖在他手下的诸多海员和军官。而对于蒙托尤,他在战后的1899年被捕入狱并交由军事法庭,尽管最后被释放(乔治·杜威也为他辩护),但也离开了海军。


攻陷马尼拉

与古巴的情形类似,菲律宾早在1896年便爆发了起义,之后1年多的血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因此在1897年菲律宾革命的领袖阿奎纳多(Emilio Aguinaldo)与西班牙政府签订了协议,阿奎纳多本人将永久流亡,而西班牙政府则承诺在菲律宾实施改革。但美西战争的爆发很快改变了菲律宾的局势,1898年5月阿奎纳多便开始积极与美军联系,寻求回国的机会。随着西班牙舰队的覆灭,阿奎纳多于5月19日回到了菲律宾,菲律宾的革命军也再次活跃了起来。
埃米利奥·阿奎纳多

6月12日,98名代表在甲米地签字宣布菲律宾独立,并确立了国旗与国歌,建立了短命的菲律宾第一共和国,阿奎纳多作为第一人总统。之后,在安东尼奥·鲁纳(Antonio Luna)带领下的三万余革命军包围了马尼拉,他们挖掘了长达14英里的壕沟工事,并切断了马尼拉唯一的水源供给,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围城战。
菲律宾革命军

而在5月16日,美国陆军的先锋也开始离开本土向菲律宾进发。对菲律宾的远征主要由梅里特(Wesley Meritt)麾下的第八军(菲律宾远征军)完成。6月30日,第一批美国部队抵达甲米地,最后一批则在7月30日抵达,而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则是亚瑟·麦克阿瑟(Arthur MacArthur),后来二战中著名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便是他的儿子。在他们抵达前,还顺道占领了关岛、威克岛等地。

在6月16日,西班牙原本还派出了一支舰队来解除美国对菲律宾的封锁,但古巴的局势最终使得这支舰队没能到来。西班牙总督奥古斯汀(Basilio Augustín)则向杜威提出,在一次象征性的战斗后向美军投降,他担心如果菲律宾人占领马尼拉会对城市展开报复性的劫掠甚至屠杀。在当时,杜威拒绝了这项提议,因为他的兵力完全不足以应对菲律宾人可能的行动。

但当梅里特的第八军抵达后,希望尽快结束战斗并避免流血牺牲的梅里特很快和奥古斯汀的继任者商定了相应协议。8月13日,美军照计划开始了进攻,尽管双方因为一些差错造成了些许伤亡,但最终西班牙人还是向美军投了降。

但此举却逐渐加深了美军和菲律宾革命军间的冲突。阿奎纳多原本的希望是让美国作为自己的解放者,但美国的打算确实将菲律宾作为自己的殖民地。而最终,1898年12月的巴黎合约,西班牙将菲律宾的主权转让给了美国。最终,美国于1899年2月开始,被卷入了耗资更为巨大的菲律宾战争之中。


参考资料:

1. Osprey Publishing Campaign-057 San Juan Hill 1898 by Angus Konstam  2001

2. Osprey Publishing Men-at-Arm-437  The Spanish-American War and Philippine Insurrection 1898-1902  by Alejandro de Quesada  2007

3. The Spanish-American War  by  Deborah Bachrach  19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