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虞立新|不忘初心 清满乾坤

 ZGGDWWZS 2018-04-19

 

        虞立新,号九如,湖北黄梅人。国展最高奖书家,获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一等奖。



        虞立新,号九如.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书法院研究员,武汉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北京凤凰岭书院首届书画学精英班曾来德工作室,二届书画学精英班与首届名师助教班程大利工作室书画家。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获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一等奖等。入选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湖北十大青年书家”之一。


        认识虞立新是他刚来武汉闯荡不久,大概是2004年下半年,经中国新闻界的一位同事的推荐,他说有一位黄梅老乡书法好生了得,才30出头就拿了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一等奖,据说这是湖北省有史以来在在国家级展览中金奖零的突破。由此开始了我们十几年的交情,逐渐走近他的艺术世界,了解他的书法三味。
 
 
书出心杼,以字立身
 
        地灵人杰、文化底蕴丰厚的湖北,艺坛一向人才辈出。不过在2003年的全国第二届行书大展上,一个实现湖北书法二十年来在国家级展览中金奖零的突破的人,居然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子虞立新,可他的获奖作品居然是一本笔法章法厚重高古的章草册页。在当时,这则新闻着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人们对此惊讶感叹了很长时间。

 
  
        不感到意外的是虞立新的师长朋友们,因为他们见证了这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对书法艺术那种宗教般的虔诚、狂热与执着,以及几千个孤寂的日夜里为之付出的辛劳。

 
 
        虞立新在书法上造诣有多高,他的两个恩师的评价无疑是最准确和客观的。

 
        他的启蒙老师崔廷瑶先生如是说:其章草拙中寓巧,金石气与书卷气和谐并存;大草飞扬流动,以方折变换圆转,圆中寓方,方中见圆,别开生面;隶篆也多有涉猎。多种书体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有古人、有今人,更有自我。他能在大气局的挥洒中,保持着耐人寻味的精微,正符合徐悲鸿“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艺道金箴。书法之外还精研水墨丹青,沉着大气,意境深远。
 
       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金伯兴先生评:他的书法,大字厚重大气,小字精巧高古。他的笔路宽广,兼擅各种书体,在吸收古人的许多碑帖元素之后,融合已有,形成了质朴,苍劲、硬朗的个人风貌。
 

 
        虞立新成名后,自然不乏各种荣誉赞美,除了来自师友的评价大多中肯有料,不乏真知灼见。我对他书法成就当然不只是远看,还有条件近观。不管是在中北路的画廊,还是徐东和红巷的画廊,乃至他家中的工作室,我都看过他十分认真地练字临帖和严谨地创作作品。特别是其用心之至的创作态度,往往令我等粗放之人汗颜。虞立新有句口头禅,总说“我是个手艺人”,作为一个以字立身、养家生存的手艺人,能够把字写得有匠心而无匠气,作品辐射全国乃至海外,殊属难得。
 
 
           记得有一次等他出去喝酒,他要把一幅西部藏家定制的条幅写完再走,四尺对裁四个字,我看已经写得很好了,他连着两次撕了重写,最后一幅我看是无可挑剔的完美了,他说还是不太满意,勉强交卷吧。我笑他生活节俭,用纸可是大少爷作风,那么好的宣纸,要我等节俭惯了的人,如果写坏了那些大块大块的空白部分可以裁下来写小字画小品呀,岂能撕了一扔。
 
 
画依古法,笔趣盎然

        知道虞立新在写字的同时还画画,是在他负笈北上求学之后。其实他早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开始习画了,并常常到处写生。后来潜心书法,就把画画暂时摆在了一边。等到书法方面有所成之后,他又重温画家梦。

 

 
        我省已故著名画家汤有先生一向眼界甚高,对虞立新的书法颇多赞誉。一次我去他家,他说起头天立新带一卷自己画的画给他看过。我问画得如何,汤有先生说,他的书法那么好,画画只要解决基本造型问题,再把书法的笔意参入画中,想画得不好都难啊。吴昌硕不就是这样画起来的吗?
 

        后来立新二次北上,专门师从程大利先生学习山水,从程大利先生那里他学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能和本质精神,寒夜孤灯,描绘山川林木,绘画真正成为他逸情的手段,在自我愉悦中获得一种内心的陶冶与解脱,成为内省的觉悟与抒写。由于这种对内的体悟,使得他在学习古人的绘画技巧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将客观的山川树木融化为一种内心情绪的审美抒情。这一切在他一幅幅愈来愈精到的山水小品和他画的很多的梅花上,体现得十分明显。立新近年已不像前些年那样为生计所累,能有条件静心养气、专心艺事,笔墨当会以心神高远更显深厚,画境也会因心境旷达而愈见高迈。
 
 
        立新画画虽然还未达到艺术创作的心化境界,但是其能以笔入画,求笔法,见笔趣,使其画面有书写意趣,其格调水准,已非当今一般画家所能达到,实属难能可贵了。
 
诗表心迹,修身陶情

        写字画画之外,虞立新还偶有诗作见诸报刊与微友圈。

 
 
 
        品读立新的诗歌,虽然不难看出有些刻意而为的痕迹,但是绝无“为赋新诗强说愁”的矫情,其感时伤逝的《五十感怀》、《骚客》,说艺论道的《画师》、《梅园写生》,寻师访友的《九江铁佛寺拜访演顺法师》、《访郭衍槐书法工作室》,以及写景抒情的《小池江滩远眺》、闲适隐逸的《品茶》、诠释画意的《画梅瓶》等等,皆是有感而发,这些对仗工整,时出新意的诗句,既有“穷年移写苦经营”的惨淡,也有“佳句吟来胜酒香”的得意,既有“残铭断碣有神明”的敬畏,更有“借古开今集大成”的豪情……可见立新在学诗写诗的过程中,也是和写字画画一样下足了工夫的。
        立新把书画当成自己人生最佳的生活化修行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又用诗歌记录自己渐修顿悟的心迹,这不仅给自己与世界对话多了一个通道,也为自己传承中华文脉加了一份责任。

 
                                                                                                    --- 陈谢     画家 资深新闻记者
 
 


 
        一支毛笔,一腔热血,心无旁骛,主攻章草,成功跻身全国书法界名流,他就是青年书法精英虞立新。
 
        虞立新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权威性展览,2003年他的章草作品便获得全国行草书一等奖,实现现湖北省书坛在全国获一等奖零的突破。湖北省档案局因此为他建立了名人档案。
        章草,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始于秦汉,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产生于东汉末,从章草演变而来。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章草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其得名,从“章”字的本义来分析,应含篇章、章法、章则之义,乃法度的意思。
        虞立新的章草有过人之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入古出新,他学习古人,但不囿于古人,把个人的思想与阅历融入其中,形成了古朴、生辣、奇崛、大气的独特风格。书法名家这样点评他。
        金伯兴(湖北省书协荣誉主席):虞立新的书法,大字厚重大气,小字精巧高古。他的笔路宽广,兼擅各种书体,在吸收古人的许多碑帖元素之后,融合已有,形成了质朴、苍劲、硬朗的个人风格。他出道早,以章草为基点,一举成名。
        崔廷瑶(江西省书协名誉主席):他的书法从汉魏六朝碑版入手,继而以章草为主攻方向。他除了以古代章草大家为师外,重点研习了现代章草大家王蘧常的书法,师其形,更师其心,与古人章草呼互相印证,对章草的形与神、法与意作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章草拙中寓巧,金石气与书卷气和谐并存。
        魏晓伟(西泠印社社员):虞兄书法古雅之气俯拾皆是,无处不在——其章草神出古异,奇崛厚重;其行书真气弥漫,苍劲古朴;其篆隶气足神古,一任天真。
        不惑之年获得如此艺术成就,实属不简单。百尺竿头,虞立新有他更进一步的计划,这就是沿着自己独特艺术之路,勇往直前,把章草推向一个新领域,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社会,不负伟大的时代,不负养育艺术家的人民。


   
      “墨韵禅心”虞立新书法作品展于2017年8月18日上午10:00在“武汉嘉宝艺术馆”开展,于8月25号落幕,展览时间共计八天,共展出书法作品36幅,山水画作品4幅,计有二十余家媒体宣传报道,现以此篇作为总结,感谢主承办方、感谢各位师友们的关心与支持、感谢各家媒体的宣传报道。
        我这人生活中较实诚,艺术创作上也是如此,实的方面唯恐不够,虚的方面尤嫌不足。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哲学,阐明了虚实相生、刚柔并济的辨证关系。“墨韵禅心”书法展是2014年“墨韵禅心”书画展的继续和延伸,是我三年来学习创作的一个阶段性小结。
艺术创作是个人化的,“如鱼得水冷暖自知”,这些作品大致反映了我的成长过程与心路历程。既是与各位师友的分享,更是与我自己的对话。检查自身为艺的短缺,审视创作的得失,惟恐偏颇。
       师友们的金玉良言非常贵宝,当引以为鉴,当作前行的方向和动力。艺术是我自身修行的途径和方式,重要在一个"养"字,从儒释道三方面潜心修养,我会更安静地思考,更深入地探索,认真踏实往前走,不负众望。
         
         部分展览作品赏析
 

        部分现场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