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带着儿子在小区里玩,遇到了一个3、4岁很可爱的小女孩。 旁边一个小男孩想要去拉她的手,被小女孩甩开了。接着小女孩抬头问身边的奶奶:「他为什么要拉的我手?」 女孩奶奶回答说:「他想和你做朋友啊。」 小女孩接着说:「是因为我长的漂亮吗?」 女孩奶奶一愣,接着说:「对啊,我们家宝贝最漂亮了。」 听了奶奶的话,小女孩有些嫌弃地看了一眼刚刚的小男孩,撇了撇嘴说:「我才不要跟他玩,他都不漂亮」,然后转身就跑开了。 奶奶尴尬极了,不停地打着圆场,见小孙女跑远了,又赶忙过去追。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在一个兴趣班的试听课上遇到的一个小男孩。 在兴趣班的等候区,放着一些拼图,小男孩的妈妈给他拿了一张9块的拼图,小男孩很快就拼好了。 妈妈见状,连忙夸奖:「我大儿子太聪明了,真棒。」 接着妈妈又拿了一张12块的拼图给小男孩,男孩拿在手里摆弄了几下,没有拼好,就丢在了一旁,跑到别处去玩了。任妈妈在身后怎么喊,他都不肯再玩拼图。 夸孩子漂亮、聪明,是我们常常会做的事。 可是时间久了,总有些时候,让我们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常被夸漂亮、帅气的孩子,开始以外貌作为选择朋友的标准,把自己被喜爱,仅归因于自己的美貌。 常被夸聪明的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可能轻易放弃,也不愿意去挑战新的难题。 为什么过度表扬孩子反而会更糟?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经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反复研究一个课题: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团队在纽约20多所学校进行实验,测试分4轮,要求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游戏。
德韦克解释道: 「表扬孩子努力,会给孩子一种可控感,孩子会认为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更容易去接受挫折和战胜挫折。」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往往意识不到努力的重要性,于是常常为了保持自己的聪明,而不敢冒险,一旦面对未知的风险,往往会束手无策,抗挫折能力差。」 德韦克由此开创性地提出了「成长型心态」理论,认为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能力就像肌肉是可以培养的。 每个人都可以具备能力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没有人生来就是天才。 而与之相对的「固定型心态」则认为,人的能力与生俱来,这些人为了避免出差错,会害怕尝试、不愿意改变。 表扬孩子聪明还是努力,会赋予孩子两种不同的心态和思维方式,从而影响孩子对未来的认知和选择。 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呢? 真正的表扬,是有针对性地鼓励孩子,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夸奖孩子后天的努力,而非先天的优势 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国内一位学者去欧洲访学,有一次去一位教授家做客。 这位学者看到教授5岁的漂亮女儿,忍不住夸赞道:「你女儿长得真漂亮」,却被教授果断叫停,并要求其向小姑娘道歉。 教授解释道:「女儿长得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而是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基因,与她自己基本没有关系。但是孩子小,分辨不出这种区别,会误以为是自己的能力。」 「相对于漂亮,你可以夸奖我的女儿笑得很好看,或者懂礼貌。」 赞赏孩子的时候,多夸奖孩子后天习得的优点,让孩子获得努力之后得来的成就感。 夸奖细节,而非泛泛而谈 上周带女儿去上早教课,一位妈妈看着儿子自己爬到滑梯上,然后自己滑下来,全程都在不停地喊「儿子,你真棒」「儿子,你太棒了」「儿子,你真厉害」。 那个小男孩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为妈妈的任何惊呼所动。 早教老师跟这位妈妈说:「您的表扬可以再具体一些,比如可以说:宝贝,你可以自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到上面了,妈妈真为你骄傲。」 孩子出生那天起,不断地带给我们惊喜,会笑了,会抬头了,会翻身了,会叫妈妈了,会走路了,会帮妈妈做家务了……不要总是给孩子一些泛泛的表扬「你真棒」「你真可爱」「你太聪明了」。 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试着跟他说「宝贝,你做到了,太好了,慢慢走,再远一点,妈妈太开心了。」 在孩子搭建好一个积木房子的时候,试着跟他说:「宝贝,你很有想象力,搭建的房子很有创意。」 表扬要发自内心,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8岁男孩伊夏是一个有读写障碍但又具有极高的绘画天赋的孩子。 因为成绩不好,伊夏被父母认为不努力学习,而送到陌生的寄宿学校,一度对生活丧失了兴趣,自暴自弃。 后来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美术老师。老师看到了他的绘画天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认可他,并鼓励他重拾画笔。 他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明家和画家达芬奇、印度摇滚巨星阿比夏巴屈臣的故事:他们都患有读写障碍,却又都有着独特的天赋。他说: 「改变世界进程的人,因为能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想法特别,因而不是每个人都了解他们,他们看起来和世界对立,可一旦成功就令世人惊艳。」 后来,伊夏在美术老师的认可和鼓励下,重拾画笔,在学校举办的美术比赛中一画成名,成为「明星学生」,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快乐。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写道:「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真正的表扬孩子,会给孩子满满的自信和挑战未知的勇气,会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有效的称赞,才不浪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契机。 作者:杜小艾,一个少女心满满的妈妈,自由撰稿人,专注儿童心理学研究,跟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
|
来自: 昵称52216650 >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