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碧桂园”看“高周转”,设计行业如何打好翻身仗?

 houfour 2018-04-19




作为设计方,设计师们会注意到

“接到任务当天内出图”

“通宵”

一切以项目为中心


作为管理决策层,他们关注的是

公司利益最大化

高周转

关心的是ROI


甲乙双方的戏谑一直都是陈年老梗,每每提及总是有倒不完的苦水说不完的段子。去网上随便一打关键字“甲方”、“乙方”之类的字眼,下面的回复评论多是硝烟弥漫,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趋势。只要你是其中一方。立马代入感特别强,恨不得为自己的立场说个天翻地覆。可是撕来撕去你会发现,这是个各执一词的无解战局。

然而,我们平心静气地往深里想,甲方和乙方的绝大部分矛盾都是源于双方从各自利益出发的沟通不当而导致的。相信很多从设计院转去做甲方的人应该最能了解这其中之缘由,乙方的局部思维和任务视角往往和甲方的全局思维、经济视角相冲突,从任务导向型向统筹管理型转变,是放在我们每一位设计师面前的难题!


那么,作为专业的设计师,我们到底怎么摆脱这种困境,如何走出这样的怪圈?


1

换位思考,学会真正理解并尊重甲方


换位思考下,我们站在甲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设计师设计做不好可能损失一些项目奖金,或者失去一次晋升的机会。而甲方呢?假如甲方这个项目做不好,损失的不只是钱的问题,有可能会丢掉一次宝贵的战略机会。

那为什么甲方总是要你改来改去,为什么甲方总是要你多出两个方案比较一下呢?我们相信虽然大部分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但真正仔细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都有相同的答案,那就是这个甲方什么都不懂,他根本不知道他想要的是啥,所以他老是要我改来改去,或者要我多出几个方案。但问题的根源真的是我们所想的,或者我们所抱怨的这样子吗?答案显然不是的。

也许是因为在你做一个方案之前,并没有真正站在甲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大部分人都是沉浸在自己的设计氛围当中,摆弄着自己觉得很适合、很炫酷的设计方案。但这只是你想要的,并不是甲方想要的。要知道,建筑设计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我们做的设计是给最终用户使用的,最终用户喜欢吗?实用吗?舒适吗?经济吗?……这些问题可能我们不能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来想问题,站在甲方的角度也许也仍然不够,得站在甲方的客户角度去真正思考,关注最终用户的需求!如果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所以后面不管怎么改,都很难再满足甲方的要求,必将陷入无尽的改图噩梦中!


2

专业匠心,用真正的专业来影响和说服甲方

最终能打动影响甲方的一定是我们的专业能力和匠心态度。在过去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设计企业都是无差异化地发展,什么类型的项目都承接,专业化被综合化所替代,对于单一专项门类的研究不去过多地关注和积累,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场的拼杀和接活上。

随着行业进入“新常态”,整个行业从大干快上高跟猛进的年代转向追求精细化的时代,而我们的专业化是否真正做起来?做商业建筑的我们是否真正懂商业?做教育建筑的我们是否真正懂学校?做医疗建筑的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

设计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接需求和给方案的角色,还要深入了解商业与用户体验的关系,更要强化设计师在企业或项目中的重要性,促进项目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设计师只有不忘初心,永保匠心,才会赢得市场的欢心。


3

知识管理,用产品化思维和知识共享提升效率

设计院的设计过程长期以来沿用传统的顺序工程方法,设计改动量大、设计周期长、设计成本高,难以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求等等问题客观存在。且设计企业普遍受限于传统的传帮带的工作方式,并非平台化共享的思考模式,大量企业并没有将优秀知识集中到统一平台实现全面共享。

对于设计行业这类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将重复的设计劳动转化为可复制的产品体系,将将项目思维转化为产品思维,个体的经验成为组织的经验,减少定制化工作模式以缩短设计周期,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




尽管这一次的碧桂园内部文件流出对当事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是负面的,但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充满变革的时代,无疑这些龙头企业展现出来的对生存的渴望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充满竞争的时代,没有谁的日子是轻松的。员工如此,企业又何尝不是呢?

在企业发展面临标杆缺失、产业融合加剧的困境下,如何在行业创新交融中,实现有机进化?我们愿与行业企业同思共进,构筑发展共同体,探索理性生长发展!

 



监制:张宏颖

编辑:颜琰

美编:张睿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