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教学论文 (一)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的过程与方法. (二)分类: (三)论文选题 1 选题误区 2怎样选题 ①把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作为选点 ②把你最感兴趣的话题作为选点 ③把你获得成功的方法作为选点 ④把引起你警觉的现象作为选点 ⑤把震动过你的新理念作为选点 2、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选题.定期查看教学刊物,上教学网站. 3选题的原则 4、标题拟定,要突显选题的领域或重心、不能有多个中心词.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表达形式上,标题应注意新颖性,生动性,一般要加副标题. 二、写什么 解题研究 研读解题理论著作,充实解题理论底蕴,对于乔治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M 克莱因的《古今教学思想》,安德森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罗增儒的《数学解题引论》,教学部考试中心的《高考数学测量理论与实践》都应该去认真研读. 做教材中的每一个题目,做高考题,做竞赛题(希望杯) 选择难点内容进行攻坚,可以将不等式作为攻坚的内容,这是因为不等式的证明机巧多,与其他内容的关系又浑然天成,攻下它,就等于攻下了中心数学解题难关,基本上掌握了代数式变形技巧,总结证明不等式的做法多种多样,系统理论不等式证法,总结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技巧,探讨多参数不等式问题解答策略,寻求不等式证明的简捷解答. 第三,研究 对学生易错题的研究,产生错误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探讨习题课的教学设计,研究习题课的教学目标,例题的题量,难度、开放度、、变式的定位数据、评价标准. 形成自己的解题风格,作为数学教师,最好形成追求简单的解题风格,从而也就要不断地吸收学生、杂志的简单解法. 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相长,教无止境,教师在每一节课结束后,都可以进行总结反思. 1、思所得 作为教师,每一堂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教学过程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中开展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思路,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 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的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 “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回顾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深思;探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课堂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课题研究(略) 三、怎样写 一、 课前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如何,只有在课后才能检验出来,课后若不及时总结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成功的经验也就无法得到提炼和升华。课后备课,即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例〈〈过定点与线面及面面所成角相等的直线条数问题〉〉 〈〈三角形四心向量一般形式的探究〉〉 〈〈向量与角〉〉 二、教学后记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即为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可以记课堂教学成功之处,失败之处,也可记教学灵感、对学生活动的思索等. 例 〈〈《余弦定理》第一课时教学中的意外收获〉〉 三、反思日记 在一课时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要求新教师写下教学的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学中所遇到的或所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学事件,以及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着哪些理论、如何改进等等,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也可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部分,然后对每个部分进行细分.如:从教学思想运用的先进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度、教学行为表现的合理性、教学手段选用的必要性、教学内容处理的可接受性、教学时间安排的节奏感、课堂活动组织的可接受性、教学时间安排的节奏感、课堂活动的组织的周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反思。这样做层次清楚,针对性强,便于操作.反思日记通常表现为随笔的形式,书写格式非常随意. 例〈〈研究性学习课题“渡河问题”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例 五、案例研究 案例是含有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通过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每个教师自己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做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 |
|
来自: 百眼通 > 《02随笔叙事案例论文-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