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观念淡薄的人是什么心理?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4-20
小时候被父母打的很多,现在谈不上总是感觉和父母亲不起来,上大学给家里打过4个电话吧,我妈经常给我打电话,今天叫我给我爸打电话,我纠结了半个点。我是不是心里有病,还是不孝顺?

我有靠谱回答

76个回答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 翟颖:


翟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东省妇联及工会讲师团高级讲师,济南海峡美容整形医院院长,心缘心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咨询师。

前不久,我与一位加拿大的朋友聊天,她眼中的中国人在国外确实都很勤奋、节俭,常会通过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来实现金钱积累,他们会没白没夜的工作,把孩子交给父母看管,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外,忙得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无法关注孩子是否快乐。在她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其实,在陌生人社会和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因为忙于打拼而忽略了家庭的现象不在少数,他们并不是主观家庭观念淡薄,而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导致没有精力顾及家庭。

时下,身边的很多年轻人明明下班了也很晚回家;家里的亲戚也很少愿意主动走动,有事相求也不愿热情相帮;即便回到家里和家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少,而是自顾做“低头党”......

一句流行的网络语“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坐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家庭观念真的逐渐变得越来越淡了。

在我看来,家庭相处中的吵闹纷争,纠缠不清的利益关系,亲戚间的繁文缛节等等,这些都会让人产生逃避的想法,去寻求其他方式的寄托,比如成宿的搓麻将、泡吧、和朋友聚餐等方式来缓解精神上的焦虑。

那么从小在一个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没有真切地感受到被爱,所以就不知道如何来爱父母,爱家人,爱孩子。成年后自然不愿与自己的家人有什么亲密的,家庭观念淡漠也是必然。

常回家看看,即便你认为家不够温暖和温馨,终究也是我们慰籍心灵的港湾,我们要通过多沟通、陪伴与关怀以及用心强化必要的仪式感,去营造那份让你驻足留恋的感觉。

我爸(家族)重男轻女,家里的重心都在弟弟身上,从小就给我树立我是外人的观念,一直跟我说以后有事不要靠他们不要找他们……很多事。不可描述。

跟你一样,我也是跟父母不亲,甚至觉得舅舅家的表兄妹,舅舅们,姥姥(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才是自己的亲人。上学时,他们也不怎么关心我,母亲好些。

改变是发生在我工作之后,父母变得很热心,经常跟我打电话,还怪我不跟他们打电话。妈妈看病、在家受了委屈等等,通通都会给我打电话。三天两头的电话,搞得我很奇怪,咋又打电话了。还都是负能量的话题,各种矛盾都让我解决。搞得后来,一看到电话进来,就头疼、恶心……

父母理由也很充足,弟弟还小(刚实习),我不管谁管她,理所应当家里事得我管。一直到她去世,去世前一个月,俩人管我要了几万块钱(一年工资),说老家要盖房(早就不在老家住了),她不能死了没地方发丧,弟弟刚工作,一分钱没有,我不出,她死不瞑目。盖上房的当天,她就去世了。

后来我爸跟我说:你知道为什么一直给你打电话要钱?你妈是怎么跟我说的么?她说,你跟她关系这么差,我死了,她还能管你的事?老家房子肯定盖不起来。现在趁我临死,赶紧找她要钱,她肯定会给,现在把房子盖起来,你们不管走到哪?好歹老家还有个地方。

……

也许在父母眼里,把你养大了,反哺他们是理所应当的吧。

直到我现在有了闺女。老公家是几代单传,一心想要男孩。刚开始受了很多委屈,但从不在她面前表现出来。想尽办法、创造机会,让她享受到父爱、奶奶和姑姑的爱(这些都是我没有的)。为她筹谋十几年以后的事。每天哄她开心。甚至跟老公交代,如果自己重病,不要抢救,尽量给闺女多留下点……闺女最大的特点就是整天都很开心,见到人就笑,很喜欢交朋友,很喜欢结交大人,很受大人们的喜爱。在家走路都是一蹦一跳哼着小曲……性格、情绪跟我完全不同。

我觉得,人和人不同,有的人父母缘深,有的人父母缘浅。缘深的有缘深的活法,缘浅的有缘浅的活法。有些人,因为命运承载的原因,必须是父母缘浅。个人命运不同,这都是上天的安排,不必纠结,强求。

所以,你的反应完全是正常的、人的反应,不必谴责自己,觉得自己怪,内疚什么的。

个人认为,对于父母的要求,如果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就去做。不是为了什么报答,只是为了自己能心安理得。就像路遇乞丐,给人家一口饭吃。不是说父母就比乞丐高贵多少,也没什么亲疏远近,人和人都是一样的,众生平等。

如果超出自己范围内,也别难为自己。当然这很难做到,一般父母的要求,子女是很难违抗的。不为难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给自己留条路,是因为同被父母爱的孩子相比,被父母冷漠对待过的孩子,在未来的路上,通常被设置了更多更多更多的磨难。你需要给自己留下点对抗这些磨难的希望。

看到大家的留言、点赞、疑惑、纠结、怨愤,特别说一下,不知大家能不能理解,能不能体会到:

1.亲情、友情其实没那么特别

父母只是父母,亲人只是亲人,朋友只是朋友,陌生人只是陌生人。这些角色只是在一定环境下的角色定位不同,因为定位不同,所以他们对我们的反应行为不同。但究其本质,他们都是一样的,没什么不同。

不要困囿于亲情、友情、爱情,不要把他们各自区分出来,区别对待。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们既关心帮助友人,如果需要,我们也如此一样地帮助陌生人。我们既为自己孩子谋深远计谋,如果对方需要,我们也一样关心帮扶别人的孩子……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别。

爱不重不落娑婆,情不重不入轮回。情这关,修行之人是必须要勘破的,勘破有分别的小情小爱,转化成对所有人的大慈悲。大慈悲是既有情,又无情。众生平等,一视同仁。

2.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父母的爱

小时候我们希望父母爱我们,长大后我们希望别人(异性爱我们)……为此,我们努力做各种事情,来获得别人的爱。因为当别人爱我们时,我们能感到安全、快乐、得意等各种情绪。因为别人爱我们,我们也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关心、付出……这是世俗人的运转方式。

可是,还有另一种运转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性圆满,都是广大圆满无碍的。 我们的快乐可以不来自于别人,不来自于物质,不来自于外界一切。当你抛却了我执,抛却了各种肉身欲望(控制),抛却了分别心,有了大慈大悲大爱之心……内心蕴藏的喜悦就升腾起来了。什么都不需要做,静静地坐在那里,观察一下内心,那种喜悦就胸膛中升腾起来。满足欲望带来的快乐好像是黑洞,又像是烟花,得到一点快乐,还需要更多,短暂,成本高。而大慈大爱带来的喜悦就像是太阳,往外散发、源源不断、零成本,身体里好像有了星辰之力……

都有了星辰之力,哪里还需要从别人的爱里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呢?所以,你就不会再刻意付出,来讨好父母,讨好异性。

但是你依然会为他们付出,因为大慈大爱的你本能地会为其他人付出,并且从付出(帮助别人)中你能获得很大的乐趣。而至于他们有没有因为你的付出而爱你,又或者更加地利用你,你会丝毫不关心,也不会去怨愤。

要达到自性圆满的境地,一言难尽,三言两语也说不尽,需要修佛、修道,入清净地,立清净心,戒贪戒偷戒淫,多积德行善,等等等等。

看起来题目中描述的家庭观念淡薄,好像是不太想和父母交流,或者不知道怎么和父母交流。

从描述中来看,小时候被父母打的很多,现在和父母亲不起来,这显然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受到家长的殴打,以至于对父母产生了恐惧或者厌恶的情绪;或者如果是在一个很少有温馨或者很少能够体会到爱的环境中长大,可能成人之后也不太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

一个人之所以会对情感表现得淡漠,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不想要有亲密的情感,一个是不懂得如何建立亲密的情感

之所以不想要有亲密的情感,可能与早期在亲密的关系中受挫有关。这里所说的亲密关系通常指母婴关系。如果一个人在婴儿期就没有体会到母亲的无条件的关注和爱,那对于一个婴儿来说就损害了他的自恋。每一个婴儿在初生与这个世界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围着自己转动。如果在早期母亲没有给婴儿营造这种氛围,那么婴儿体会到很多的挫折,就会对自我产生怀疑。以至于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一个不被爱的人,是没有爱的能力的,自然也无法去爱别人。

不懂得如何建立亲密关系,可能是在早期没有习得健康的建立亲密关系的模式,或者没有体会到过健康的和谐的亲密关系。如果在一个情感淡漠的环境中成长,那么长大之后,这个人也会显得人情冷漠。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和处事方式来初步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确实对于“爱”的教育,那么自然也没有办法让孩子学会如何去爱。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林海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那种正常吧,就如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去生育子女,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爱子女一样,那么为什么子女长大了不愿意同父母相处就一定有问题呢?中国传统方面是有孝这么一说,但是我觉得从中国父母的权力上来说,指心理上的权力,而不是给你吃好喝好,对于现在的子女来说吃饱是最基本的,没有什么炫耀的资本,中国的社会阶层通常是以经济划分的,而实际上并不以对后代的教育为重,尤其是心理上的,包括童年种种,所以在当今社会,我觉得谈不上什么孝,父母的要求太高了,既要符合他们的眼光以及价值观,同时他们可以自立自足的情况下,又要我们满足他们的心理,包括早结婚各种各种,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90后的时代在变化,我觉得90后生活的也是相对安定,同时思想又比较放飞,类似于一种破壳的那种成长,很多年轻人的东西会给父辈带来冲击吧,比如独生子女政策出生的90后和现在对同性恋啊等等的接受和包容,那某些家庭恰好如此的话,父辈们的思想也是比较孤独的,没有人会支持他们。

其实我不得不说有的时候父辈的思想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束缚,比如我的父母看似开明,实则不然,他们会去选择住养老院,而不是我赡养他们,这必然是有一定经济能力,国家可以保障的家庭,这是他们个人的计划,但是相对于我就不那么自然了,依旧是要求甚多,虽然平时沟通很少,但是提及家庭生活,仿佛与过去没有什么变化,所以站在我的立场,那一代的父母由于抚养的子女少,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工作,等等,有他们个人的时间,所以带来的财富就是老了以后活的相对自由,但对我们--他们的子女来说没有十分的好处,无非就是可以少付赡养费,我是说在家庭环境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好处,换句话说,在那样的国家政策下,如果你的家庭环境仍无温暖可言,由此可见,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也许是情商低吧。

不管怎么样,我就是想表达一个看法,不要用现在社会的眼光去评价你自己,那样得不到任何好处,要做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准则,符合社会规范的东西未必正确,更未必适合你将来的生活,你所生活的蓝图一定会考虑自己的全部优劣。

家庭观念淡薄是什么意思?表面上看是指一个人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或是责任心不够强,对家里的事情不是那么的在乎,不问候,不关心,不牵挂,心里只顾着自己的一种不良性格的人。

但从你下面描述来看,你并非是家庭观念淡薄的人,也不是心理有问题和不孝顺的表现,总的来说,这就是我们成长中的一个过程,正处在某个“忐忑”的年龄阶段,这是正常的现像!

这时的你,不自觉的认为自己上大学了,成人了,长大了,可以独立生活,不想再像个孩子一样被管束着,对父母的关心视为多此一举,自己明明清楚但还是以违心的做法去对待,自相矛盾,自己给自己加上了一项心理压力!

不主动联系父母,这个也许跟个人的性格有关,也许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你最大的心里压力就是不善于表达,难以跟家人很好沟通,再加上二者之间有个距离的限制,久而久之,你就变得更加的“孤僻”,对父母有距离感。

父母这一辈子关心的只有你,而你这辈子关心的并不是只有父母。这是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很的现实现象。

你的父母都是在贫穷的那个年代成长的,他们学厉往往不高,思想保守,和你不一样,聊天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些阻碍,他们和你聊天是感性的,而你去是理性的对待他们,这难免会让你心里感到矛盾!

其实呢,和父母之间沟通并不难,父母对你永远是感性的,你同样也以感性去对待他们,在他们面前表现好点,说好话,他们只相信看到的,给他们留下好的印象,让他们放心,不为你发愁,不为你流泪,那也是一种孝,他们要的不多,只想要你好好的活着,身体健康,吃好睡好。

所以说,如果你觉得很难主动联系父母,那你就在他们联系你的时候多跟他们说好话,多关心,请他们对你安心。总之,时间会慢慢告诉你什么是亲情,怎样叫爱,如何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首先,感谢邀请。

看标题以为只是单纯的家庭感情淡薄,进来一看居然是童年记忆悲惨。

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加上有的人脾气急,自己也是被揍过来的,所以对待孩子,在潜意识中会延续上一辈的方式。

我们这一代小时候被打的应该挺多的,大家也见怪不怪,只是很少有人想过对孩子们造成什么影响。

我们的下一代,被打的越来越少,但现在也有另一种暴力,我今天早上刚好看到了这样一幕:

大概是上一二年级的孩子,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孩子的妈妈马上情绪崩溃了,一边暴力的把她女儿拽起来,一边使劲的拍她膝盖上的土,用力之狠可以从孩子站不稳的姿势上能看得出来。一边使劲拍打,一边有些崩溃癫狂的态度在说:“七点四十了!你知道吗!四十了!四十了!你明不明白!明不明白?!你怎么搞得?!走路也能摔跤,你还能干什么?!能干什么!”

每说一句都要使劲拍两下孩子,孩子很木然的站在那里,听凭母亲的叫喊,毫无反抗之力。

我很心疼这个孩子,可是心疼无用。

父母不能选择孩子的性格和智商,孩子也不能选择父母。

生在这个家庭,遇到这样的母亲,有什么办法?

如果父母自知不足,能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状态,改善亲子关系,那么孩子会越来越幸福

可是,如果父母不自知,把生活中种种的不如意都一股脑发泄到孩子身上,那孩子的日子过得多难受多压抑!

哎。。。

你在被打的环境中长大,你有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 你可以选择放下过去,试着理解父母的望子成龙之心,然后接纳过去的情况,接纳现在的父母,平心静气的和他们温馨的沟通;

  • 你也可以选择继续纠结在过往,因为被打的阴影确实对你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影响。你可以继续不愿和父亲交流,少打电话,这是你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强迫你。因为你毕竟长大成人了,再不是被父母随意打骂的那个小孩了。


可是,父母老了。

想必你给爸爸打电话,妈妈会很高兴吧。

爸爸虽然不会感情外露,但接到电话也会很高兴吧。

即使短短的几句话:“爸,最近身体好吗?睡的好吗?我挺好的,你多保重身体。”也足以让老人开心好一段时间。


当然,无论是出于礼节还是出于内心,老人是希望接到电话的,即使几句话。

这不是家庭感情淡薄,这是童年创伤。

希望你能早日放下,早日解放自己,敞开心扉体会生活的美好。也希望你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能及时反省和改善自己,不要把自己童年的创伤再传递给你的孩子。

祝你幸福。

我老公家里的弟弟就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淡薄的人。因为他的不担当,对家庭的不负责,造成了整个大家庭的不安宁,也让我们这些兄弟妯娌深受其害。

昨天,弟弟答应我上来帮我装水管,可他又对弟媳撒谎说去看工地,结果人却在网吧!弟媳怨恨地说:“一个不顾家的男人只会去网吧,与其这样过日子,不如大家散了这个家!”公公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却只有伤心流泪,无奈之下又得三番几次打电话给我,要我去好好安抚弟媳一番。




这样的事,多得我数不过来。这样的婚姻,也即将分崩离析,名存实亡了。可是,弟弟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一个三十几岁的大男人,有妻有儿,身上背负的担子可不轻,可他就是三天两头往网吧跑,家里人劝说多几句,直接关机,让你连个踪影都找不到!我深思,我反省,却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老公的家庭很错综复杂。他弟弟在刚出生的时候,就被离了婚的婆婆强行带走到广东去,听说是公公变卖了家里的几头大猪,就揣着几千块钱去寻找弟弟,一直到了弟弟一岁半的时候,才被公公从海南带回来。听老公说,他们兄弟几个的童年极其悲惨,爱喝酒的公公有时候饮酒过度醉倒在外边,幼小的他们只能抱成团一起哭,哭到了睡着为止。童年的日子,不知遭受了多少别人的白眼,不知挨饿挨冻过多少次,……这是心酸的回忆,却令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是的,确切地说,弟弟是在一个严重缺乏温馨,过度缺乏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因此,成年后的弟弟一直没有学会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对家庭自然没有情感,他很少和我们兄弟妯娌聊天,他也很少过问公公的情况,甚至过年过节的时候他也会消失几天,这些都是缺爱的表现啊!他总以为我们不去关心过问他,却不知道他的电话被我们打爆了,打到他自己人为关机为止;他总以为我们不爱他,却不知道弟媳流了多少次眼泪,公公伤了多少回心,我们辗转难眠了多少次!一个认为自己不被爱的人,是没有爱的能力的,自然也无法去爱别人!

缺爱的人,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分的爱自己,要么过分的忽视自己。弟弟,你知道吗,你没有那么重要,重要得地球缺了你就不转动;你也没有那么不重要,你还有亲人,还有老婆,还有孩子。家里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家里的灯还在亮着,只为等你回来。

弟弟,知道吗,缺爱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失了童年,那就不要再错失青年,错失中年,错失老年。错失了父母的爱,那就不要再错失朋友的爱,妻子的爱,还有你自己的爱!

弟弟,知道吗,你是那么可爱的人,值得被喜欢,被爱,被珍惜!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最重的了。我们常说家国家国,家是放在国之前的了。家庭观念淡薄的人,我想首先要考虑的是其原生家庭的问题,通常来说,原生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不够紧密甚至是疏离的关系。或许其父母夫妻关系也是貌合神离的,甚至本身就是单亲家庭。所以对于家庭,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依恋感。不过从题主的描述来说,倒也不是这方面的原因了,这可能就是你的家庭教育方式上出现问题,让你与父母亲之间产生心理隔阂和矛盾,久久不能释怀而已。因为童年的阴影,致使你对于家庭的印记马上与父母亲愤怒的情绪产生联系,导致你以为自己是个家庭观念淡薄的人。其实是你无法消除掉内在的那份恐惧感。

的确,家庭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做家长的往往是很难知晓的。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是中国人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别说是你父母,或许可能不懂什么教育心理学,就拿我来说,从事这个行业,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曾经有一个阶段也是棍棒教育,因为我采用其它方式,有时的确好像是没有什么效果,不过自从孩子说过一句“没见过你这样的父母,一个把我打死,一个把我骂死”之后,我就很少再用棍棒教育了,除非实在是原则性的事情。在孩子长大后,有时他想起妈妈骂他的话,犹自感到心寒。这一点让我感触非常大,语言暴力的伤害性胜过肢体暴力。跟你说这些,只是想告诉你,在中国,棍棒教育是一种普遍的教育模式,等你以后有了孩子,你也会发现,孩子有一段时间真的不是好言好语可以教育好的,不如给他一点伤痛才让他记忆深刻,当然即便采取这种教育方式还是需要技巧的。

我想,大多数孩子都有被父母痛打的经历,只是时过境迁,一般来说,之后都会被自己一笑带过,父母教育孩子,本质出发点还是为了孩子好,你多次被揍,估计小时也是够顽皮的了。当然你父母在方式上可能真的还是比较单一和粗暴的,才导致你心中的阴影至今无法消除。甚至都影响到自己对家庭依恋感的建立了。而从你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孝,内心有愧疚感来说,我想你并不是家庭观念淡薄的问题了,而是教育遗留症。家庭观念淡薄可能主要原因是缺少爱,而你这边,父母教育方式和沟通模式有一定问题,但是打归打,父母亲还是爱你的。想起一句儿时家庭教育俗话叫: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与君共勉,祝你能早日走出这点阴影。

先给你一句圣人之言,压压惊:“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孝不孝顺是看你的心,不是看你的行为,懂吗?你的心,对你的父母是有这个孝顺的心的就够了,至于说你有没有时间去看他们,有没有跟他们打电话?这都无所谓,这都不讲究,讲究的是你有这份心,懂吗?

所以很多人不懂得孝顺是怎么回事儿?老是以为给父母买好吃的,给父母钱,这样就够了,其实不对的,有时候你买东西去送了,你给钱了,不一定证明你孝顺,但是很多人不懂,都形式化了。

有时候你没时间,你工作忙,或者说你有这份心思,但是你开不了口,这都没关系啦,你有这份心就够了,所以咱们讲问心无愧,就这个意思,你有这个孝顺的心,你心里面问心无愧,就够了,

所有其他的人给你压力压给你,说你这不对那不对的,其实都是扯淡,说,你这不对那不对的,其实都是瞎扯,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孝,孝是论心不论迹的!

现在成年人工作也很忙,找工作也不容易,所以很多人远离父母,没有办法去陪父母,这都没关系的,不是一定要你去见父母去下跪,那才叫孝顺,那叫做做样子,不一定真孝顺。

最后一句话,这个社会,真正懂得道理的人不多,所以面临的亲朋好友,面临着社会其他人的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观点的时候,千万不要在意,因为很多人不懂,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圣人之言,给你压压惊:“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作者:张泽锋,资深财务实战派专家,人性管理实战派专家,2016年出版《坐上财务总监》,2015年出版《起底财务圈》【有合作需求,学习需求,直接关注我,发私信】案情分析解说,解除内心枷锁,释放现实困惑。只讲实战,不讲空话。


==-

因为小时候被打得很多,感觉和父母亲不起来,这种感觉并能说是有什么心理问题,更不能说不孝顺。

我们中国的父母,有不少是接受了“棒打出孝子”的观念,不会表达爱。如果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不仅是没有学会表达爱,更重要的是,被爱的需求由于长久地得不到满足,得不到回应,而被压抑了下来,就不敢再“奢求”能得到爱的回应了。这是一种“爱无力”的表现。

说到给父亲打电话,就会纠结半天,那是不是因为一直以来,在和你父亲的交流中,总是得不到鼓励、欣赏,经常被否定、指责,感到挫败,感到被贬低呢?还是担心被父亲惩罚呢?我想,总是有些原因的。没有必要因此自责。

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首先,是理解自己这个情况,是因为成长经历的影响,而且还有很多人也有相似的情况,不是病,也不是道德问题。不用自责、内疚。

想改变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敞开心扉,真诚地去和更多的人交往,老师、同学……努力展示自己的优势,去真诚地关心别人,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这样,就会从不同的人身上获得很多不同的情感体验,你会被更多的欣赏、鼓励、赞扬,会体验到很多的关心和善意,你的心也会渐渐温暖起来,越来越享受与他人的情感互动。

对待父母,我们要理解到,你现在情况和你的经历有关,他们也是一样。没有一个人的人格、性格的养成不是受成长经历、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也不例外。他们的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绝对不会比你度过得更幸福。你做不到在情感上亲近他们,这没问题,但是可以从理性层面去尽可能的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局限。

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只是不会爱,不懂得正确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待,也有些父母自己处理不好情绪。这一切,让孩子去承担,在孩子的内在世界里,感受到的是伤害。这就是为什么家会伤人的原因。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有一个完美的期待,总是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是完美的,希望他们能够以我们期待的方式对待我们。我们也需要看到,这其实是存在于我们幻想层面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自己的短板。

说到孝顺,可能每个人理解的孝顺含义都不尽相同。在我看来,我们没有必要按照别人的标准,强迫自己去做到什么程度,强迫自己去“演”出孝顺。只需要把父母当成和自己一样的,具有独立人格人来尊重,看到并尊重他们养育你的付出,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可能地带着善意去理解他们。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及和你互动中让你温暖的时刻。在行为上,不必强迫自己去亲近,或是讨好,能尊敬、善待,做到为人儿女当做的,就很好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