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倪瓒的空亭是怎样画出来的?

 摩羯天尘 2018-04-20

揭秘:倪瓒的空亭是怎样画出来的?

2018-04-20 国画艺术

倪瓒(1306—1374),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点击回顾:倪瓒画谱


倪瓒 容膝斋图


在倪瓒的画作中,基本上只有几样东西:山(山石)、树木、水面和亭子。山上基本无树、树木枝叶寥寥、水面基本无波、亭子里都没人。空亭,是倪瓒的一个最重要的标识,没有人谈到倪瓒能不说到空亭的,有人曾问起倪瓒为何山水画中不画人物,他的回答是:“天下无人也”。

倪瓒 紫芝山房图轴

紫芝山房图轴,纸本,水墨,纵80.5厘米,横34.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水墨绘山水之景,近处坡上二棵树,纤细而杆直,一块长形巨石耸立一侧,四柱小亭低矮敦实,数丛竹子围绕左右;中部大片水面,空旷而显平静;远处山峦起伏,墨色勾轮廓,层次清晰,清逸萧疏。



这里,我们以此图的空亭为例,分四步揭秘倪瓒空亭的画法。以下素材来源:《故宫画谱 山水卷 点景屋宇》薛永年著,故宫出版社2012年出版,节录部分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购买正版图书!↓↓↓



步骤一:先用淡墨干笔勾出草亭的轮廓线,注意结构,中锋用笔,线条变化不宜过多。然后用稍微浓一点的墨画出草亭的顶部。↓↓↓



步骤二:依照草亭的结构,由下至下画。亭顶的上关部是用茅草铺设而成,所以适合用牛毛皴画出。画茅草的时候线条不宜过浓,用笔要虚入虚出,线条粗细变化不太多。用笔要肯定且松动,墨色温润淡雅。然后用干笔写出草亭的柱子,注意线条浑厚有力,长短有别,以此来塑造亭子的空间关系。↓↓↓



步骤三:用稍微浓一点的墨勾勒茅草下端的瓦片,勾勒时,在透视上要合理,瓦片的组合要紧密。并区分正侧面瓦片的透视关系。画出的瓦片墨色也要有浓淡变化,右边的比左边的浓一点,墨色要变化自然。草亭的支柱用较浓的墨勾出外轮廓线,中锋用笔,注意用笔要“平、留、圆、重、变”,线条要有笔意,在平中求变。↓↓↓



步骤四:用淡墨略作点染,丰富画面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