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85】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江山携手 2018-04-20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②。剩觅蜀冈新井水③,要携乡味过江东。

  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④。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此生也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⑤。山寺归来闻好语⑥,野花啼鸟亦欣然。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度过了四年多的谪居生活。元丰七年(1084),将由黄州量移汝州(今临汝)。苏轼听到这个消息后,托人在宜兴购置了田地,并上书请求退休,以便长此归隐田园。在去汝州上任的途中,苏轼讫请退休获得批准,便从扬州归休宜兴。行前,在扬州的竹西寺写下了三首七绝。时宋神宗刚死不久。苏轼题诗,一为退休获准而高兴,二为淮浙间丰熟而欢欣。后来竟遭到御史们的弹劾,特别是第三首诗末一句。

     

【注释】

  ①竹西寺——在扬州。

  ②时作者买地于常州宜兴,故云。

  ③剩——作多字讲。蜀冈——井名。井在扬州,唐陆羽评为“天下第五泉”。

  ④鸡苏、莺粟——都是药用植物,可以用作饮料。

  ⑤大有——大熟,丰收。

⑥据苏辙作子瞻墓志:“公至扬州,常州人为公买田,书至,公喜,作诗有闻好语之句。”

 

【赏析】

这三首小诗以一种轻松自在的笔调,表达了归隐宿愿终于实现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贬谪之身得以解脱的闲适、放达的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