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的“我里”常州

 海曲上人 2023-03-31 发布于山东

常州,“大江之南兮,震泽(太湖)之北”。

文章图片1

北宋熙宁四年(1071),35岁的苏东坡赴任杭州通判途径常州,他一生先后十四次到过常州,与常州的生死情缘延续了整整三十年。

从及第之年琼林宴上作出的卜居常州宜兴县的“鸡黍之约”,到《钱君倚哀词》中“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的真情流露,到置田宜兴和两次上表乞居常州的付诸实践,再到北宋元符三年(1100)获赦北归后“速归毗陵,聊自憩,此我里”的慨然决定,东坡日渐把常州视为自己的故乡,并在常州经营着自己的家。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眷此邦多君子”的东坡终老于常州前后北岸的孙氏馆(今称藤花旧馆),实现了自己“缘在东南”的夙愿。

文章图片2

关于东坡置田,有关书籍各有说法。林语堂著《苏东坡传》在第十八章“浪迹天涯”中写到东坡结束黄州贬谪生活来到江南:“几个最亲密的朋友之中,有一个滕元发,劝他安居在常州的太湖左岸宜兴”,“滕元发的一个亲戚找到一块地,在宜兴城二十里外,深在山中。那块地很不小,一年可产米八百石,会使苏家生活得蛮舒服。”“九月,他独自下乡去看那块田庄。他曾记此事说:'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誓将归老,殆是前缘。’”曾枣庄著《苏轼评传》第十四章提及东坡置田,称其《乞常州居住表》中所谓“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是指熙宁七年(1074)苏轼离杭州通判任时在常州宜兴买的田。”“这次苏轼又在这一带买田,并于元丰八年(1085)五月买得,准备从此归隐田园。《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说:'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关于乞居常州,林语堂著《苏东坡传》这样描述:“回到常州之后,在十月里,他给皇帝上书,请圣命谕允居住于常州。”“迄未获得恩准的消息,他勉强前行,到达京都。”“他上皇帝第二书,是二月间在泗州写的。”“皇帝染病,从三月一日起,太后摄政。三月五日,皇帝驾崩;次日颁下圣旨,允许苏东坡在太湖边居住。”曾枣庄著《苏轼评传》计二十八章,第十四章是“从公已觉十年迟——乞居常州”,写东坡“一面北行,一面上书神宗,请求允许他在常州居住”,并说《乞常州居住表》是在泗州写的,“神宗处理得很及时,'朝入夕报可’。但'报可’的诏旨传下来,苏轼已到南都了:'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他于是掉转船头,返回常州。”朱刚著《苏轼十讲》第七讲“东坡居士的'家’”专门讲到他在常州的“家”,元丰七年(1084)解脱谪籍的他,“最后在常州的宜兴找到了机会。所以,苏轼先沿运河南下,到那里处理买田之事,准备不久归隐终老于此。”“十月份,又从宜兴出发,北上扬州。他在扬州写了一封上呈给皇帝的表奏,请求不去汝州,改为常州居住。但扬州的官府好像认为这不合规章,竟不肯替他上呈。”“他在泗州重写表奏,诉说了举家病重,资用罄竭,难去汝州的困境,请求折回常州居住。这次是专门派人到京城去上呈,而一家就暂留泗州过了年。”“这一次苏轼的运气不错,宋神宗几乎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答应了他的这个请求。”

文章图片3

关于终老常州,林语堂著《苏东坡传》在第二十八章“终了”用三分之一篇幅来写,李一冰著《苏东坡新传》则在第十四章“北归”中辟出“七、逝世”来写,比林著着墨更多,且增加了东坡回信西湖智果院参寥、东坡常州祈雨等细节。曾枣庄著《苏轼评传》在第二十一章中,对东坡病逝常州仅一句话带过,却对《梁溪漫志》有关“阳羡赠屋”的逸事作了很多描述(东坡北归至常州即病倒,四十三天后仙逝。故这则逸事也只是美丽的传说罢了)

文章图片4

综上,仅涉及常州之事,各书表述便有诸多不同之处,值得治苏人士的关切,于典籍中悉心求证,不断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