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好有你,致敬经典

 竹里馆B 2022-08-17 发布于江苏
8月24日,周二,多云。早晨,微读《苏东坡传》第六章《神、鬼、人》,笔记如下。退出几个群,值得记下来。

幸好你在,致敬经典
平和看云
01.几天前,因为学生写作需要,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中“应试”“父与子”两章,读读想想,又生出一些感慨。
02.经典就是经典,经典作家与经典作品,就像高山大海,你读,他那样;你不读,他还那样;人一茬一茬,他们永在。
人常说经典常读常新,其实经典没变,变的是阅读的人。“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经典不嫌弃任何一位亲近它的读者,经典从来不说“呸,你也配姓赵,你哪里配姓赵”,经典默默照耀它的读者,像阳光;滋养它的读者,像雨露。
03.2008年前后,我一直在读《苏东坡传》,后来又读莫砺锋教授的《漫话东坡》,又读刘乃昌先生关于苏轼的论文集,又读陕西师大编的《苏轼散文选读》,又零零星星读苏轼全集,后来写了篇《仰望东坡》,当时自我感觉还挺好,现在想来还是肤浅。亲近东坡,最要感谢的还是林语堂先生。我说,林语堂先生哪怕只写一部《苏东坡传》,他也足够伟大。有朋友说,他还有《京华烟云》,其实哪里只是这些,《平心读红楼》《人生的艺术》《吾国吾民》……都让我仰望。
04.优秀作家所写,是他眼中的世界,是他心底的世界,是他对这个世界和世人的情感态度。写作中,随时舒枝展叶,都是心灵的闪光,智慧的闪光,灵魂的闪光。
05.有人说,今天的书价太低;我想,对那些优秀作品、经典作品,确实太低。对那些粗制滥造的文字,不只浪费纸张、物力、财力,更严重的是它浪费了人的精力。因此,是不值钱的。
06.2000年前后,买过国学大师评传丛书一套,认为《陈寅恪评传》写得最好,读的遍数也最多;其次是《林语堂评传》,也细细阅读过,常常被感动。陈寅恪先生的传记,引着我读《柳如是别传》及其他七种;林语堂先生的传记,引着我阅读苏东坡。
07.1994年去过一回南师,在门前书店看到程千帆先生《两宋文学史》,因为对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的程千帆、唐圭璋二老的名字太熟,就买了回来。几天前,微读接触程千帆、徐有富先生的《校雠广义》典藏、目录、编辑、校勘四种,终于没忍住,买了回来。


08.人读书,读来读去,就那么几本。这很像没有诗经论孟老庄史记红楼鲁迅朱光潜王小波黑格尔叔本华托尔斯泰梭罗,我真不知道还要读什么一样,又与人一辈子会接触许许多多人,但真有交流的其实很少很少类似。
09.专家读书,做了学问;我读书,得了情趣,附加上充实的生活,这样想也就值了。
10.人生不能重来,经典可以再读。
11.幸好有你在,致敬经典!


附微读《苏东坡传·神、鬼、人》笔记13则
01.其成也速,其绝也速
 速成的交情靠不住
 
02.随时表达,都是人生之道。最可贵是这种即兴表达。
 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需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03.作家一定有智慧,妙笔神来!
 苏东坡在唐书上一查
 
04.写人心人性常态,人应该有信仰;伟大作家用自己的作品创建宗教,输送信仰,比如托尔斯泰。
 但是不管信仰什么神,信佛也罢,信一棵得道的老树桩子也罢,这并不是怀疑祷告不灵的理由。祷告不灵永远无法证明,因为根据佛经,若出什么毛病,总是祷告的人不对,普通是他的信心不足,所谓“诚则灵”,便是此意。所有的神都必须要显出灵验,否则便无人肯信了。再者,祷告也是人根深蒂固的天性。祷告,或是具有祷告的那种虔诚态度,毕竟是很重要的,至于是否灵验,那倒在其次。
 
05.火!生命之光!!没有燃烧就熄灭的火,哪里还是火:人生,还是得认认真真做点什么
 他的气质,他的生活,就犹如跳动飞舞的火焰,不管到何处,都能给人生命温暖,但同时也会把东西毁灭。
 
06.连自己性命都不在意的人很可怕,他会在意什么?珍爱与敬畏,所有传世作品都在述说这四个字。
 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别人的性命
 
07.好诗文,一定要有自己对人生的真切感受与体悟。
 士方其未得,唯以不得忧,既得又忧失,此心浩难收。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尘埃虽未脱,暂憩得一漱。
 
08.当时似作梗,现在想来,没有哪一段经历,他都不是后来的东坡。就像删除哪一段经历,我们都不是今天的自己一样。
 要破格拔擢,任以翰林之职,为皇帝司草诏等事。宰相韩琦反对,建议皇帝为苏东坡计,应俟其才干老练,不宜于突然予以如此高位。皇帝又称拟授命他掌管宫中公务之记载。宰相又提出反对,说此一职位与“制诏”性质相近。他推荐苏东坡到文化教育部门去任职,并且苏东坡要经过此等职位所需之正常考试。皇帝说:“在不知一人之才干时,方予以考试。现在为何要考苏东坡?”但是终于按照宰相的意见,苏东坡依法考试,考试及格,于是他在史馆任职。在史馆任职的官员,要轮流在宫中图书馆工作,而苏东坡正以有此良机饱读珍本书籍、名人手稿、名家绘画为乐。
 
09.一年行走,在时光里,慢慢走很重要,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路行程。
 运送灵柩,他们必须雇船自安徽走水路,然后再顺长江逆流而上。两兄弟不惜多费时日,用以满足沿途畅游之愿,所以到次年四月才安抵故里。
 
10.在苏轼历练不够需要提醒时,有王弗;在苏轼历练已久成熟稳健时,有王闰之: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见谁,皆由天定:东坡遇上王闰之,薛蟠娶到河东狮,都是命。
 她不如前妻能干,秉性也比较柔和,遇事顺随,容易满足
 
11.陪伴不只是春风得意时,炎夏、寒秋、残冬……时时相伴相依。经典需要重读,是人生在不同时段都需要有新的提醒,读经典,你是在与伟大的灵魂对话,经典作家与经典中的人物,都有伟大的灵魂。五十之后读苏东坡传,感受又不同。
 在丈夫生活最活跃的那些年,她一直与他相伴,抚养堂姐的遗孤和自己的儿子,在丈夫宦海浮沉的生活里,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男人一生在心思和精神上有那么奇特难言的惊险变化,所以女人只要聪明解事,规矩正常,由她身上时时使男人联想到美丽、健康、善良,也就足够了。男人的头脑会驰骋于诸多方面,凝注新的事物情况,为千千万万的念头想法而难得清闲,时而欣喜雀跃,时而有隐忧剧痛,因此觉得女人的宁静稳定,反倒能使人生在滔滔岁月之中进展运行而不息,感到纳闷难解。
 
12.宁静稳定,最是美好品质!
 男人一生在心思和精神上有那么奇特难言的惊险变化,所以女人只要聪明解事,规矩正常,由她身上时时使男人联想到美丽、健康、善良,也就足够了。男人的头脑会驰骋于诸多方面,凝注新的事物情况,为千千万万的念头想法而难得清闲,时而欣喜雀跃,时而有隐忧剧痛,因此觉得女人的宁静稳定,反倒能使人生在滔滔岁月之中进展运行而不息,感到纳闷难解。
 
13.读经典,也像游山观海,山和海还是从前的山和海,读的人不同了。
 此后兄弟二人谁也没再返归乡里,因为抵达京都之后,二人都卷入政坛的旋涡之中。后来虽然宦游四方,但迄未得返里一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