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蕹菜春生满池碧

 池园湖城 2018-04-20

对蕹菜好奇源于之前的清迈之行。那天烹饪课老师在菜场告诉我们空心菜英文名是"Morning Glory",还说它开花。我想他真的不是在说牵牛花吗?

还住家时,每到春夏交接,空心菜就开始频繁出没在自家饭桌上。青绿的梗,深绿的叶都很美味,一点都不像菜苔,一种吃了这么多年都不爱的青菜。

清炒新鲜的蕹菜,加上一点蒜蓉,既杀菌又提味,叶梗都能吃到。买回家已经放过一两天的,叶子开始打蔫,但菜梗还能做出一道很好吃的下饭菜——豆豉炒蕹菜梗。

作者熊猫厨房

青椒几根,我指的是长沙菜摊上的那种,爹亲说在上海买那种个头正常长得比较扭曲的就好。一把豆豉,其实我很不喜欢这东西。最后就是不够水灵切成小段的蕹菜梗。

爹说,青椒切之前先拍开,炒的时候更好入味。热锅下油,温度到了,先炒青椒。翻几下,下点盐进去,接着就把青椒盛出来。火不要停,开始炒豆豉,炒到香味溢出,放入菜梗一起翻炒,加盐继续。青椒差不多最后回个锅,互相蹭个味,就该出锅了。

这道菜是真的很下饭,有辣又不太辣。嚼着脆脆的菜梗仿佛都能驱散湿热的空气。不论是白米饭白粥还是白馒头,都能让我迅速干掉一份再来一份。

爹说,因为豆豉吸掉了很多辣,所以选辣椒的时候要稍微辣一点的那种,最后比较出味又不会辣得下不了口。

而里面的豆豉,于我而言真是配菜,就是那种不小心进到碗里都一定要挑出来的。想着它那黑乎乎的身躯,说不明的发酵氧化味,道不明的绵密口感,想吃夜宵的欲望就瞬间烟消云散。

别说,因为它,我还多识了几个字。比如

甕(wèng),古代文献中蕹菜与甕菜两种说法一直并存。清陈大章《诗传名物集览》引张华曰:“甕菜,蔓生,花白,中空而脆。自番舶以甕盛来,故名。”根据中空而脆和花白这两点,学者们大都判断这就是蕹菜。因为“甕”“蕹”同音,之后就写做“蕹菜”。

蕹(wèng),因为使用频率太低,很多人真的以为“空心菜”才是学名,而“蕹菜”是方言。我也这么认为啊。小时候听姥姥说“èng”菜,我就想这到底是个什么字,这么多年也没想认识它。最近才知道普通话里真有蕹菜这个词。

壅(yōng),明《本草纲目》时珍曰:蕹与壅同。此菜惟以壅成,故谓之壅。而壅的本义是塞、阻塞、阻挡。所以“壅以粪土,即节节生芽”,指的就是蕹菜的种植方法,旱蕹到夏季,不断施肥,保持土壤湿润,蕹菜就节节高了。

这个时间我们吃到的多为旱蕹,也就是种在土里的。爹亲去菜场问过了,菜贩们说旱蕹的采收就像韭菜一样,镰刀一挥就行。它还会继续长,直到要过季了,才从土里连根一起收出来。再吃就要等明年了。再热些日子珠三角的人们就能吃到水蕹,菜梗更青白,茎粗叶更大。

蕹菜也是真的会开花,看什么品种,比如湖南湖北的白花蕹、紫花蕹。开的花跟小号牵牛花一样。也难怪,蕹菜所在的番薯属和牵牛所在的牵牛属同属于番薯族,不过一个多食用一个多观赏而已。

“Ipomoea aquatica - kangkung”作者Tu7uh

这个食用的蕹菜还被我这种懒人弄出一个吃法,蕹菜炒饭。其实是看打蔫的蕹菜不甘心清炒又不忍心扔菜叶,不如和(huò)饭炒!热锅下油,下辣酱搅均匀。下手捏成小段的蕹菜,叶和梗一个都不能少。翻炒得差不多,下头天煮的米饭,撒一丁点盐,把饭压得粒粒分明,随手翻几下,糊锅前就能盛出来了。

就这样吧,我饿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