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厚朴汤原文八步法分析

 明月翠竹 2018-04-20

大家好!这里是微信订阅课“八步法学懂《金匮要略》”课程。我是李成卫。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九个方证,半夏厚朴汤证。这个方证是《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第5条,讲的是“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后世所谓七情郁结、痰气交结于咽喉的诊断与治疗。

【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金匮二十二·5)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陈修园《金匮方歌括》的歌括为“状如炙脔贴咽中,却是痰凝气不通,半夏一升茯四两,五姜三朴二苏攻。

下面我们用八格表展示的这一条整个思维过程,然后分八步,一步一步分析。

第一步,观其脉证。

这条原文很短,也与前面的原文一样,按照全身状态、主症和风险提示三组临床表现叙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妇人”是全身状态,“咽中如有炙脔”便是主症。

“妇人”的体质特点需要结合本篇第8条妇人杂病总纲来认识,条8:“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半夏厚朴汤症的主症“咽中如有炙脔”是咽喉异物感,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但与饮食无碍,或伴有胸胁满闷,善太息等,诸症常随情绪波动而时轻时重。

《千金要方》讲的更清楚:“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和剂局方》将七情郁结的病因与痰涎阻闭的表现的记载更为详细:“治喜怒悲思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之所谓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积,呕逆恶心,宜并治之。

未病提示:条8“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以及“时着男子,非止女身”。

第二步,知犯何逆。

本条全身状态“妇人”的体质与病机特点为阳虚感寒日久,七情郁结,痰瘀阻络;主症“咽中如有炙脔”的病机是痰阻气滞、痰气交阻于咽喉。

在本篇第8条给出的夫人杂病总纲为“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病起于气血虚损,反复感受寒邪,导致脏腑经络的气机郁结。对于妇科生殖系统而言,气机郁结会导致“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也就是气机郁结导致水停为痰饮,血停为瘀血。气机郁结也会阻止全身的气水血,形成痰饮、瘀血。如“在上,呕吐涎唾……奄忽眩冒,状如厥癫”,这是痰涎上犯、蒙蔽清窍的结果。“或有忧惨,悲伤多嗔”,即阳气不足,容易肝气不舒、情志郁结,而肝气不舒,诱发、加重痰阻血瘀。也就是说,本条全身状态为因虚致实,气血虚损感寒而导致“结气”,尤其是肝气郁结,而肝气郁结会导致痰阻、血瘀。 

其次是主症“咽中如有炙脔”。“咽中如有炙脔”,咽中如有异物感,由痰气交阻于咽喉导致。《千金要方》“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强调了痰阻导致的无形的气滞;《和剂局方》则着重记载了病因与有形的痰阻:“喜怒悲思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总之。本方证的主症“咽中如有炙脔”的病机为七情郁结导致痰阻气滞或痰气交阻。只是对于该病的脏腑定位,古今认识不同。古代注家认为病位在上焦、胸膈、肺,今人则认为是肝气郁滞导致本病。这是古今中医理论差异导致的,均可。

未病提示:条8“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以及“时着男子,非止女身”,提示这是妇科疾病,有情志异常的特点,不是鬼神导致,病久不愈会导致虚劳,阴阳两虚而偏阳虚。同时要注意有些病在妇人多发,如本病,但也可以发生在男子身上。

总之,全身状态则为“妇人”,病机特点为条8“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以虚而感寒,邪阻导致气结、痰阻、瘀血为一般患病后的病机特点。结合主症“咽中如有炙脔”,咽喉局部的痰阻气滞,可知本条的总体病机为虚而感寒,邪阻导致气结、痰阻于咽喉。理解本条病机需要将条5与条8结合分析,如徐彬:“气为积寒所伤,不与血和,血中之气溢而浮于咽中,得水湿之气而凝结难移。妇人血分受寒,多积冷结气,最易得此病,而男子间有之。

第三步,辨识未病。

1.病传:如前所述,本病初发为由阳虚、阳郁而痰阻气滞,日久则伤阴伤阳、阴阳两虚。2.药损:本虚标实,驱邪不得伤正。3.间治:水气病篇提示,行气的治法有二,轻证时可以行局部气滞,重证时可以通过畅通全身气机来行散局部气滞。即“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第四步,策略选择。

本条的总体病机为虚而感寒,邪阻导致气结、痰阻于咽喉。治疗宜祛痰行气,利咽除满。有形痰涎与无形气滞互为因果,痰愈阻而气愈滞,气愈滞而痰愈阻,解决的策略为尤在泾“有形邪气与无形邪气相搏结,祛除有形邪气为主”的原则,即痰阻气滞,应该祛痰为主。

第五步,随证治之。

本条的主症是“咽中如有炙脔”,由痰阻气滞导致,治疗宜祛痰为先。半夏擅于祛除咽喉的痰涎,故本条主症为半夏证。现在中药学认为半夏的作用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半夏在本方中的作用有二,一是祛痰、二是“下气”散结。经方家解释本方,更强调半夏主治咽喉部的痰涎,《本经》载半夏主:“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伤寒论》半夏散及汤、苦酒汤主治喉中痰阻疼痛,《金匮要略》肺痿麦门冬汤证“大逆上气,咽喉不利”、用半夏止逆下气。故经方家概括:半夏主咽喉部痰涎。

本方证痰阻气滞导致的“咽中如有炙脔”显然是半夏证,用半夏祛痰、下气、散结。而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散,温化水饮,可以帮助半夏祛痰散结。三药相合,即痰饮篇祛痰和胃的小半夏茯苓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第六步,治病求本。

本条的总体病机为:虚而感寒,邪阻导致气结、痰阻于咽喉,治病求本以行气除满、祛痰散结。半夏温燥祛痰为主,又可以下气行气、除满散结,得生姜辛温宣散,开结效果更显著。

而主要起到行气除满作用的是厚朴。厚朴味辛、性温,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痛、降逆平喘的功效。厚朴在厚朴三物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中厚朴、枳实配伍攻下的大黄治疗积热导致的实性的腹满;厚朴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治疗脾虚湿盛导致的虚性的腹满,而在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中治疗胸满。《医宗金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即半夏化痰散结,厚朴下气除满,二药为伍,行气解郁,化痰散结。苏叶芳香疏散,宣通郁结之气。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

第七步,治疗未病。

1.病传:积极治疗。2.药损:必须为痰阻。若为阴虚则更伤。3.间治:《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所论气分病的治疗大法:“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讲的是散表、宣畅全身病机以宣畅局部气机郁滞。本方中生姜、紫苏叶,辛散解表,借散表而行上焦、咽喉之气滞,可以起到这个作用。这是间接治法,或称整体治法。

第八步,依法合方。

步一、五确定本条的主症是“咽中如有炙脔”,由痰阻气滞导致的半夏证,治疗宜祛痰为先,用半夏祛除咽喉的痰涎;步二、六确定全身的病机为“结气”,即虚而感寒,邪阻导致咽喉部位的气结与痰阻,用半夏祛痰散结的同时,需要用厚朴行气除满;步三、七确定治未病的要点是利用生姜、紫苏叶散表以散里、或后世所谓宣卫以宣肺。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