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痿的针灸治疗

 毓真 2018-04-20
阳痿的针灸治疗


阳痿病证首载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称阳痿为“阴痿”,《素问·痿论》中又称“宗筋弛纵” 和“筋痿”。认为虚劳与邪热是引起阳痿的主要原因。《灵枢·经筋》指出: “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

隋唐宋时代的医家对阳痿的发生,多认为由劳伤、肾虚所致。如《诸病源候论·虚劳阳痿候》认为:“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痿弱也。” 因此,在治疗上亦以温肾壮阳为主。

明代对阳痿成因的认识更加深入,提出郁火、湿热、情志所伤亦可致阳痿。如《明医杂著·卷三》所言:“男子阳痿不起,古方多云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固有之矣。然亦有郁火甚而致痿者。”再如《景岳全书·阳痿》认为:“亦有湿热炽盛,以至宗筋弛纵。”

清代《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源流》中又称:“有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阴痿不起。

针灸治疗阳痿多以辩证取穴治疗,现就临床常见症型分别介绍于下,以供各位同仁临床治疗时参考。

命门火衰


多因贪色纵欲,房劳过度,或少年之时,频繁手淫,以致肾亏精竭,命门火衰,引起阳事不举。 症见阳事不举,精薄清冷,头晕耳鸣,面色白,精神委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治法:温补下元,补肾宁神。


处方:关元、神阙、中极、肾俞、腰阳关、命门、心俞。

方义:关元温肾壮阳,神阙温阳益脾胃,中极壮元阳、理下焦,肾俞益肾气、强腰脊,腰阳关温下元,命门培元温肾,心俞清心安神。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足三里以补益气血。


心脾受损



《黄帝内经》说:“二阳之病发心脾。”思虑忧郁,损伤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脾胃为水谷之海,生化之源,脾胃虚必致气血不足,宗筋失养,而导致阳痿。 症见阳事不举,精神不振,夜寐不安,胃纳欠佳,面色失华,苔薄腻,舌质淡,脉象细。

治法:补益心脾。

处方:脾俞、心俞、足三里、气海、肾俞。

方义:脾俞、足三里健脾和中、扶正培元,心俞补心安神,肾俞益肾气,气海益气培元、补肾固精。


湿热下注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湿热下注,宗筋弛纵,可导致阳痿,所谓“壮火”食气是也。症见阴茎痿软,阴囊潮湿、臊臭,下肢酸软,小便黄,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

处方:关元、三阴交、阴陵泉、然谷、曲泉。

方义:阴陵泉健脾化湿;然谷益肾,与三阴交、曲泉相配能清化湿热;关元通调冲任,培元固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