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飞熊 | 装裱可不是糊个纸那么简单

 魔藤书屋 2018-04-20

当我们欣赏精美的的字画

常会感叹画者的绝妙

却很少注意到它的装裱



装裱是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

在古代又称““装潢”、“装池”、“裱背”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

考究、到位的装裱

不但能保持书画的韵味

还能大大延长其寿命


△选择合适的纸张,是装裱的第一步


郑飞熊是一位传统裱画师

父亲是篾匠,姑父是木匠

叔叔是酷爱书法的语文老师


△托裱画心,浆糊的稀薄依靠匠人的经验


受这些长辈的影响

成为一名工匠对于学会计的他来说

似乎也并不突兀


△上墙,时间越长越好


装裱一般分为镜片、挂轴、手卷、册页等形式

每种形式的工序都不一样

包含了托心、镶料、覆背、砑光等70多步骤

是一件十分考验耐心的复杂工作


△45度斜角,这样揭画不容易撕破


每一幅画的纸张、用墨、年份都不一样

所以裱画没有固定数据可以参考

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这要靠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


△裁切,原则是尽量多的保留原画纸


画纸厚,背托就用薄的纸

反之则要用厚的

厚了不易卷,薄了就不牢固了


△砑光,这道工序很容易被忽略,却很重要,光滑的纸背在卷画时不会磨损画面。

△功夫到位的砑光,可以让画背光洁如镜


调浆糊也是

太厚就会导致太硬不好卷

太薄又会粘不住

每个工序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点


△装裱手卷,将要拼接的书画留出3mm刷上浆糊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

所以装裱师就有了书画郎中这个雅号

但是和给人看病一样

好的医疗药到病除

反之,就要出医疗事故

“开始的时候,装裱的都是一般人家普通的书画。之后经验丰富了,装裱名家的作品也就没那么提心吊胆了” 



从一个房间、一张床开始职业生涯

郑飞熊每年裱过的画至少有几百张

慢慢也从一名装裱学徒

成长为业内有名的老师傅


△拼接,一册手卷十几米到几十米


他最精通的是装裱手卷册页

是不少当代名家的指定装裱师

还修复过潘天寿,沙孟海等大师的作品


△削去多余的纸张,让手卷两头齐整


有时也会接到老画重裱的委托

这些画由于原裱不佳或收藏不善

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

修复这些破损是老画重裱的重要环节



用于修补的纸张是要精挑细选的

材质、颜色、帘纹

甚至是年代都要考究


△对比纸张,选择最接近原画的纸来修补


越珍贵的画越难找到同样的纸

所以裱画师傅对于难得的纸是很吝啬

哪怕巴掌大那么一点

也会好好保存


△揭下旧画心


装裱这个行当

不但考验师傅的技术,更考验德行

名家老画价值连城

那些把一张画一分为二的故事可不仅是传说


△缺口处的纸磨成斜面


这些事虽然利益诱人

但郑飞熊不会跨越雷池半步

德行永远比技艺更重要

也正因为如此

名家们才放心将作品和藏品交给他装裱


△这样补上缺口,就没有痕迹


装裱虽是一门传统技艺

但郑飞熊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和创新

思考、看展览、看书、和同行交流

是他进步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就算只有一个工序做的比我好,也值得我学习。”


郑飞熊的绝技,保留碑拓本来的凹凸感


“装裱是一项没有独立作品的技艺,但它能令书画更好、更长远的保存下去” 

郑飞熊的工作虽然在幕后,但就像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每位匠人一样,他们在思考:我们的职业生涯,能留下点什么给后来人?






编辑:Emma

摄影:张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