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健康频道消息 (通讯员 王美淇 王晓婷) 4月15-21日,是第24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 那么,什么是肿瘤?传统中医对肿瘤又是如何认识的呢?今天我们邀请到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内四科(肾病血液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市名中医王晓婷为大家讲讲“中医药对恶性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康复治疗”。 什么是肿瘤呢?王晓婷主任介绍,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目前恶性肿瘤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药治疗。 恶性肿瘤生存者对躯体损伤、心理支持、营养指导、及体能锻炼等康复需求越来越迫切。 传统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如何呢? 王晓婷主任介绍说,“癌”字是从股古代“岩”或『喦』等字演化而來,因其形狀如岩石般垒垒坚硬、凹凸不平,故取其為名。 我国古代关于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描述和记载可追溯到殷周时期。殷墟甲骨文上已经有“瘤”的病名,两千多年前的《周礼》一书中已载有专治肿瘤一类疾病的医生,称为“疡医”,负责治疗“肿疡”,至今在日本和朝鲜仍将肿瘤称为“肿疡”。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内经》已有肿瘤病因的记录,宋代《卫济宝书》第一次使用“癌”字,明代开始正式用“癌”来称恶性肿瘤。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肿瘤的病因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二方面 外因包括外邪(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和饮食因素(饮食不节、不洁、偏嗜)。 内因包括情志因素和脏腑亏虚。 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单独致病,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机体而发病,尤其是脏腑虚亏,是肿瘤发病的先决条件。 1.七情內伤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精神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很重视精神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七情內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的变化异常,致使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功能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等存在著密切的关系。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乳岩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 2.六淫为患 癌瘤的发生与六淫邪气侵袭有关,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认为凡是人体被外邪所侵,都能影响脏腑功能,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积久则可发为肿瘤。 现代医学所谓的外环境致癌因素,不外乎古人用六淫邪气或疫疠之气所概括的外来致癌物质。 《诸病源候论》:“积聚者,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寒,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 3.饮食劳伤 饮食失调:是导致疾病发生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内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酒食不节,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湿浊凝聚成痰,痰阻气机,血行不畅,脉络壅滞,痰浊与气血相搏结,乃成癌瘤类疾病。 起居不节:主要是指过劳、过逸致病,它们可以造成正气的虚弱。 4.正气亏损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亏损的原因一是由机体本身的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所致;二是邪气对机体的侵害,耗伤了正气。 在发病之初,虽然患者虚候未着,但已虚在其中;病至中晚期,则气血皆虚,渐显露恶病质之象。其他如年老体衰、房劳伤肾及药物的攻伐、手术的损伤等也可致正气亏损、抗病力减退。 恶性肿瘤中医认为“痰、毒、瘀、虚”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优势 手术、放疗、化疗仍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三大主要方法。 手术治疗缺点---损伤脏腑组织器官,引起创伤出血; 放、化疗缺点---选择性,毒副作用大,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损伤作用。 中医治疗优势---可减轻毒副反应,加强抗癌作用,强免疫功能,防止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 运用中医药与手术、放化疗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一)中药与手术结合 术前中药扶正治疗,可增加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长期中药调理,一般应以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根据不同病种及脏腑特性,采用辩证与辩病相结合来遣方用药。 (二)中药治疗与化疗结合 化疗药的作用机制复杂,其共同特点是影响代谢分裂较快的正常细胞。如骨髓干细胞、胃肠道粘膜细胞和毛囊细胞,从而引起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病人因化疗严重的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近40余年的临床资料显示中医药在化疗减毒、增效的重要作用。 1、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作为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之一,现代医学目前主要采用骨髓移植及集落刺激因子等来进行防治。由于价格贵,其使用的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骨髓抑制主要指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及贫血等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色淡,疲乏无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等症,在中医学属于血虚证的范畴。针对骨髓抑制可采用如下法则:健脾养胃补血,益气养血,补肾填精生血,生津补血,活血化瘀养血等。 2、消化道反应 化疗大部分化疗药物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其中呕吐程度最重的药物为顺铂,其次为氮芥、环磷酰胺、阿霉素、表阿霉素、DTC、CBP、BCNU、VP-16、MTX、5-FU、长春新碱、长春碱等。化疗药可以直接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外,化疗药物通过血液作用于延脑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也可以刺激第四脑室的化学感受器触发而引起呕吐。5-羟色胺与多巴胺均为化学感受器触发受体的传导介质。祖国医学认为呕吐乃胃气不降、气逆于上所致。不外乎与情志失调、痰浊、瘀血、脾胃虚弱有关,治疗多以舒肝理气、温化痰饮、健脾和胃、养阴润燥。 3、心脏毒性 有心脏毒性的药物有:阿霉素、表阿霉素等。中医学属于心悸、怔忡的范畴,多属于心虚胆怯、心血亏虚、心气不足、肝肾阴虚、痰饮内停、血脉瘀阻所致,治疗以益气养心、滋养肝肾、理气化痰为主。 4、肝功能损害 对肝功能损害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等。中医学属于胁痛、黄疸等范畴,治疗多以疏肝理气、祛瘀通络、清热利湿、养阴柔肝为法。 5、肾毒性 顺铂、卡铂、达卡巴嗪等药常有一过性肾损害,尤其在用药剂量较大而又未予水化利尿时可引起严重肾损害。中医辩证多属于膀胱湿热、肝郁气滞、中气不足、肾阴阳两虚。 6、神经毒性 长春碱类和鬼臼碱类药物常发生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指(趾)端麻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异常、少数可发生感觉消失,垂足,肌肉萎缩或麻木、直立性低血压,膀胱张力减弱、便秘或麻痹性肠梗阻。一般指(趾)端麻木可以不停药,如果出现末梢感觉消失则为停药指征,以避免发生运动性神经病。停药后感觉异常多可自行恢复,一般需要1~2月或更长。中医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法。 7、脱发 有些抗癌药,尤其蒽环类药物常发生脱发,严重者甚至全秃。化疗药作用于毛囊,引起暂时性脱发。表现为头发减少、稀疏,部分脱发或全秃,体毛脱落。停药后1~2个月均可恢复再生,并恢复至原来头发的质地、密度和颜色,再生的头发可更黑、更好。中医治疗以益气健脾、养血生发、滋养肝肾为主。 8、肺毒性 平阳霉素、洛莫司汀、氮芥、苯丁酸氮芥等有时亦可发生肺毒性。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并发感染可出现咳嗽、咯痰。治疗宜健脾益气、祛痰降逆、养阴润肺、温补脾肾。 9、局部反应 有些刺激性加强的抗癌药,如长春碱类、蒽环类药物等,使用不当可引起栓塞性静脉炎。其主要表现为化疗药使用静脉部位疼痛、皮肤发红,以后沿静脉皮肤色素沉着、脉管呈索条状变硬或导致静脉栓塞。当化疗药物漏入皮下即可引起局部皮下组织的化学性炎症,表现为漏药部位红肿、疼痛严重,如漏药当时未做处理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形成溃疡。 二黄煎外敷、七厘散、生肌玉红膏外敷 (三)中药与放疗相结合 放疗早期损伤的防治 1、口腔,咽喉等粘膜反应 常用药物:生地、 玄参、麦冬、玉竹参、 2、放疗后的局部炎症反应(红、肿、热、痛) 常用药物:银花、连翘、山豆根、田七粉、野菊花 3、急性放射性肺炎 常用药物:石膏、知母、鱼腥草、生地、贝母、黄芩、甘草 4、放射性的肺纤维化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赤芍 5、放射性的膀胱炎、尿道炎 常用药物:生地、竹叶、茯苓、泽泻、黄柏、萹蓄、 6、放射性直肠炎 常用药物:黄芪、党参、白术、炙草、当归、地榆 7、急性放射性脊髓反应 常用药物:归尾、生地 寄生12g 木瓜 8、慢性进行性脊髓病 常用药物:黄芪、赤芍、 当归、田七粉 杜仲、牛膝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 王晓婷,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肾病肿瘤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哈尔滨市名中医,中医基础理论博士,哈尔滨市中医肾病质控中心主任,第三批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学术兼职】 现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龙江医派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医疗责任保险纠纷鉴定委员会专家、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专长】 精通中医药理论,擅长运用经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脏疾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痛风、蛋白尿、血尿、肾结石等);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中医康复治疗及各种原因引起贫血、出血性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