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满汉合璧育儿风俗--爱新觉罗瀛生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20
      老北京风俗中,有“子孙娘娘”、“送子娘娘”,是众多神佛“娘娘”中重要的一位,不少人在家中都供奉着这位娘娘。无子的供奉,是为了求子嗣;有子女的供奉,是为了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而这位娘娘,是由满人习俗中的“佛多妈妈”(forifodo omosi mama)演化而来。佛多妈妈是萨满教中的“婴儿保护神”,mama在满语中,是奶奶的意思,也就是祖母,在当时汉族习俗中称为“娘娘”。老北京习俗中,孩子出生三天,必须“洗三”,故老北京俏皮话中有:“人有两个三,一个洗三,一个接三。”
所谓“洗三”,就是用艾蒿煮水为孩子沐浴,这时还有“添盆”的习俗,所谓添盆,是在亲朋好友来祝贺的时候,将铜钱放入孩子沐浴的盆里。这是汉人的习俗,但后来也逐渐融入满人习俗之中。故,老北京很多育儿习俗可以称为满汉合璧。
自洗三当天,即可以挂线,逢每月十五,也可以挂线。自姥娘家开始(满人称姥娘,姥姥是汉人称谓),亲戚都可以挂线,本家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挂线。所谓挂线就是用蓝白二色的棉线,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此举始为满人习俗,后汉人中也渐渐效仿。所谓“线”,实际上是源自萨满教中“背灯换索”、“柳树枝祈福”等请祭活动中的索。满人旧俗中用蓝白两色的线和碎布条碾成“索”,挂在小孩脖子上。祭祀佛多妈妈,并用柳树枝与神板相连。祭祀完毕,将索从孩子脖子上取下,放入佛多妈妈口袋中,挂在西墙神板下面。这种满人习俗源自远古女真旧俗流传下来。
汉人有“抓周”习俗,而满人的习俗则是生男孩的门口挂弓箭,后经满汉习俗融合,满人家也渐渐有抓周习俗,但也与汉人稍有区别,满族男孩抓周时,经常会有弓箭、小刀等武器,这与满人尚武和狩猎传统有关。
满人习俗中,极为忌讳男孩子为绕线的人撑线,只能让大人撑,女孩子也可以撑,但是男孩子决不能撑线,理由就是男孩子如果双手撑线,将来就会拉不开弓。这个习俗,是满人中独有的,是少数未影响汉人的习俗。可能与汉人对弓箭一类并不关心,而满人则由于古时采集狩猎是主要的生活来源,对于弓箭格外重视的缘故。
老北京习俗中有“睡脑壳”的习俗,这本来也是满人的旧俗,清高宗纯皇帝在《满洲源流考》书中曾经论述过这个习俗的来源,说明这是满人旧俗。所谓“睡脑壳”是指婴儿出生时,必须仰卧睡觉,一定使后脑勺扁平,不喜欢有个“后脑壳子”。后来这个习俗也为汉人接受。不光北京,旧时在东北居民中也有次习惯。而老北京习俗中,对有突出后脑勺子的人为“汉勺子”。
满人习俗中,婴儿睡摇篮,将摇篮吊与房梁之上,婴儿仰卧于摇篮内,手脚是被捆绑的,满人认为婴儿如果不绑,将来手脚都没劲儿,上不了马。在满人习俗中,不仅用摇篮,也有把婴儿绑在一块木板上的,后来绑婴和满式摇篮也渐渐为汉人接受。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旗人和汉人还都有外祖母送摇篮的习俗。而到了解放前,满式的摇篮则渐渐稀少,而解放以后则基本绝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