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特尔柏林登基开场演出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4-20
拉特尔柏林登基开场演出
按语:
西蒙·拉特尔即将告别柏林,回到家乡履任也许更适合他驾驭的伦敦交响乐团。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我除了在6月3日出席他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音乐会之外,还提前买下8月22日他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入场券。曲目当然都是他最爱也是擅长的,前者以卢托斯拉夫斯基的《第三交响曲》开场,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为重头,后者全场一首曲子——马勒的《第五交响曲》。

   

想起16年前的2002年9月,我在柏林现场聆听了拉特尔爵士登基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场音乐会,不仅没有恍若昨世之感,却似乎这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匆匆赶到柏林,只为目睹西蒙·拉特尔就任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首次公开演出。据闻,EMI唱片公司自始至终在全力运作此事,其中第一、二场将现场录音、录像,新唱片9月30日全球上市。

我的票是9月8日的第二场,7日从莱比锡乘火车到柏林,正好赶16点半开演的梅西安歌剧《阿西西的圣方济各》,8日下午先去柏林爱乐大厅取票,但见市区重要道路两侧到处是“欢迎西蒙爵士”的招贴与旗帜,拉特尔成熟而真挚的笑容感染着每一个人。柏林爱乐大厅四周一片节日气氛,等退票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

  

晚上入场时,EMI的工作人员把住每个通道向观众发放纪念品,其中包括封面已经印在上面的马勒第五交响曲的CD订单。今天真是EMI扬眉吐气的一天,几乎每个角落都能感觉它们的存在,不仅是摊子铺得很大的拉特尔CD和书籍的专卖点,EMI的人也总是到处跑来跑去。

音乐会的上半场是英国年轻的作曲家阿迪斯的四乐章交响曲《庇护所》,标题“ASYLA”有两层意思,既为宗教庇护的圣殿又为疯人院,所以很难准确地翻译成对应的中文,如果我们不怀疑“疯人院”也是一种庇护的所在,那么“庇护所”倒是惟一可用的中文词汇。

▼ 拉特尔指挥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首演《庇护所》现场录音
拉特尔指挥首演《庇护所》
来自音乐共同体

作品的内涵应当是丰富的,从一开始六组打击乐的轻描淡写,到各类元素的不断增量,音势经常像决堤的洪水倾泻而出,不可遏制。拉特尔在诠释现代音乐方面有别人少见的才华,他的手势明确,节奏感特强,再复杂的和声都能通过肢体语言与乐手交流出来。“看”他的音乐会是一种格调极高的享受,他是在拼命,每一场都是在拼命,不现场观看根本想不到。

下半场拉特尔指挥的马勒第五交响曲在成就上肯定超过阿巴多,我在现场就强烈感受到这一点,还有谁有他那样的技巧?还有谁有他那样的激情?还有谁像他那样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拉特尔岂止是有大师风范,他已经彻底走出模仿大师的阶段,进入他自己的音乐自由王国。

这次欧洲之行,先后听了维也纳爱乐乐团、萨克森德累斯顿国家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莱比锡格万德豪斯乐团、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和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乐团,在这种高级别的比较当中,我也必须承认,西蒙·拉特尔与柏林爱乐乐团的这场音乐会都是我平生听过的最伟大、最激动人心的一次。

从乐队被纯净而洪亮的小号卷入马勒那倍感熟悉的音响之后,阿迪斯的《庇护所》便被抛掷脑后。多么诚挚的曲调,多么炽热的激情,多么紧凑而宏阔的步伐,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唱三叹……从拉特尔身上再也看不出他在唱片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前辈大师的模仿痕迹,面对世界上素质最高的乐团,他在保持张力的前提下,游刃有余地实践着多少年来他对马勒的所思所爱。迭出的新意隐藏在势不可挡的音流当中,就像浩瀚的江河下面暗自涌动的激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