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8岁时

 感谢陪伴ip7chp 2018-04-20
​过年要有仪式感,从传统节日里看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本书关键词 


岁时  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  


专业解读人 


孙道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民间美术研究者。


你将获得 


● 传统节日是怎么来的?

● 古代的节日和今天有什么不一样?


书中金句 


● 上古人们认识到自然的力量,但人们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自然,认为外部世界与人文社会是混融一体的,人时与天时合一,天时是社会集团的时间,王者作为社会集团代表负责天时向人时的转化,天时的秩序就是人间的秩序。


● 岁时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人文属性。这两种属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的文化层面有着强弱隐显的不同变化。


● 岁时循环以年度为周期,循环不是追随旧轨的重复而是新一轮的循环,中国民众有着较强的更新意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因此,在岁末年根举行一系列严肃的仪式将旧年送走。


精华笔记 


一、岁时节日的由来。


很多节日都是从节气来的,而节气的产生又和我国农耕传统有关。节气是古人的一个发明创造,它其实是一种补充的历法,也就是说除了用日月纪年,古人还会用一些农业的特征来纪年。这时候的节日具有三方面的性质:自然性、宗教性、政治性。


二,几个重点节日


春节

古代春节的本意并不是新的一年,古代的春节是庆祝立春的节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在农业上非常重要。

春节变成新年、定在一月初一已经是民国初年以后的事了,因为立春离一月初一比较近,所以两个节一起庆祝,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春节其实是有新年和立春两方面的内涵。


广义的春节包括年前和年后两段时间,年前要驱邪除秽,年后要纳福迎新,这是传统春节的两大主题。这段时间很长,已经不止是除夕、初一、正月十五那几天了,从腊八开始就算过年。


腊八指十二月初八,古人管十二月叫腊月,汉代以前这个字是蜡烛的蜡,指上古时期岁终的大型祭祀活动,后来又变成了月字旁的腊,“腊者,猎也”,意思是要用打猎打到的野兽去祭祀祖先。


这个日子在汉代以前主要用来驱鬼、送神,如河南濮阳地区在腊八的傍晚要敲大鼓,因为鼓声如雷,震天动地,能吓跑所有不好的东西,而且春雷也是春天到来的标记。南方很多地方要表演傩(nuó)戏,这是一种戴面具的舞蹈。在老百姓的心里,人一戴上面具就不是普通人了,被赋予了神圣的力量。


除夕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守岁,古人认为,除夕是一年中极阴的一天,必须得全家人守在一起,通宵达旦,才能避免邪崇入侵,共同渡过年关,守候新年到来。


大年初一,人们打开大门出去放鞭炮,开门这个行为本身,是要进入新时空的意思。大门是人进出的通道,也是和外面世界的相连的通道。门神画、对联、福字都是为了让门更“安全”。对联是从桃符演变过来的,人们在门上钉上桃木板子,写一些符咒,就能驱邪保平安,门神的产生也和桃符有关。


拜年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要从家里到家外,从亲人到朋友,这里有很强的伦理意义,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说,中国人的伦理有一个“差序格局”,意思是人的远近亲疏关系,就像往水里扔一块石头,水面上泛起的涟漪,一圈圈地离自己越来越远,每个人都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网络。


元宵节

元宵节的特殊之处在于,没有依赖一个节气的时间点,其他的节日基本上都能和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但元宵节是和月亮的圆缺联系在一起的。古人用一个月亮的圆缺周期作为划分一个月份的标志,这就是咱们常说的阴历纪年法,所以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岁首,庆祝元宵节,就是庆祝阴历的岁首。


元宵闹花灯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人们用火驱邪,东汉佛教传入对元宵节影响也很大,花灯其实和佛教的“燃灯表佛”有关。汉明帝推崇佛教,下令正月十五全国上下都要点灯礼佛,这个佛教礼仪后来就演变成了元宵节的闹花灯。


端午节

民间早就有“善正月,恶五月”的说法,说的是正月里过年,万物萌生,春回大地,而到了五月人们就要处处小心。在古人眼里,时间并不是中性的,它们有善有恶,善恶的标准是看这个时令对人们是否有利。


端午和节气里的夏至联系在一起,夏至的时候阴阳二气激烈竞争,这时候蛇虫出没,酷热也马上就要来临,五月五是夏天里最危险的日子,尤其要保护好小孩子。到了端午节,人们要悬挂艾草、佩戴五彩线,还要拿菖蒲煮汤给小孩子洗脸,躲避虫蛇鼠蚁。


最开始这个习俗是北方人才有的,端午也不只是五月五日这天,这个“午”其实是中午的午,午月午日,这用的还是咱们古代的干支纪日法,大概在是在夏至的前后,但是这种纪年法比较复杂,老百姓不好掌握,久而久之就定在数字的那个五月五日了。


五月五后来成了节日,文化地位提升了,其实是跟六朝时期的南方文化有关系。南方楚越一带本来就有祭祀水神的传统,到了夏至会赛龙舟,往江里投掷吃的,为的是避免灾祸。屈原因为投江而死的,后来他就被看成是水神了。到了南北朝时期,因为时局动荡,屈原爱国的形象能让大家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所以南方人就把悼念屈原,祭祀水神和北方五月五躲避灾祸的好几种习俗结合在一起,让端午节有了现在的这种文化含义。另一方面也是南北文化的结合,端午节就这么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大节日。


中秋节

中秋节一直到唐宋才出现,因为在此之前只有皇室才有权力祭祀像日月这样通天的神明,唐宋以后人们天文知识丰富,对天体有了更科学理性的认识,日月不再那么神秘,老百姓才开始能祭祀日月。

古人非常重视对日月的祭祀,几个重要的月圆之夜都有祭祀活动,正月十五是“上元”,八月十五是“中元”,十月十五是“下元”。


七夕节

汉代以前,七夕没有确定的日子,人们是利用织女星的方位,来判断夏季的到来,这是一种星象历法,算法很复杂,老百姓能了解的很少。不过,老百姓的想象力可是很丰富的,因为在夏季,银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特别亮,很引人注目,所以从战国末期开始,民间就创造了这两颗星的浪漫传说。


节日的世俗性、娱乐性越来越强。

现代节日更注重休息、团聚、娱乐和消费,很少有驱邪祭祀的成分。有些特别强调祭祀的节日现在就已经基本消失了,比如说“社日”,鲁迅的那篇著名的文章《社戏》,就是过社日的节俗,古时候每年春季、秋季要举行两次“社祭”,本来是祭祀土地神的,因为土地对农业社会的人们来说非常重要,但现在的人早就已经不过这个节了。


节日是人们生活阶段的节点。

节日是古人生活阶段的节点,是一个变化的标志,是新和旧的过渡。节日也像一道道隐形的关口,很多节日的产生,都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刻,给人们心理上一些安慰,让人们能有信心度过难关,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策划编辑 | 胡潇方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播音 | 贾逢韬


本期话题 


“新春快乐!你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呢?”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