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笔好字真的很重要

 cxag 2018-04-21

特展“嘟嘟里的故事”上周日成功落下了帷幕,观复工艺馆东厅除了恢复常规的漆器、金属器等展品外,还精心为大家策划了一个有关于春天的小特展——春游福贵地。


“春游福贵地”特展实景局部


展览的名字就取自其中一件展品上的文字装饰。


这是一块嘉庆时期的盘子,装饰得非常繁满艳丽,如果不看款儿,是很难准确区分它到底是是乾隆还是嘉庆朝的作品。这种色地粉彩轧道工艺装饰的瓷器,从乾隆时期开始,无论官窑还是民窑都特别风靡,一直延续到嘉庆、道光两朝,直到清朝衰落后,这种奢华的装饰才渐渐冷却。


清嘉庆  绿地粉彩轧道花卉纹“春游福贵地”文字盘

观复博物馆藏


色地背景除了这种阳绿以外,还有金黄、胭脂紫、松石绿等等很多种。明清时期除了明代中期个别的出现过色地青花、五彩,以及康熙时的珐琅彩等,景德镇的彩绘瓷器大都是在白瓷地子上做文章,大肆流行将背景完全涂成彩色,还选择这么抢眼的颜色,这还是第一次。


清乾隆  黄地轧道粉彩花卉纹盖碗

观复博物馆藏


除了颜色抢眼以外,色地之上还有一种特殊的装饰,俗称叫做“扒花”,一般也称之为“轧道”。轧道工艺是粉彩瓷器上的一种特除装饰技法,它先在白瓷胎上用丝绵均匀拍上一层色料做为锦地,比如胭脂紫、金黄色等,再在锦地上用一种形状如绣花针的工具刻划出细小凹纹,从凹纹上可隐约看到白胎,这种形状如凤尾形的卷草纹,或者“卍”字纹的装饰就称作轧道。轧道之上往往还要装饰粉彩花卉,或者是开光山水,所以轧道工艺只用做背景,不做为主要装饰。这种工艺最早出现在乾隆早期的官窑瓷器上,一般都认为是唐英当年在景德镇御窑厂当督陶官时,工匠们借鉴了铜胎画珐琅制作工艺而创新的工艺。这种色地轧道粉彩瓷器比一般的的瓷器看起来都要奢华,纹饰显得也更加有立体感,非常符合乾隆盛世的大背景,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宫中档案记载里,将这类瓷器称之为“锦上添花”,寓意吉祥,且形容得十分贴切。由于在宫中受到了皇家的喜爱,慢慢地这种色地轧道粉彩瓷器也开始流入民间,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景德镇民窑制作了大量这种瓷器,有各式花瓶、碗、盘、盖碗等等。有的还与祭蓝描金、仿松石釉等品种,十个凑成一套,每一个与每一个装饰都不同,唤作“十样锦”。


清乾隆  十样锦盖碗

观复博物馆藏


这类盘子别看正面画得精彩异常,往往背面就偷工省料。仅在盘外沿平均分布,用矾红画了三枝竹子,与正面主题毫不相干,就是为了翻过来看的时候不是空白的,找个省事又常见的题材,好歹画上两笔,不至于两面反差太大而已。


清嘉庆  绿地粉彩轧道花卉纹“春游福贵地”文字盘

(底部)

观复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底部还有个青花款儿。瓷器落款儿就跟今天衣服上印个商标一样,有款儿比没款儿就显得有价值感,所以乾隆以来景德镇瓷器写款就形成了风尚。但是这个盘子上的款,如果没有经验还真不好认出来。



这种款是当时的一种特殊写法,叫“减笔款”或“半字款”,是工匠照着当时的官窑六字篆书款描摹下来的,工匠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要求效率,所以就照猫画虎写个大概了事儿。当时的人没人看,就当个商标,今天为了分辨年代,这个款就变得至关重要了。识读这种款一半靠经验一半靠想象。这种款一般只有“大清乾隆年制”、“大清嘉庆年制”、“大清道光年制” 这三种可能,所以识读的时候就看中间上下这两个字,只要能认出一个字,就能确定出它的准确内容了。如果实在认不出来,那你就只能埋怨当年的工匠太过偷懒了。同时也提醒我们自己,平时写字或者干工作也要认真一点儿,免得同样也给后来人出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