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悦,古尔德《哥德堡变奏曲》的精神所在!

 昵称25649097 2018-04-21

古尔德的32个短片




听巴赫《哥德堡变奏》之格林·古尔德版有感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晚期的一部键盘作品,1741年出版。全曲32段,全部演出40-80分钟。这部作品长期不受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前半叶。女大键琴家兰多夫斯卡(Landowska)的公开演奏及录音。之后,1955年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将其选作自己的第一张录音作品。而现在,哥德堡变奏被视为巴赫作品中最重要的变奏曲之一。全作品包括主题,30个变奏,主题反复。

                                                                       

这一版是录制于81年,加拿大。此时的格林.古尔德已是第五次录制这部被世人称之为“最难以征服的键盘巨作”。

古尔德演奏《哥德堡变奏曲》(1981年)



81年版的录音中,格林的演奏严谨却不缺乏深厚的热情,很难听到有人将这么庞大作品的结构刻画得如此清晰,精准。不同层次的旋律线,不论是单行,还是交织在一起,完全不带一丝混乱。各种各样的舞曲,卡农,咏叹调,前奏,小赋格等等,每一首变奏都被演绎得极其鲜明生动。



听他手下的哥德堡变奏,有种站在中古世纪大教堂前,仰望着每一块砖,每一幅雕刻在墙壁上复杂而精美的装饰,或壁画,深深被这样宏伟所折服。

格林手下流淌出的每个音,每个乐句,每根线条都是如此坦诚,朴实无华,却又充满着感人至深的喜悦。

  • 喜悦,是格林手下哥德堡变奏中体现最好的部分,不论是变奏25中带有幻想式的细声吟唱,还是变奏26那样井喷般的狂喜,都令人深深着迷。



  • 我都诧异自己是有多迷恋主题(Aria)和变奏30(四部)啊,尤其变奏30中那样发自内心虔诚谦卑的祷告,蕴含着对上帝无限的敬仰和信心,温暖柔和却坚不可摧。这种几乎不可言喻的精神洗礼,只有在虔心聆听时才能有所领略。

手指技术,是每个登台的职业钢琴家必备的基础条件之一,急速的音群,雷鸣的和弦及各种不可想象的困难片段,这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钢琴技术。老一辈的钢琴演奏家,极少将这些东西单独曝露出来,不同于有些新生代钢琴家们,把技术当成杂耍般,又像挂在腰间或盘在脖子上的金链条,一定要使其生辉!不能被人忽略了去!



老派的演奏家则善于将各种技术揉合进发音,乐句,层次段落的处理中。在延绵起伏的旋律线,或跳跃的滴水中,不着痕迹地显露出对力量分配及手指控制的境界,可谓炉火纯青。

可能是被格林的左手深深吸引了吧,当右手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高声部时,左手的低声部绝不会喧宾夺主;但当底层声部接到旋律线时,格林对力量的把控能让低音线听上去是那么浑厚坚定。



在我看来,这才是对手指技术的正解,不会让它失去光芒,却绝不该能使其太过锋芒毕露。

之前,一直不敢涉猎格林.古尔德所录制的巴赫作品,主要怪自己总是依赖别人的评论,大体都是说他的演奏是如何怪异荒诞。如今,却这么深陷于他的录音,尤其是81年版的哥德堡变奏。与其一味去看乐评或参考他人意见,倒不如自己亲身体验一下比较好。

带耳机沉浸在巴赫的喜悦中,语无伦次地杂感一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