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诗词-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思明居士 2018-04-21

临江仙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思想,是作品的灵魂。其在根本上,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利钝。若相对而言,可简单地把思想化分为两类,发展性和衰落性的。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发展与衰落并存,只在于哪一个是主导的。

那么,思想的状况,对作品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呢?一般而言,思想如果是发展性的,那作品基本是结合性壮大的趋势。各素材大致是联系凝聚,生发成长的。反之,若是衰落性的,那作品基本是分解性衰亡的趋向。多表现为一盘散沙、诸侯割据,以至乱七八糟、不成体统。

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反咉和揭示物质世界。显然,作品与物质世界的实情越契合,水平和程度就越高。反之,越背离,高度就越低、水准就越差。

宇宙是无限发展的,永远没有尽头。自然,它同时也在衰落。只不过,发展是主导的,而衰落是次要的。

发展的无限性阐明了,水平高度是无穷的,永无止境。更是说明了,它的这种趋势不可逆转。因为它永远也发展不到尽头,根本没有转变成以衰落为主的可能。

如果思想是没落性的,那被整个发展性的物质世界基本排斥,其结局不言而明。同时,没落的思想在促使他人及社会倒退。可以说,损人不利己。

其实,每个人都是人类前进的铺路石。因为不论是谁,不管做出了怎样的功绩,最终都是寿终正寝的。因而,是其的贡献铺展着人类的发展之路。

如果功绩的水平高,那恍若铺的是高速公路。假若所作所为是腐朽的,那就如挖坑、毁路、设障等,在阻碍人类的进展。

所以,千古的人物,是化成了—抔黄土。但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又做出了多少贡献?不然,人类怎么从石器时代,进展到了金属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

如果只是纠结于化土的事实,而忽略了功绩的作用。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就是等死;那事物又有什么价值,就是磨灭!如此,思想就走上了没落之路。这使得思行,基本都是成本大、效益差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简单看上去,就有一定的问题。“长江”、“水”与“浪花”,实质上不都是水?就两句,用不着这样重复性表现吧?好像缠绕不清,也就显得冗词赘句了!

可以说,“多少英雄东逝去,不尽浪花碎空”。“长恨英雄搏东流,万里长江横断”。“淘尽英雄多少浪,万古长江滚滚”。随便说了几句,只是想表明,有很多的表现方式。而一般要选取,结构简练、运动快捷的。

再者,诗文不要纠结于某一事物。因为那必然造成,架构累赘、表现繁复。甚至成了满的状态,呆板僵化、一湾死水了。就好像,即便把它的七大姑、八大姨,甚至祖宗十八代都翻出来。又能怎样,更是烦言碎词、拖沓冗长了。就恍若对一条蛇,画了一堆的足,那么美吗?

通常对事物认识不清、而表现力又差的情况下,就会冗词赘语、头上安头地表述。以图表示认识的清晰、表现的完善,但显然治丝益棼、欲益反损。要用点到为止、提纲挈领的手法,以起到雾里看花、洞中肯綮、轻重合宜等效果。

“是非成败转头空”。这里明显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无数的非,在求证是;不尽的败,在促使成。而是与成,不断地促进着人类的发展,使人们与社会少走了多少弯路、节约了多少成本、提高了多少效益?若只看表面,那万事到头都是空,可实质呢?

如果认识是偏差的、错误的,那诗文是不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也许有些过甚其词,但必然使诗文差三错四、轻重失宜,乃至南辕北辙。

“浪花淘尽英雄”,是大气、劲势的表现。而“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喟叹、感慨的体现。两者不协调、不契合,使衔接不流畅、不自然。前句若是气势的,后句要相合地承接,以保证诗文的相对平衡。这不是指天秤的线性平衡,而是旋律和韵致的动态均衡。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相对是固定、静态的,而且高大、横亘。也就阻挡了前一句的意境和气象,使之陷入了进不能、还退不得的境地。其的阻隔效应,还造成了前后文分裂割据、各霸一方的状况。

“几度夕阳红”是无可奈何,因为这句再不承接“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诗文岂不要崩溃了?然而,它的程度不够。因其只表现了“衰落”的状况,还没有达到或超过“空”的情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句是重新起调的,没能较好地接续“几度夕阳红”的意思。而由于对应性、契合性不好,使上下阙成了分离态,好像各为阵营、自行其是似的。

“樵”有点问题,水中没法砍柴,要去山上或野外。显然,他并不是经常在水边,也就偶尔找渔人聊天饮酒。或许,两人有点生意来往,鱼与柴的交换。而作者写的,恍若樵夫也总在江上,经历着一载载的春秋。

“秋月春风”,有着“夕阳”与“空”的意思,但比较弱。因为,虽然年年春花落、秋叶飘,但树木在成长、花草在变化。也就说,都无时不刻地发展着或衰落着。有些日益壮大了,而有的日渐消损了。但大趋势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并非一蟹不如一蟹。

从“空”、到“夕阳”、再到“秋月春风”,是不断弱化的过程,似乎那种万事成空、衰退败落的状况要逆转了。

问题在于,作者先缔造了一个神奇,“淘尽英雄”。不论怎样的人物、不管如何的功绩,只不过海市蜃楼之梦、一无所有之实。就如人死万事空,不然,还有什么?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对人类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了或捣乱破坏了。其必然影响和作用着,人类群居式的继往开来之路,而不可能就空空如也、毫无干系了。

也就说,“淘尽英雄”这种神奇。在具体运作中,必定被诸多事物相对排斥。随着斥力逐渐增大,其就在不断地衰亡。“空”、“夕阳”、“秋月春风”这一系列的衰弱,就是它逐渐衰败的过程。

“一壶浊酒喜相逢”。“喜”有着过甚其词之味,渔与樵可能没什么事时就喝两杯,他们的相遇会是喜出望外的心情?即使碰到了多年不见的故人,也非喜不自胜的情结吧?因为渔翁“经历了多少世事,对很多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再者,“喜”与前文的“惯看秋月春风”明显不符。对俗事都已然习常见惯,也就是平常心一般,还大喜过望?前后显然是矛盾的、牴牾的,又怎么协调一致、一以贯之?

他们写作,好像一码是一码,前文不管后文、后文不顾前文。如此,猴年马月能实质地提高?对了,这首词中作者的思想是衰落的,使得诗文是分解性衰亡的趋势。如果它们是紧密联系的,岂不怪诞不经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两句的程度差得多,使得全词虎头蛇尾、头重脚轻。因为前面是“英雄”、“成败”、“青山”、“夕阳”,如泰山之重。而这里是渔樵的笑谈,已如鸿毛之轻。

渔樵毕竟是底层民众,思维、眼界、认识等都非常局限。因而,其的言论多是不足轻重的。

或说渔樵是世外高人,但就这么打渔、砍柴、饮酒、笑谈,又能高到哪去?若是经天纬地、高才大学,能甘于平淡无奇的活计、碌碌无为的日子?即便如此,其的宏学大才,也在平凡庸碌中逐渐消磨殆尽了。再者,若没有世之大儒、国之重臣的切身体验,那很多还如镜花水月、梦里南柯一般。

综上所述,此词的思想是腐朽没落的。从淘尽英雄,到转头空、夕阳红,再到笑谈中,一派衰败的意象。关键在于作者的认识,只见万事成空,未见人们及社会的进步。

衰落的思想,导致诗文是分解性的。词中的各事物,基本都是独行其是、各自为政的。那总体,必是平行性的架构。其中,还用了化神奇为腐朽的手法。这也是必然,因为此类作品只能这样表现。此篇,看似神作一般,实则一塌糊涂。

1524年杨慎得罪了世宗朱厚熜,被发配到云南充军。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见渔樵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有感,而写下了这首《临江仙》。可见,他当时境况很差。也许由此,心绪是颓废、衰败的。也就说,不能仅以这首词,而断定他的思想是衰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