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著名隋唐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老师讲解唐诗的首部作品。该书以古典二十四节气和现代节日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在四季时令中阅读精选的唐诗作品,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
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其实就是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围绕着唐人的生命轮回。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他们——李白、杜甫、王维,更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我们——你我和他(她)。我们和他们,古代和今天,传统和未来,就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中。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著名隋唐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老师讲解唐诗的首部作品。该书以古典二十四节气和现代节日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在四季时令中阅读精选的唐诗作品,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 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其实就是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围绕着唐人的生命轮回。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他们——李白、杜甫、王维,更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我们——你我和他(她)。我们和他们,古代和今天,传统和未来,就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中。 杜甫《春夜喜雨》 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家都背过二十四节气歌吧?小的时候,我常常想,已经有了四季,又有了十二个月,干吗还要再分成二十四节气呢?多麻烦呀。可是,长大后再想,就觉得这发明真好。这个好,不仅仅是因为它掌握了黄河流域的气候规律,更是因为,这二十四节气,又把琐碎而平凡的日子划分得更细密了。假使一年只分四季,那就只有四次转变,四次惊喜吧?可是一旦化成二十四节气,就有二十四次变化,像二十四声鼓点,一下下地敲打着人心。 春夜喜雨 杜甫 大家都知道,杜甫责任心、忧患意识强,感时伤世,作品往往比较沉重。但是,这首《春夜喜雨》不一样,一开始就透着高兴劲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并不都一样。冬天是冻雨,冷雨敲窗,落地成冰;秋天是秋霖,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夏天是暴雨,一泄如注, 翻江倒海。都没有那么好,甚至还会带来灾害。但是春雨不一样,春雨是用来点醒春天的,它带来的是属于春天的滋润,属于春天的绿色,属于春天的生机勃勃,所以大家都喜欢春雨,期盼春雨。那春雨呢?仿佛也在回应人们的期盼,如期而至。所以才会有这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早不晚,恰恰就在该下雨的时候,下雨了,真是一场善解人意的好雨。 这如期而至的春雨是什么样子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春天的和风,在静静的夜里飘然而至,它滋润着天地万物,却又无声无息。这不只是春雨,这是儒家君子。为什么是君子?因为它潜入夜,细无声。这么受欢迎的春雨,如果着意表现自己,应该在白天大张旗鼓地到来,来接受一切的鲜花和掌声。但是,如果它是那样外露地、夸张地表达着自己,那就不是中国人喜欢的人格精神了。中国人喜欢什么?中国人喜欢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通身散发着内敛的光芒。这场春雨也是如此,它滋润万物,犹如君子德泽万民;同时,它又无声无息,犹如君子不言而化天下,无为而治天下。唐代的大诗人各有各的性情,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虫声新透绿窗纱”应该就是惊蛰最好的广告语了吧?谁都能听懂,谁都会心动,春天,真的就是这样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