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博:商代玉器制作工艺纹饰特点

 来来永胜 2018-04-21


商代玉器以殷墟出土的玉器品类最全、式样最多、工艺最精,代表了商代玉器的发展水平和艺术特点。



商代玉器的特点:

1、选料精、技艺高。商代开始使用和阗玉,广泛应用琢玉难度大的镂雕、立雕、剔地阳纹。


2、玉器品种上重仪仗轻礼器。玉钺、玉戈、玉刀、玉戚、玉矛等仪仗玉器发达,玉璧、玉琮、玉璜等玉礼器不仅数量少,而且制作不精。玉刀、玉刻刀和玉柄形器等玉工具器具及可作实用的立体器皿出现。与人物鬼神有关的玉器,数量比以前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多,而且制作精细,造型丰富,也是前未所见的。


3、装饰上器边缘饰脊牙,采用双钩纹饰法、单阴线、剔地阳纹等使所饰之纹图更富有变化。


4、玉器绝大多数都有饰纹,但饰纹较简朴,没有与物象无关的纹饰。布局一般较粗短疏散,纹饰恰到好处,十分具体。一件玉器上多只饰一种物象。动物目纹,形式有多种,为数最多的是“臣”字目纹。



      玉圭的祖形是石器时代的石斧。在狩猎、劳作和部落战争中,得心应手的石斧,世代相传,神化为显示威仪和权力的象征。石斧的质量开始重视符合崇拜礼仪的审美,质地坚密、光泽温润的美石,被琢磨成上尖下直的圭,用于部族领袖显示威仪及祭司沟通上天的工具。

  进入礼法严明的西周,圭的形制定形为上尖下方,作为朝廷祭祀天地四方的“六器”之一。在宗法统治体系中,朝廷分封诸侯之时,赐给象征权力的圭和璧,作为统治地方的令牌。领有玉圭的诸侯,在封地之内享有生杀权力。圭所具有的生杀象征,衍生出半圭的玉璋,军事将领持之统率军队。

  玉圭作为礼用之器的传统,沿及元代,达到极盛。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国家祭祀大典举行“奠玉圭”仪式。礼祭之日,皇帝登坛向昊天上帝和太上皇帝神位,进献玉圭。为此,将作院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专设“瓘玉局”,监制礼祭的裸圭。明清两代,玉圭贵为神器,而礼祭功能渐弱。


 

 这件玉圭为商的遗物,清代贡入内宫。

乾隆藏古愈万,常常入内府挑检古玉,命旨造办处琢磨新的纹样。乾隆将土渍尘蒙的古玉,刮垢琢以新纹,目的是向臣下昭示一个治国道理:将屈伏沉沦的“贞干良材”,从俗尘之中发掘出来,“以扬王庭而佐治理”。由此而论,这件玉圭原为光素之器,乾隆琢以纹饰,追求远古争霸雄风之余,向臣下显示治国思想。

  圭首两面各琢“古希天子”和“五福五代”。据此可知,王圭的纹样琢于乾隆五十年后,这一时期,玉雕流行巧雕,乾隆深恶,称之“玉厄”,要求造办处仿古,恢复“玉之五德”。仿古玉器的造型和纹饰,摹取商周铜器,此器的青铜器纹饰,体现了这一时期造办处的制器方向,同时,反映了乾隆鼓励的金石考据学的昌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