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督学行署

 山水有云 2018-04-21
简介
督学行署
亦称校士馆、察院行台,位于宁波海曙区公园路步行街南端,1998年重修。重修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二进,其间以庭院相隔,前进为门楼,面阔五开间,明间门厅现有立碑,正面上书“福荫儒学'。后进为正厅,名曰征鉴堂,单檐歇山式,抬梁式木结构。前廊卷棚项,单步梁跨度较大,挑尖梁头上饰六角形花斗。

督学行署是宁波市现存唯一的、浙江省少见的有关古代科举制度研究的建筑例证。其原还有优学轩、省过亭、涤心亭等建筑。雍正九年,督学李清植、知府曹秉仁建考棚屋。嘉庆十八年绅士水云等续建其他建筑,使建筑群日趋完备。咸丰十一年遭寇贼毁坏,同治二年修复。光绪三十三年,因科举制度废止,其建筑日渐衰败、破损,知府喻兆蕃就把行署建筑出售给百姓为业,所获经费后来用于筹办郡校。
历史
督学行署督学行署
清初曾沿袭明制,在直隶设提学御史,各直省设立提学道,他们都带着按察司佥事的官衔,是从各部院具有进士出身的官员中选拔出来的。顺天、江南、浙江三个省的提督学校官,则称提督学政。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废除提学御史和提学道的建制,一律改称为“钦命提督学政”,简称“督学”或“学政”,又俗称“学台”、“大宗师”,全国定额二十名。所谓“钦命”,意思是受皇帝特命,享受“钦差大臣”的待遇。学政的地位和各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巡抚平行,知府以下官员对学政皆执属员之礼。人们尊称学政为“学台”。“学台”和“抚台”、“臬台”,合称地方“三台”,分别负责一省的学政、行政和监察事务。

“督学”,是朝廷派往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教育行政长官,掌一省学校教育之政令,及按期巡视所属各级儒学、考核教育、考课生童、考选贡生等事。

“行署”,指学台大人在省内各府巡视时的临时办公地方。

因此,当学台大人案临宁波时,城内最高行政级别的文官,就是督学行署内的“大宗师”了,尽管有些学政官品不高,但因为是“钦命”,连省城的抚台、臬台大人都不敢待慢他,更何况宁波城里的提督、道、府、县衙门里的文武官吏了。

嘉庆十八年(1813),有寒士水云,意外得钱五百贯,便悉数捐给督学,于是众绅士相与捐赠而修葺校士馆。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入城后被焚毁,同治二年(1863)修复。光绪三十二年(1906)起废除科举制后,督学行署与校士馆(考棚)建筑日渐衰败、破损,宁波知府喻兆蕃便将它们渐次售为民业,所获经费用于筹办郡校。

到1997年公园路将改造成鼓楼步行街时,校士馆早已不存。督学行署内除“澄鉴堂”作为民居尚存外,其余建筑已大多被拆除或改建。于是乘此鼎新除旧之际,“澄鉴堂”上自栋宇,下迄台阶,梁桁椽木、门扇窗棂、壁落墙垣、明堂地坪,凡朽坏者均按旧制更换构件,恢复原貌,并于1999年9月8日被列为第二批市文保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