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领跑者——我省劳模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情况调查

 苏格柏图 2018-04-21

劳模研发团队讨论技术难点

劳动模范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些重要论述既强调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精神财富的重要意义,也凸显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劳模工作室团队探讨工艺


长期以来,我省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从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到“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新时期创新型工人专家包起帆,还有让我们引以自豪的“铁人”王进喜,以及每年评选表彰的甘肃本土劳模先进等,他们都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


他们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这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艰苦奋斗、再创辉煌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省总工会和各级工会结合实施各项创新行动,选树了一大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型班组、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甘肃省技术能手、技术标兵、优秀选手和陇原工匠,不仅使这些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获得了荣誉和奖励,而且为企业、职工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对他们先进事迹的大力宣传,营造了创新的社会氛围,鼓舞了职工的创新热情,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以省劳动模范、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变电运检室副主管何郁命名的“何郁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何郁的带领下,把人才战略放在首位,通过导师带徒、党员一带二等方式大力实施青年员工岗位成长成才工程。

    

现场研究指导试验设备的调试工作


走进“何郁劳模创新工作室”,墙上各项机制制度分外醒目,多功能电子白板、大量的专业书籍、二次装置培训区域,渲染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这里不仅是创新的平台,更是一个提升全员素质的课堂。”工作室副组长、变电运检室二次检修兼科技进步专责王卫萍介绍说:“我们利用退役的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直流系统以及后台机搭建了变电站微机保护实训基地,日常可进行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直流系统全项目校验培训,故障分析及处理培训,综合自动化系统编辑、修改等培训项目。目前已经成为继电保护专业日常培训基地,也成为省公司培训中心继保专业技能鉴定实操基地。”

    

何郁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他们或善动脑、或勤动手、或理论功底扎实、或实践经验丰富,工作室的成立为他们开展创新活动搭建了一个“大舞台”。2014年,在白银市和国网白银供电公司举办的变电运维和继电保护两次技能大赛中,以工作室成员为主要队员的代表队取得了两次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青年员工在比赛中担当重任,成绩突出。


目前,工作室成员中有6人获得高级技师技能,7人获得技师技能,1人获得高级工程师资格,4人获得工程师技术资格,8人获得甘肃省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称号,3人获得白银市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称号。2人被聘为省公司级专家人才,2人被聘为省公司级专家后备人才,1人被聘为公司级专业技术带头人。

    

“何郁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我省以劳模创新示范为引领,在技术创新、岗位创新中发挥作用的典范之一。


而在我省电力系统,以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为统揽,以金牌班组长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总经理联络员工作室为辅助,通过职工“创新创效大厅”的成果交流,完成了电能计量、报装接电、继电保护、变电仿真和远程工作站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利用技能大师实训室举办了多次演练、培训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地讲授,现场手把手地教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甘肃电力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完全具备劳动模范领衔、团队结构合理、内部管理有序、工作场所规范、品牌影响广泛、机制建设完善等基本条件,在宣传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创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劳模研发团队现场讨论技术难点


与此同时,我省各级工会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力度,以更丰富的形式、更有效的方法,更好地选树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更好地发挥典型在推进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围绕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和技术攻关的难点问题,按照有劳模领衔、有创新团队、有场地设施、有攻关项目、有工作制度、有创新成效的“六有”标准建立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激励劳模带领有创新兴趣、技能专长的职工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带动更多的职工钻研技术、参与创新,充分发挥了劳模的业务专长、技术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在72个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在公司形成了人人学劳模、人人学技术、人人搞创新的良好局面,达到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树立一个、发动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其中,贵金属冶炼厂潘从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完成技术创新、先进操作法等创新项目97项,获得授权专利14项,发表论文12篇。其新技术为实现金川铂族金属产量“三年翻一番”的目标作出了贡献。镍钴研究设计院杨秉松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研发20多种有色冶金特种仪器仪表,120多台套的特种仪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5项。其研制的人工智能模糊控制器,年创经济效益320万元;研发的地坑液位计,填补了国内专业领域的技术空白。

    

截至目前,该公司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有4个被评为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有5个被评为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行动的辐射带动作用效果明显,有效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

    

实地考察研发成果


为充分发挥劳模作用,省总工会实施了劳模创新行动,制定了《甘肃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实施方案,及时调查摸底,选择有条件的单位和劳模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搭建劳模领军、职工参与的创新平台。目前,全省已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637个,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能力比较强、创新成果比较突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效益比较显著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省总工会命名“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59个,并对每个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补助创新研究工作经费2万元。各地、各产业和大企业工会也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建立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搭建职工自主创新的平台、素质提升的平台、成果展示的平台,有力推动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蓬勃发展,职工创新行动和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总共征集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1208项,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131项。其中有640余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有157项创新成果曾获得市、县或单位、行业的科技进步奖,多数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50项,达到千万元以上的有56项,过亿元的有4项。2个项目获得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三等奖,2个项目获得优秀奖,获奖情况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全国综合排名前十。有16项职工创新成果参加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1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个项目获得二等奖,2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2015年、2016年我省推荐的项目连续两年在全总申报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工人农民组)项目评选中排名前三,进入国家科技进步奖答辩环节。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上我省推荐了项目18项,获得金奖10项,银奖6项。


在2016举办的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我省有5个企业(集团)职工创新成果共获奖牌46项,其中金奖11项,银奖15项,铜奖18项。职工技术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劳模和技能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已成为企业职工技术创新的有效牵引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