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曾作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一个人从山上推车下山,一般都脚尖用力顶着一步步下来,如果不顶着就会滑下去摔得人仰车翻,那就是说,向下滑动要注意有意识的停顿动作。由此提出了写行书要用楷书法,仔细想想是很有道理的。应该理解行书是楷书的自然流动,而这种流动是带节奏的起伏运动(当然运动速度比楷书快多了),所以,绝不能把流动单纯视作是一味的快速,否则写出来不是得“软骨病”,就是“面目不清”。 如何控制好书写流动的节奏呢?我们可以用音乐节拍快慢交替分解方法,对所写的字细作分析,由此逐渐掌握书写流动的节奏。分析方法可参看下面对“学贵有恒”四字所作的分析。 “学”字的书写应有四个节拍:① 迅疾向右写横三点,为快动作; ② 左点与横钩连成宝盖,略含微弧,为慢动作; ③ 书写横撇为快动作; ④ 弯钩连短横,为慢动作。整个运笔过程为快→慢→快→慢。 “贵”字书写应有五个节拍:① 书写左竖为快动作; ② 向右上写扁阔圆弧状横折为慢动作; ③ 横、竖相交并连横撇为快动作; ④ 笔尖反弹写圆弧为慢动作; ⑤ 迅疾写撇、点为快动作。整个运笔过程为快→慢→快→慢→快。 “有”字的书写应有三个节拍:① 向左撇出,用回环法写横连下竖为快动作; ② 笔尖反弹写带圆弧的横折钩为慢动作; ③ 两横用牵丝相连为快动作。整个运笔过程为快→慢→快。 “恒”字的书写为四个节拍:① 书写形态较小的竖提为快动作; ② 书写微弧状长竖为慢动作; ③ 长竖向右上提出写横撇为快动作; ④ 向右上连带小圆弧,再写撇折为慢动作。整个运笔过程为快→慢→快→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