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或暴涨15元/斤,禁渔期将突破50元/斤!弄懂这些,它比草鱼更好养!

 昵称10744611 2018-04-22


在中国,鳜鱼可以说是除草鱼以外产业链最完整的人工养殖品种。在苗种、饲料鱼、动保、流通、消费市场各个环节都有完善的体系。且该品种生长温度广,几乎从北到南都可以养殖。价格定位中端,既可以登上高档酒楼,也可以走进百姓餐桌。且鳜鱼对中国人来说也是一条有历史文化内涵的鱼,国人对鳜鱼的认知和认可从文化沉淀过程中就已形成,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意愿。


它是近年养殖水产业的热品之一,产量增长迅猛,且价格也一路高企,本周报价35元/斤左右,有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广东鳜鱼价格将在7-8月达到顶峰,或超50元/斤,达到2016年中的历史高价。


一片大好的行情让更多人关注到这条鱼,发现了其中大好的前景,也看到了产业所面临的发展阻碍。如何破局?看看他们怎么说……


“技术+模式+推广+落实+流通,终极目标是绿色、安全、可控,标准化、品牌及品牌溢价,这样,鳜鱼产业才有提升空间。”4月20日在清远清新举办的“花开富桂2018·春季鳜鱼养殖产业交流会”上,主办方清远市泓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伟华表示。


清远市泓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伟华


本次交流会是“花开富桂”系列交流会的第三届,由桂花鱼产业相关的养殖户、经销商、流通商、政府、专家、企业组成的150多名嘉宾参加了会议。据悉,“花开富桂”是珠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珠江所)针对清远地区桂花鱼养殖产业链设计的一整套养殖体系和方案,涉及苗种选育、饵料鱼养殖、鳜鱼养殖、投入品使用、商品鱼流通等多个环节。泓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花开富桂”的推广主体。


本次会议采用了新颖的分组讨论交流形式,按照饲料组、动保及技术组、流通组、种苗及标粗组、鲫鱼及套养技术组等不同分组组织该领域内的相关人士参与讨论,分享每个领域与鳜鱼养殖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管理要点,让人耳目一新。



  • 沉性膨化料能有效提高饲料鱼及鳜鱼产量


“过去一年,我找了几个饵料鱼池来试用不同饲料公司的产品,经过对比后发现,普遍养殖情况不理想,后来我自己用高蛋白的罗非鱼料投喂,发现饲料鱼长得很好,用这些饲料鱼喂养出来的桂花鱼耗料也低。”清远当地鳜鱼养殖户邓伟坚会上分享自己去年的“实验结果”。


饲料组代表,汇海集团韶关分公司销售总经理危发濠也指出,目前鳜鱼饲料鱼产业各个环节客户的关注点和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产业各环节

客户关注点

现在面临的问题

饲料鱼开花

成功率高、病害少、生长速度快、能及时销售

成功率、生长速度都不确定,病害虫害频发,销售不顺畅

饲料鱼标粒

病害少、生长速度快、能及时销售

生长速度不稳定、病害虫害频发、销售不顺畅

饲料鱼标粗

病害少、生长速度快、成本低、产量高、能及时销售、卖上好价钱、效益好

产量不稳定、病害虫害频发、销售不顺畅

桂花养殖户对饲料鱼的需求

有高质量(无虫、有肉、均匀、对口、营养价值高)、不携带病毒的饲料鱼,并能稳定供应

除部分自给自足的桂花鱼养殖户外,大部分桂花鱼养殖户无法找到稳定、可靠的高质量饲料鱼来源


泓业水产专业合作社首席顾问赖煊明也表示,膨化沉性料与传统颗粒料的区别就在于,膨化料能明显提高产量,利用膨化料长时间不溶解的特性,能把一些优质的营养物质做到饲料里面去。


他举了个例子:近年来肇庆市鼎湖区大面积拆除猪棚,一些鱼猪混养的养殖户被迫转养水产,但当地养殖水平尚未达到全部转养加州鲈和生鱼等名特优品种的要求,很多养殖户仍旧以生产鳜鱼饲料鱼为主,如果还是用颗粒饲料进行养殖,产量和利润也极其不稳定。今年他将与当地的万丰饲料店黄建明和金骏饲料店何永南推动膨化沉性破碎料养殖饲料鱼,目标产量是150天达到亩产3000斤。


危发濠指出,高品质的饲料是高品质饲料鱼的保障。他提到公司的膨化沉性料效果这么好的原因,是采取的原料好,保证使用进口鱼粉,优质豆粕,一级豆油,承诺不使用玉米糟,酒糟,肉骨粉,羽毛粉等低营养价值的成分,确保产品高品质。膨化沉性料的推出,解决了当前鳜鱼养殖的痛点——如何提高自养的鲮鱼产量,减少外购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以及能够在外购时买到同样使用膨化沉性料的高质量的饲料鱼。这将在不久的将来促进形成一条安全、高效的产业链,提高链条内各个环节产生的价值。

 

  • 苗种病毒可防可控,虫害没必要杀

 

在谈到苗种选育的话题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曾令兵指出,未来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优质苗种的研发上,国家目前也把良种选育作为重点项目,掌握优质苗种至关重要。


佛山市三水白金水产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健辉也提到,目前全国水产良种普及率仅为20%多,而畜牧的良种普及率已高达90%以上。


来自珠江所的博士林强也与现场鳜鱼养殖户分享了好苗种的标准和选择方法。他指出,良种一般是通过遗传基因、杂交、选育等手段实现,好的苗种一般具备快大、抗病毒、易捕捞、易运输、易驯化等特点。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检测条件,目前养殖户判断苗种最流行的方法还是看外观,其次是考察苗种繁育技术是否过关,苗种是否好养,苗种场信誉和诚信等。


林强提到,苗种是否携带病毒是养殖户比较关心的,从2016年和2017年珠江所两年采样200多个统计出来的鳜鱼病毒携带率(下图)就可看出,虹彩病毒和弹状病毒仍旧是威胁桂花鱼养殖的两个主要病原。他还从鳜鱼发病塘的鲮鱼身上检出携带病毒,并在实验室复制成功,证明饲料鱼是桂花鱼病毒一个很大的传染源。但有病毒不用怕,体质好的鱼可以做到带毒不发病,同时也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获得免疫,达到控制病毒的目的。


珠江所鳜鱼虹彩病毒和弹状病毒检出情况


该疫苗是珠江所研制的鳜鱼病毒疫苗,目前还属于小范围试验阶段


“虫害是所有养桂花鱼的人都头痛的,我们发现那些1~3两规格的鱼苗经常杀虫都搞不定,为什么?因为虫是不需要杀的!”江门渔人桂花鱼繁殖场负责人陈业铨分享自己关于苗种杀虫的理解时说道。


他指出,杀虫实质是把大部分原生动物数量降低,让鱼更舒服,鱼舒服了粘液分泌就会减少,虫就不会骚扰,因为虫最喜欢的就是鱼的粘液,粘液是虫繁殖的培养基。但鱼为什么会分泌粘液呢?因为池塘粘稠,有机质多,环境差,还有就是运输过塘产生应激,造成封鳃,导致鱼无法呼吸。这就是为什么要防应激的原因,目的就是让鱼少分泌粘液。所以寄生虫根本不需要杀,只需要做好抗应激和清鳃工作,确保鱼不大量分泌粘液即可,因为杀虫会把水体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加剧环境恶化,一段时间后寄生虫还是会回来。陈业铨还指出,目前苗种杀虫经常会使用到甲醛,不仅容易造成畸形,还极有可能对鱼的肝脏造成严重损害,造成苗种质量下降。为了杜绝甲醛的使用,他在今年引进了培育虾苗的手法培育桂花鱼苗,目前已可以做到零甲醛控制虫害。

 

  • 把这几个水质指标做好,池塘条件再差也能养好鳜鱼

 

“我家三口池塘完全没有外来水源,无法换水,但我三年来没有去过药店,几乎没有用过药。”养殖户钟建华分享自己按照“花开富桂”思路进行水质调控和管理后所取得的奇迹。


珠江所工程师梁剑全程负责指导钟建华的实际操作,他表示:“我们就是要寻找一种减少杀虫消毒,不用抗生素和甲醛的养殖方式。”据他介绍,根据多年来在各个地方的检测和经验积累,发现(以桂花鱼塘亩产4000斤为例)池塘总碱度保持在130以上,钙硬度135左右的水质养殖鳜鱼比较理想。


进水后池塘处理也有讲究,梁剑给出了3点建议:


1、回水后,放苗前5天左右,选择晴天中午铁链刮塘底几个来回,增氧机全开至下午5点左右,以后每天晴天中午开机3小时。

2、刮底后第3天开始培水。

3、放苗后第3天开始追肥。


梁剑还指出,氧气管理也很重要,要时刻保持足够的增氧。在放饵料鱼时要防止桂花鱼暴食,尽量在晴天投放,防止低氧状态下追食造成机体损伤。他表示,鳜鱼在养殖过程中和其他鱼不一样,她是吃鲜活饵料鱼的,由于大多数鳜鱼塘浊水是常态,所以说鳜鱼塘是缺有机碳的稳定输入的,有机碳输入少,微生物就相对少,加上饵料鱼鲮鱼是杂食性的,微生物絮团就更少了。所以在鳜鱼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机碳的补充和构建池塘微生物的多样性,注重鳜鱼肠道健康的护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无公害渔药创制中心的副研究员张洪玉博士也指出,通过研究发现从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出来的优势菌群与池塘水体中的优势菌群相似。因为鳜鱼是吃活饵,无法直接内服调控肠道微生物,所以可以通过调节水体和底质的微生物菌群,达到调节鳜鱼肠道菌群的目的。

 

  • 鳜鱼套养鲫鱼,效益可观

 

会上,珠江所工程师廖国礼指出多品种套养能很好的促进池塘生态系统循环,使养殖更容易。他推荐了鳜鱼、鲮鱼、鲫鱼、花白鲢的套养模式,并比喻道:“鳜鱼相当于消费者,领域相当于生产者,鲫鱼相当于底层清洁工,而花白鲢相当于中上层清洁工。”


来自肇庆高要市金利镇的经销商陈志勤也分享了自己的鲫鱼套养实验。他去年针对鲫鱼在不同套养模式下的净底功能做了大量试验,通过鲫鱼套养鳜鱼、罗氏沼虾、罗非鱼等不同品种,收集养殖数据,证实了鲫鱼套养鳜鱼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鲫鱼会翻底,在底部不断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维持水质稳定、碳氮平衡很关键的因素,不仅使得水质更稳定,而且养出来的鲫鱼销售出去基本可以收回塘租的成本。”他说。


梁健辉也举了个例子:去年在顺德有池塘标价标到13600元/亩承包出去,在如此高塘价的情况下,有当地养殖户通过加州鲈鱼(10000~13000尾/亩)套养鲫鱼(1000-1500尾/亩)的模式,在保持每亩水面配一台增氧机的情况下,通过鲫鱼的改底特性,既令水质非常稳定,同时塘租完全可以靠销售鲫鱼的收益来获得。

 

  • 鳜鱼品牌建设时代到来,产业链跨区合作大有可为

 

在谈到鳜鱼产业链建设愿景时,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王丁望表示,根据何氏水产检测中心的检测数据显示,近年来鳜鱼检测合格率大幅提高,说明养殖户开始重视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和生态健康养殖。他指出,目前鳜鱼缺乏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品牌,而全国每年消耗十几万吨鳜鱼,鳜鱼作为“三鱼两药”当中的重点监控品种,国家相关部委对这条鱼的食品安全将会越来越重视,在这既有危机有有商机的节点,谁先做出好品牌谁就能赢得市场。


何氏水产每年收购鳜鱼3万多吨,其中有1万吨都是从清远地区收购。目前清远鳜鱼养殖总量为3~4万吨,如果清远能稳定提供高品质的鳜鱼,何氏水产可以优先面向清远实施订单收鱼。


除了打造鳜鱼品牌,往北方市场拓展鳜鱼养殖,借用外地市场优质的水质和土地资源,把广东这边的技术和人才引流至当地市场,配套环保打造鳜鱼产业链也是大有可为。来自湖南省常德市湖南新丰唯一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朱芸桥,就在本次交流会上为其千亩养殖基地大力招贤纳士,希望找到广东这边的鳜鱼技术人员前往湖南打造当地的鳜鱼产业链。


常年考察华中市场的珠江所工程师彭勇鳌也表示,湖南以前养殖水平比较落后,但近年来特种养殖发展迅速,政府也大力进行推广,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具备了充足的条件,鳜鱼养殖北进机遇多多。


部分参与研讨的嘉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