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书法史上只有“草圣”,其他的呢?

 回归9480 2018-04-22

中国书法史上,被公认的草圣有两人:东汉张芝和唐代张旭。但是,书法中有“草圣”,而无篆圣、隶圣、楷圣、行圣。

张旭《肚痛帖》

张芝《冠军帖》

古人讲究名副其实,不随便给人以尊称。

三国的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但钟繇也不能称之为“楷圣”

钟繇楷书

这是为什么呢?

草书是“写意之书”,它既有严格的规约,又具最大的自由度和抒情性,书家非天资出众,且积学深厚,往往不能造次,故历来书家能以草书名世者为绝对少数。中国书法以草书为最高境界,这是书界之共识。

而楷书、篆书、隶书书体的写意性不强,它们虽有严格的规约,但不具最大的自由度,它们没有草书的独创性和个性化,无法达到草书所能表达的最高艺术境界。

北魏元瑛墓志

欧体《皇甫诞碑》清末高清拓本

纵观草书的发展脉络,《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纵任奔逸、赴速急就。草书至东汉,有一些重要的书法家如杜度、崔瑗等,开始参与草书创作,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张芝又在学习杜、崔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成为草书艺术的领军人物。

草书大家举世公认的只有张芝、二王、智永、孙过庭、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等几位。

而历史上的楷书名家众多,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就是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其后都在走下坡路了。

孙过庭书谱(局部)

楷书和草书的难度谁高谁低不言而喻,楷书和草书的艺术性孰高孰低也不言而喻。在毛笔普遍失去实用性的今天,如果谁还认为工整是楷书的最高水平,那就不需要书法了,电脑打印的字最工整;照相机照出的图片最逼真,可那就不是艺术了。

天下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艺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独创性和个性化,如果千篇一律那就不是艺术。写字人人都会,可是并非人人都是艺术家,写字不等同于书法,想做艺术家,除了勤奋、可能更需要的是特立独行的创造性和天赋艺术细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