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金银器】狮纹金花银盘 唐

 来来永胜 2018-04-22

狮纹金花银盘 唐


高6.7厘米、口径40厘米,1956年陕西省西安市八府庄东北出土。


银盘作葵瓣形,下面附有浇铸的卷叶形三足,盘中饰一回头嘶吼的狮子,宽边沿,盘缘饰牡丹花纹,正是盛唐时期金花银盘所具有的特征。


唐代书籍中已有“金花银盘”的名称,指饰有镏金花纹的银盘。由于受到中亚、西亚金银器的影响,在公元7世纪后期至8世纪中叶的盛唐时期,金银器已十分流行,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江南地区制造金花银器的手工业亦相当发达。在唐代,金银器的加工普遍使用切削、抛光、焊接、铆、镀、刻凿等工艺,还使用了手摇脚踩的简单车床,可见当时金银器制作工艺技术相当精湛。

唐代银盘发现甚多,其中带足者有10件之多,多数是三足,少数为四足,保存完好的都是卷曲式的足。如河北宽城出土的鹿纹菱花形银盘、日本正仓院藏鹿纹葵花形银盘、折枝花菱花形银盘、内蒙古昭盟摩羯纹葵花形银盘等。唐墓壁画中也有大量金银器物的形象,房龄大长公主墓前室壁画中就描绘了两个卷足盘,一个为五足圆盘,另一个是四足多曲盘,而这种样式无疑取材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器物。


中国本土不产狮子,它主要产于非洲和西亚。唐代之前虽有狮子从西域进贡,但由于路途遥远,到达中原很不容易,而且这种猛兽不易豢养,一般很难见到。隋唐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安宁,西域商人往来不绝,西域国家向唐代皇家进贡狮子的也更多了。从中国的古代文献里,可常常看到西域国家向中国献狮子的记载,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康国贡献了一头狮子,太宗命虞世南做《狮子赋》赞誉,其中不仅介绍了狮子运来途中的艰险,也具体描绘了狮子的外貌和威猛,“瞋目电曜,发声雷响。拉虎吞貔,裂犀分象”。其他一些进贡的狮子来自吐火罗、米国、波斯以及大食国等。


唐代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工匠们融会贯通,汲取外来文化的长处,将外域纹样与传统纹样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器物,使得金银器装饰纹样、器型及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撰文:赵永 )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