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读书日:最是书香能致远

 杂货店伙计 2018-04-22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把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与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辞世的日子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最是书香能致远

设立“世界读书日”呼吁人们多读书

我们的古人早就懂得了,读书是通往高贵最低的门槛。在没有读书日的古代,读书却像吃饭与呼吸一样,是好多文人一日也不能离开的。

苏轼在《记黄鲁直语》中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曾国藩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古人的读书环境要比现在艰苦多了。穷人家买不起书,就得借来抄。明初著名学者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世界读书日:最是书香能致远

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懂得读书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书籍来之不易,很多人都如饥似渴地读,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孔子“韦编三绝”,朱买臣“负薪挂角”,车胤“映雪囊萤”,孙敬苏秦“头悬梁锥刺骨”,都表现了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愿望。

同古人相比,我们现在读书环境好了很多,随时都能通过手机找到书看,然而知识的碎片化似乎让人们少了些古人“不畏难”的读书兴趣、毅力,缺了那种深研慢读的沉静、定力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说过:“在读书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文重教,好读尚学。我国的八大姓氏,均把读书写进了祖训中。

世界读书日:最是书香能致远

发奋识得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王氏:惟耕惟读,恩泽子孙。

陈氏:读书为重,次即农桑。

黄氏:务读诗书,务勤耕种。

赵氏:凡子弟无论智愚贤否,均当以读书为上。

周氏:光前裕后无他术,正路两条读与耕。

吴氏:尊师重道以培书香。

范氏:田必力耕,书必勤读,不耕不读,不如犬畜。

高氏:生命有限,学海无涯。学生智,智生识,识生断。读千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学习终身事,不可惰寸功;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世界读书日:最是书香能致远

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是良师。拥有了一屋子的书,就好比同一屋子的大师共处一室,并且不收学费,也不拘泥于形式,可以随时与古今之人来一场灵魂的交流。

书亦是益友。古人常以交友与读书互相譬喻。如张潮《幽梦影》:“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陈继儒《读书十六观》:“吾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开卷有益,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交友方式。

拥有书卷气的人,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优雅之美,会令男人折服,让女人佩服,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明世人

    书卷气是来自阅读的沉淀与升华,有气则有度,有气则有韵,有气则有仪,足以抵抗生活的苟且,足以慰藉内心的风波。让我们放下手机,拿起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每天都是世界读书日。


?    文章来源《
腾讯儒学文/崔晓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