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里处处充满着选择,除了选择什么时候出生,其余的一切都在选择。还比如,选择在哪座城市生活。 本科刚毕业时,同学们都去了各个不同的城市去打拼。其中有一位在北京做实习记者的同学,刚到北京,租房用了一个星期,为了省钱,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至少3个多小时,周末也经常需要出去做采访。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用生命在工作呀。 刚开始也许还好,可几年过去,难念心里有说不出的怨语。 一位在杭州打拼的朋友发信息告诉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每天好像也没做很多事情,但下班回到家总觉得很累。就连周末在家休息一天也很累。现在醒来很少觉得自己’焕然一新’,反而觉得全身紧张、沉重。” 不得不承认,在北上广深,需要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也更容易感到“身体被掏空“。虽然外部压力是一个重要的诱因,但这样的无奈难道真的是一线城市生活的宿命? 不少朋友都说过,一线城市生活,先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然后才能谈到生活,最后才能选择方式。不禁哆嗦一下。 可其实说到底,生活每一天都因为不同的经历而丰富多彩,我们终究还是应该善待自己。 01 你怎么这么累 1.不会放松 美国精神病学家Edmund Jacobson认为,之所以人们会持续紧张疲倦,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学会放松。放松并不是躺在床上不动、或是出门度假那么简单。 时时刻刻绷紧的一根弦,看上去行为上有所放松,内心却一直在克制着思考着,好想只有这样不停的责怪自己才能够激发自己的动力,然并卵。结果却是一次次把自己推向了更多的内耗,身心俱疲。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敢彻底放松?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次放松会导致一种彻底的失败。在心理学中,这是一种不恰当的认知方式,主要可以概括为: 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者情境中。 极端思维:用全或者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照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太多的时候,“过度概况”和“极端思维”这两种认知方式让我们不自觉的夸大了某件事情的影响力,变得惶惶不可终日,好像自己彻底变成了废柴。 有些人不敢彻底放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不配。 最近很流行的一句鸡汤“那些富二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明明起点甩你一百条街还比你更努力”。努力仿佛成了时下标榜进步,缩小和他人差距的金钥匙,同时我们也看到,努力的背后是一种呐喊“我不够好”。我都不够好了,还这样心安理得的放松简直是一件太要不得的事情了。可是内心一直在向你抗议:我真的很累了。想想看,一根橡皮筋如果一直拉扯,它的后果是什么?你是想松一松你的橡皮筋还是想把它拉断呢? 2.自我损耗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自我耗损”,英文名字“Ego Depletion”。 心理学上的自我损耗,就是当你不得不强制自己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你就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在临近接踵而来的任务挑战中实现有效的自我控制。似乎你之前做事投入的精力已经把你拥有的精力消耗殆尽,你的应变能力消减退化了。 心理科学家在相关的典型实验中,一些参与者被要求在看一部情绪感人的电影时必须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在看完电影立即进行的握力器耐力测试中,他们的握力器耐力表现比没有参与看电影控制情绪的对比小组测试者明显差了很多。 心理学家分析,正是由于他们在第一阶段的情绪控制活动中,他们刻意压制正常的情绪反应所付出的努力,让他们在第二阶段的握力器耐力测试阶段他们的肌肉持续收缩能力降低了。也就是他们的正常的身体肌肉收缩能力和耐力,已经被第一阶段的刻意控制压制情绪反应给消耗殆尽了。本来耐力很好的测试者,也坚持不了一会儿,很快退出耐力测试。 在现实生活中和工作中,人们每时每刻活在一个节奏快速运转的世界中。 现实中,作为一个个体,以你自己扮演的家庭和社会角色为中心,构成了一个以你为轴心的小世界,小宇宙。 人到中年,似乎活着特别累。每天早上只要一睁开眼,各种现实,各种矛盾辐辏攻心,八面围攻,让你应接不暇。有时,忙了一阵还没有歇息片刻,另一件不得不做、非你不可的事情又摆在面前。 从心理学上分析,“自我耗损”刚刚发生,你的身体在抗拒,自己实在没有力气和精神,马上精神抖擞出现在大家面前迎接挑战。可是现实中的角色扮演,社会无形的压力,又都在规范你,要求你不得不去做。这样疲于奔命,一段时间下来,身疲力竭,精神耗尽,不累才怪呢? 但现实问题是,你无处可逃。良心、道德,责任,都在约束你,即使每天处于“自我耗损”状态,也需要强打精神强出头。 02 如何改善 1.关照自己的身体 因为它在不断发出各种各样的信号,那么加强运动,或者说把这一项变成每日的根本项,才是一个必要。 2.日常能量管理 Jacobson(1976)教授建议人们像管理预算一样管理自己的能量,注意“节流”,避免能量的过度使用。我们可以规划自己的放松时间,比如列一个“活动-能量”单,写下对我们而言,哪些活动会消耗大量能量,而那些活动耗能较少。选择那些能给你带来快乐、且耗能较少的活动,可能是看小说啊、发呆啊等等。在做日常工作规划时,也要将这些小能量活动放到日程计划里。 此外,要好好利用周末来放松。尽量不要在周末加班。这要求人们平时要做好时间管理,避免拖延,把工作日应该完成的事情放到周末去做。 3.工作间隙的小睡 人们可以在工作期间进行15~30分钟的小睡,可以有效地提升记忆力,并且能清空大脑,为之后接触新的信息作准备。但小睡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超过30分钟,人们负责决策的脑区活动会开始减弱,等醒来后,人们需要更多时间让它恢复到工作时期应有的兴奋水平。 4.社交放松 当然不是所有的社交都能达到放松的目的,你需要选择你的社交对象,是你信得过的朋友或者闺蜜,和他们待在一起,即使不说话,也能够达到放松的效果。 5.运动放松 运动放松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通过运动将汗液排出体外,就好像坏心情随之流散。 最后,希望每一个在阅读的你都可以每天都有好心情,明天是周一,祝你开心哦! 新浪微博:许诺爱说话 喜马拉雅:搜索订阅《知识随笔》栏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