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谦全医案

 谦全斋 2018-04-22
临床偶有所得,记之备忘
咳嗽一案
​李某,女,42岁,感冒后,咳嗽一月有余,输液,吃药效果不显。咳嗽有黄白痰,味咸,舌质红,苔黄略厚腻。饮食尚可,二便调,睡眠可。两脉寸脉弦滑有力,关尺细弱,左脉甚于右脉。考虑肾水上泛为痰,故用金水六君煎,又有郁热于肺熬炼津液,故合麻杏石甘汤。
方如:熟地15g 当归5g 茯苓20g 陈皮10g
法半夏15g 苏子10g 黄芩15g 桑白皮15g
杏仁10g 石膏20g 麻黄2g 生甘草5g
为两日一剂量。恐过度发散,耗气伤津,累及下元,故麻黄用量极小,略做发散。
上方,服用一剂而咳嗽止。
​湿温案
​2015-6-9 李X彬 男 72岁,湿温病一周多。身困,体乏,身热不扬,微恶风,偶有小汗而不畅。胸胁闷胀,不欲饮食,吃一点东西即感觉胀满难受不消化。病人讳疾忌医,不愿寻医治病,自购疏肝利胆片及一些治疗肠胃的西药,服用数日,无效。因其女儿胃病经我治疗效果尚可,在其多方劝导下勉强来诊。病人见我年轻,又现不悦之色。诊时,口苦,口渴不能饮。小便黄赤,大便少,解不尽感。口气熏人。两脉濡滑略数,舌质暗红,苔黄厚腻。
此为湿热弥漫三焦,湿热并重。治疗当上下分消,中运脾胃,消食导滞,还须用苦寒清利湿热。
方如:藿香15g 白蔻15g 茵陈30g 滑石15g
通草5g 苍术10g 黄芩15g 炒白术15g
栀子15g 泽泻10g 茯苓15g 炒谷芽15g
炒山楂15g 槟榔10g 车前仁10g
两日一剂,说是先服一剂试试
一剂服完,胃口开,欲饮食,诸证减轻。复诊时,态度大好。脉如前,舌质红略暗,苔黄厚腻,比前次略薄。
方既有效,当续进。
上方不变,又服两剂而诸证愈。
进入夏季,湿热熏蒸,病湿热者多见。治湿之法,总以健脾祛湿为中心,或加芳化,或佐清利,或兼祛风等等,盖以土制水之理也。
但病有正局变局,自不可拘泥,论治湿热《薛生白湿热病篇》叙之详矣,愚每习之,皆能有所得,望诸君重之。

荨麻疹案
2015-6-15 唐X 女 27岁,荨麻疹发作一周,上周末吃虾加重,以四肢,特别是下肢为重,舌淡红,苔薄白腻,二便调,偶觉乏力。治以益气健脾除湿祛风,又因脾主四肢,故当重在健脾除湿,荆防败毒散加减。
方如:泽泻15g 车前仁15g 薏苡仁30g 荆芥10g
防风5g 党参10g 茯苓10g 川芎10g
羌活5g 独活10g 蝉蜕5g 生地15g
两日一剂
服一剂而痒减疹少,唯独腿上有些许。
嘱其续服,今日问之,又服药两剂后停药,疹未发。

​婴儿外感夹食积案
​2015-04-20 朱某茜 女 3个月大。母乳丰,体颇健。昨日天气变化,不慎受凉。清涕不止,喷嚏连连,乳后频繁吐乳。无发烧症状,指纹浮,舌尖略红,苔白厚腻。此为外感夹有食积,当解表化积。开方 苏叶30g一味,熬水洗澡,小汗出为度。再以保和丸10粒熬水喂服,每次1到2小勺,三小时一服。第二日,其母亲告知已愈。

另有一案。某婴病腹泻。其父母自喂黄连素近一周,腹泻加重。路过遇见,逗乐婴孩,见其精神萎靡,细问方知原委。查其舌淡苔厚染黄(黄连素染),明是脾虚腹泻,竟滥用苦寒!责备其父母,竟振振有词”黄连素就是治腹泻的撒,说明书上这么写的。”“肠道有炎症,黄连素消炎啊”,我气愤的说:”药若用对了,咋个没效呢?!”对方无语。于是,让其用香砂六君丸10粒,保和丸10粒,熬水喂服。不两日,泻止而愈。

中成丸药熬水喂服,也算图方便之一法。
湿温救误案
2015-05-09 陈某 男 84岁,我外公,住于舅舅家。一周前咳嗽痰黄,自去药店拿西药,服之无效,后又找某医开中药两剂,及西药。中药一剂服完,大便溏泻,身困体乏,肩背不舒,汗出恶风,头冒眩,纳差,口中淡,精神颇差,眠差。舅妈看到外公精神困顿,人都瘦了一圈,电话告知于我,我赶快前去诊病。前医之药,未见处方,观其所剩之药,中有麻黄,冬瓜仁,及各类清热药若干。今诊之,咳嗽白色泡沫样痰,偶有口苦,舌质淡红苔黄白厚腻,右脉濡,左脉濡细。明是湿温之病,本就湿邪困顿,再恣用苦寒伤及脾阳,又用麻黄攻其表卫,以致内外皆伤,年迈之体怎受得了如此折腾?!治当祛湿健脾解表,方用甘露消毒丹化裁。方如:
白蔻10g 藿香10g 茵陈10g 木通10g
石菖蒲10g 苍术10g 浙贝10g 法夏10g
炒白术15g 射干10g 薄荷5g(后下) 连翘10g
秦艽10g
一日一剂量,忌生冷,辛辣,油腻,烟酒
2015-05-10 昨日方服一剂后,精神稍增,恶风缓解,汗出减少,已无冒眩之感,肩背不适感减少。一日大便三次,前两次水样便,第三次已基本成型,食欲仍然不好,口中淡,有黄白痰。舌苔黄白厚腻,舌质淡红。外邪稍解,脾仍为湿困,当加强健脾祛湿之力。
方如:白蔻15g 藿香15g 茵陈10g 木通15g 石菖蒲15g 苍术20g 法半夏20g 炒白术20g
秦艽10g 厚朴15g 杏仁10g 泽泻15g 连翘15g 薄荷5g(后下) 浙贝10g
两日一剂量,忌生冷,辛辣,油腻,烟酒
2015-05-12 上方服完一剂,精神变好,除了胃口略差外,几无不适。大小便正常,睡眠安稳。舌苔化掉大半,但仍显厚腻,舌质淡红,无口干口苦。当健脾除湿为主,予以平胃散加减,服两剂善后。一周后电话联系,告知,服药一副后,胃口已开,无不适,不想喝药,就未再服用了。

火郁咳嗽案
2015-04-23 蒲某 女 4岁零3个月,咳嗽一个月来诊,其母诉说,病孩子夜咳嗽(约凌晨1点到2点发作)一月有余,每每咳嗽剧烈欲呕,每晚咳嗽一两小时才能停止,其后可安睡到天亮,白天偶有轻咳,少量白痰。大便正常,小便略黄。舌尖红,苔薄白润,两脉弦而略数。正值春季,阳气生发,升而不达,故成郁热,再是夜半阳气初动之时,阳气被郁故而咳嗽。参合脉证,诊为火郁咳嗽,治以栀子豉汤合四逆散,以开其郁,郁开咳自止。方如:
栀子10g 淡豆豉10g 柴胡10g 白芍5g
桑白皮10g 枳壳10g 薄荷5g(后下) 川贝3g
藿香10g 杏仁10g 炙甘草5g
两日一剂
桑皮以清肺热,薄荷以助柴胡开郁闭,川贝化痰,藿香芳化祛湿以助气机调达,杏仁调肺气以止咳
后病孩母亲告知,当晚回去,喝药一次,即一夜安睡。
方药合病,真是无需大剂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