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最终都活成了自己母亲的样子

 富书 2020-06-20

你与众不同的不是努力,而是深度思考力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越是最亲的人,骗你骗得越狠

小时候,母亲是如何和女儿相处的,长大后女儿也会那样和身边的人相处。

作者:夏文芳(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富书主播:木棉    

主播荔枝号:牙璋辞凤阙 (FM1965863)

01

是不是每个女孩子都会变成自己妈妈的样子?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想了解一个女生20年后的样子,看她的母亲就知道了。

电影《夜行动物》中有个片段,主人公苏珊的妈妈对她说:“女孩最终都会变成妈妈那样”,这句台词曾被称为年度最惊悚的台词,因为大部分女生都不愿意变成妈妈的样子

电影的女主角苏珊,出生上流社会,受高等教育,学艺术史,思想开放,有包容心,而在她眼中,母亲现实又物质,市侩而且冷酷刻薄。

苏珊爱上了浪漫又有才华的穷小子爱德华并且准备嫁给他,但母亲极力反对,反对的理由是母亲认为苏珊如今喜欢爱德华的东西,过些年后就会成为她讨厌他的理由。

无论母亲如何反对,苏珊都确信自己不会成为像她母亲那样的人,并且义无反顾地嫁给了爱德华。

事实是,苏珊很快开始不能理解爱德华处理生活以及面对怀疑时表现出的情绪化,高自尊和攻击性,她出轨,打胎,离开,做了一系列深深伤害到爱德华的行为。

就像母亲预言的那样,苏珊成为了像她母亲一样的人,画着浓重的眼妆,开艺术画廊,在上流社会里穿梭,住空旷清冷的别墅,有一个同床异梦的伴侣。

更悲剧的是,苏珊的外婆也是那样的女人,对苏珊的吗事无巨细的指指点点,对自己的女儿也从来没有满意过。

不同的年代,三个女人,不约而同的都在多年后活成了自己母亲的样子。

还记得《欢乐颂》里面那个招人讨厌的樊胜美的母亲吗?懦弱没有主见,出了事情就找女儿解决,整天的抱怨。

但仔细想一想,樊胜美其实和她的妈妈很像,她也喜欢抱怨,找到一个男朋友就想依靠,她对王柏川的苛责和要求,难道不是和她母亲对她的方式一摸一样吗?

像大多数女生那样,她讨厌自己的母亲,但其实,无意识中她已经变成了母亲那样的女人。

所以,虽然大部分女人都很坚信自己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最终大多都活成了自己母亲的样子。

02

有人说,每一个女性的成熟过程,其实是从女儿到母亲的过程,这不单单是指长相上的相似,而是从长相到习惯到人生态度也会慢慢变的和母亲一摸一样,就连才女张爱玲也不例外

她母亲临终在欧洲写信给她,希望最后见她一面,张爱玲没去,只寄去了她一直想还的钱,可见她和母亲之间的隔阂有多深。

而其实她曾经很爱甚至是崇拜母亲,她的母亲黄逸梵出身名门,是清末首任长江水师提督(掌管江南五省军权)黄翼升的孙女,上世纪20年代就出国留洋,跟徐悲鸿、蒋碧微等都熟识。

对儿时的张爱玲来说,母亲属于自由、光明,十六岁时,张爱玲开始和母亲一起生活,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妈妈的模样变成了严苛、急躁、自私

在张爱玲生病时,妈妈会口不择言地说她活着就是为了害人。

当张爱玲将好不容易拿到的奖学金拿给母亲时,母亲把这笔钱变成了自己的赌资。

而其实,黄逸梵自己也有着不如意的童年,她是妾室之后,从小生活在大家族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之中。

她曾对张爱玲说:“我小时候,你外婆说话稍微重一点,我眼泪就掉下来了。”

因为她没有得到过母亲的关爱,所以她也不懂得如何关爱自己的女儿。

不仅是对待女儿的方式,就连对待爱情,张爱玲和母亲都是很相似的,母亲在28岁时挣脱旧式婚姻的枷锁出国留学,之后不断失败又再重复地恋爱。

不管张爱玲愿不愿意,她都是慢慢变得越来越像母亲,最终活成了母亲的样子。

就这点,朋友玲也有同样的感慨,她说:

我妈妈总是念叨我外婆有多么的讨厌,其实外婆的缺点她都有。

玲说,她的妈妈觉得外婆很暴躁,小时候经常打骂她,但其实,她也经常打骂玲。

所以,母亲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教育孩子时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女儿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03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心理学领域有个概念是“强迫性重复”,是说所有人都会无意识的重复过往的生活模式,包括伤痛。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

一个人幼年生活中的心理创伤会驱使他(她)不自觉地、强迫性地在心理层面退回到遭受挫折的心理发育阶段,在现实中重复童年期痛苦的情结和关系。

但是,这种努力与过去一样,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结果失败又会激发下一次的努力,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强迫性的重复。

表现在女儿和母亲的关系中,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女人小时候和母亲之间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

小时候,母亲是如何和女儿相处的,长大后女儿也会那样和身边的人相处。

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是信任,那么一个人就会不断复制信任,相反,如果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是敌意,那么一个人就会不断复制敌意。

《夜行动物》里面的苏珊和张爱玲一样,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模式都是敌意的,所以当她们长大后,她们同样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包括自己的母亲

当然,这种影响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很多女人都不愿意承认,改起来更是很难。

以前我总是嫌弃我妈妈个性差,说话很刻薄,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我曾今告诉自己不要变成妈妈这样。

然而,越大越觉得和我妈妈性格像了,每次和老公有矛盾,我也习惯了一味地数落他,挖苦他,大部分时候几乎不愿意听他解释就直接发火。

我讨厌妈妈和爸爸的相处模式,却无意识的已经复制到了自己的婚姻生活中,想到未来我和老公也有可能会像父母一样争吵一辈子,我都会觉得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但每次事到临头,我还是会重复。

按照强迫性重复的理论来说,母亲对待父亲的方式在儿时带给我的不好记忆,会在我的婚姻生活中不断的重复出现,迫使我回到到当时很受伤的时期。

所以才会有人断言,女人无论年轻的时候下定多少决心不要和母亲一样,时光最终会告诉你:最后都会变成自己母亲那样。

这虽然有些武断,但也说明了想要改变是有多么的难。

04

那么,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已经受到了母亲一些不好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办呢?

母爱的羁绊》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结合个人的经验,我总结了以下三个方法:

第一步就是要接受。

母亲之所以变成了今天的样子,是因为她们幼年时也得到过同样的伤害,既然大家都是受害者,我们就应该接受妈妈的缺点,不要抱怨。

苏珊和张爱玲是,我和玲也是,我们不喜欢自己母亲的那些,母亲当年也同样不喜欢,接纳母亲,等于是接纳自己。

第二步是要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意识到母亲身上自己讨厌的特质出现在自己身上时,内心会很受伤,难免会出现情绪失控,我们要控制好情绪,不要对母亲恶语相向,这样只会彼此伤害,对母女关系的建设毫无意义。

第三步把自己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

要学会拒绝母亲,不要被传统的“孝”和“顺”所困扰。

成年的人,要有一个独立的生活和独立的空间,成年后的事情可以试着自己做决定,就像樊胜美,正是她一味的向母亲妥协,让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变的更像爱抱怨的母亲。

当然了,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已经做了母亲,更好懂得不断的完善自己,坚持学习和成长,因为我们就是女儿的学习标准。

你想要女儿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一个女人20年后的样子,就是母亲的样子。


作者简介:夏文芳,富书签约作者,前上市公司女高管,江湖人称“鸡血姐”,坚持用文字输送“鸡血”和“方法”,陪你过不将就的人生,微博@夏文芳,知乎@夏文芳。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