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哲学、精神与爱

 董运宝 2018-04-22

关于哲学存在与精神和爱的思考                     

                                                                                                            和光,同尘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①。渊兮,似万物之宗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③。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④。

【注释】 ①冲:虚而不满的意思。盈:满的意思,引申为尽。   ②兮:语气词,可译为“啊”。   ③湛:没有、虚无的意思。   ④帝之先:天地的祖先,形容其出现之早。

【译文】 大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它如深渊一样广大,像是世间万物的宗主。它不显露锋芒,解除世间的纷乱,收敛它的光耀,混同它于尘世。它看起来幽隐虚无却又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一、缘起

      晚上国学课,和孩子一起背道德经第四章:和光同尘。讲的是: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孩子问:“爸爸道是什么呀”?我愣住了,没法儿解释。因为,道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照字意解释。那就是:“和其光、同其尘。混于万物之中”。但这样解释。显然就是敷衍孩子。我如果自己都弄不明白。就没办法去解释清楚。

      于是我就给他讲了一个禅宗的故事:说有一个和尚。在佛堂里面撒尿,师兄弟们都骂他。他问:佛无处不在?在哪里尿,不一样啊!这说明,无论佛也好,道也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都无处不在,都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

      我又引用庄子.知北游,进一步解释:'东郭子问庄子。道究竟在什么地方?'。庄子回答:道,无所不在。东郭子又问:“必须得指出,道具体存在的地方”。庄子说:在天地之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又问:“它怎么能在地下的蝼蚁之中呢。怎么越发低下了呢”?庄子答:道在屎溺之中。就是在大小便里,东郭子无语!

道:是一种哲学上的概念。涉及到存在论或本体论,我查找哲学书。终于找着,关于存在的概念。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我想对道的形容,更类似于灵魂,精神和爱。于是,我查找了几乎我所知道的所有相关的著名人物和事件,分别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这个“道”进行大体描画,尽量详细的摩画出它的轮廓。

道:表达人的灵魂应该是自由的,人的精神是超越任何物质。人内心的情感是完满的,不是有缺失的!精神超越了物质和时空,无限的自由。反之,哪怕是正常的人,只要内在的缺失,也会不完美。真正的爱,如同存在概念,天生完美,从内心深处溢出。

二、道的结构和内容

1、结构与骨架--哲学:灵魂  巴门尼德 

存在是唯一的不动的。存在是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概念。他说:“我们不能不,这样说和这样想--只有存在物是存在的。因为存在物的存在是可能的。非存在物的存在则不可能的。这句话的要点就是:存在就是存在,决不是不存在。

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论自然》继承了克塞诺芬尼的神是唯一的思想。他领悟到感官世界的虚妄,而这个感官世界的背后,有一个本身存在的真实世界,并能为我们的知识所理解。我们的感官世界,证明这个世界是假的,然而却被我们的理性所容纳和利用。

第一、他说:存在者存在。不会依赖于任何外物,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

    因为他是完全的、不动的、无止境的。他既非过去存在。也非将来存在。因为他存在于现在。存在首先是:永恒的。没有产生也没有消灭。如果存在不是永恒的。那它必定是或者从存在中产生。或者从非存在中产生。如果说他是从存在中产生。那就是说存在产生存在,这就无所谓有产生。如果说他是从非存在中产生,那就是说非存在可以成为存在。这是不可设想的。所以存在是没有产生的,同样也没有消灭,因而是永恒的。

第二、存在是唯一的,存在是一个不可分的,连续的,唯一整体。它充满一切,遍及一切。他说:存在者也是不可分的。因为全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说存在,没有欠缺、完满的。也不可能有大和小的区别。也不可能在这里多一些,在那里少一些。

第三、存在是不动的。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充满的,没有虚空或空隙。也不可能有运动。他断言:存在永远是统一的。拘留在自身之内,并且永远固定在同一个地方。

第四、存在是超感性的。我们用思想才能把握,他说:可以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找不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在物的。

      由以上的哲学存在概念,我们完全可以反思自身。我们何以存在,具体表现在哪里?

      我们存在的价值和印证就在于我们的灵魂,我们是否自由的,是否完满的。霍金说过:“即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虽然我们人类的身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的探索整个宇宙。灵魂的存在,前提首先是自由,它来源生活。因而,我们的灵魂也不能依赖于外在的事物存在。他不是有缺陷的,应该是圆满无缺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现象学,说过一句话:任何的内在的欠缺。都会在外在有所投射。当思维穿透外在的表象。我也能透过那现象达到事物的本质。

2、内容与血肉--科学:精神    史蒂芬·霍金

《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是我读过霍金的著作,霍金一生致力于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大物理学基础理论,加快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

“你看街上这些匆匆忙忙的行人,每个人都可以看成一个粒子,具有位置和速度两种属性。然而,根据不确定性原理,你不能同时确定他们的位置和速度,粒子所具有的是位置和速度的一个结合物,这种状态即称为量子态。因此,我们无法准确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也就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他生于伽利略忌日,死于爱因斯坦的诞辰。全身瘫痪的霍金,一辈子困于轮椅,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物理的钟情。他是科学界的神,他对人生的坚强乐观甚至比科学成果更让人敬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同他在演讲里说的那样:人类的努力应该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千差万别,不管生活上多么糟糕……总有你能够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即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是莎士比亚戏《哈姆莱特》中的语言,也是霍金《果壳中的宇宙》书名的由来,更是霍金个人性格的写照。疾病将其束缚在轮椅上,但他从来不曾被打败,思考着关于宇宙的一切。

3、外在表象--爱:欲望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道,存在的概念,具体说的是灵魂的唯一性,特指是精神,对于人类说就是爱。它是事物的本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你懂得了它。你就能够把我们的内心和其他人的内心连接在一起。假如我们内心充满了正能量,那么能量的外溢,就会传递给其他的人。世间两种力量控制着生命的走向:第一种力量是欲望,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这些欲望某种意义上控制着我们的生命;除了欲望之外,惰性也控制着我们的生命。欲望是勾引你去做你本来不该做或不该做过分的事情,惰性是阻止你去做本来应做的事情。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第一、心理缺陷  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等平衡能力,心理特点明显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心理缺陷的后果是社会适应不良。在现实生活和心理卫生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心理缺陷是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

第二、心理补偿  它是一种关乎人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所谓“心理补偿”是指人们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引起不安而失去心理平衡时,企图采取新的发展与表现自己,借以减轻或抵消不安,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内在要求。补偿心理是作为调整心理平衡的一种内在动力。心理学上认为补偿心理是由于生理上或其他方面给精神带来了痛苦,这种痛苦使人发挥其他优势,以成功的行动代替了失败的行动。

第三、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第四、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建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两个方面。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其中蕴含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和自我之间,监督自我,予以适当满足。它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相应地发展为研究这三部分的内容和相互关系。

第五、心理投射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人格结构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个人无法凭借其意识说明自己,而个人面对一种不明确的刺激情境时,却常常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泄漏”出来,即把一个反映他的人格特点的结构加到刺激上去。如果知道了一个人如何对那些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境进行解释和组织,就能够推论出有关个体人格结构的一些问题。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

三、缘灭

附一.庄子.知北游

【原文】《庄子·知北游》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译文】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所谓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庄子说:“道无所不在。”东郭子说:“必定得指出具体存在的地方才可以吧。”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处在这样低下卑微的地方?”庄子说:“在稊稗之中。”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庄子说:“在砖瓦之中。”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庄子说:“在大小便里。”东郭子无语了。 

 老子《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家的玄机与佛家的禅机一样,高深莫测。从道在蝼蚁到道在屎溺,道具体在哪里?东郭子听明白了吗?没有,他被庄子整晕了,无语了。

【结语】

比喻道之无所不在。即使是在最低贱的事物中都有“道”的存在。这就是庄子名言“道在屎溺。”以道眼观一切物,物物平等,本无大小堑久贵贱善恶之殊。即使是在最低贱的事物中都有“道”的存在。

附二.禅宗  丹霞禅师 

丹霞天然禅师本来是个儒生,饱读《诗》、《书》、《礼》、《易》,那一年他去长安赶考,住在旅店里,碰上一位禅僧。禅僧问他:“你是干什么的?”丹霞说:“我去考官。”那禅僧便说:“考官哪如考佛?”丹霞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就问:“考官我知道得去长安,考佛要到哪儿去?”僧说:“你还不知道?江西的马祖大师出世了,那是考佛的胜场。”丹霞一听,便扔下了举业,跑到江西去找马祖。丹霞见到马祖后什么也没说,直用头巾扑打额头,马祖看着丹霞,过了一阵子才说:“南岳庙的石头才是你的师父,你去吧。”于是,丹霞就来到了石头禅师那里,石头禅师收留了丹霞,命他每日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一做就是三年,丹霞从无怨言。 有一天,石头禅师命大家除草,让大家都回去拿除草的工具,丹霞却端了盆水在石头面前洗头,然后又跪在石头面前。众人还在纳闷,石头却高声大笑,叫人拿过剃刀,将丹霞的头剃了个溜光。从此丹霞便正式做了和尚,别的行者们就只有等下回“锄草”了。过了一段时间,丹霞去见马祖,感谢他指点之恩。他直接进入大殿,骑在祖师的圣像上,众人大惊,急忙向马祖禀报。马祖出来看到他这样,认出是三年前那位以巾扑额的人,便说:“我子天然!”马祖这是在夸丹霞无凡无圣,一片天然之心。从此,丹霞即以“天然”为法号。

      有一天,下了一天的雨,雨刚停,丹霞禅师与另一位道友欲赶往某地,他们遇见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穿着绸布衣服,系着丝质的衣带,没有办法走过那条泥泞的小路。丹霞说:“来,我抱你过去。”然后就把那位女子抱过了小路。然后他们继续赶路,直到天黑时道友才对丹霞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的行为不检点,为什么要那么做呢?”丹霞惊异地说:“什么?那个女人吗?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唐宪宗元和年间,丹霞天然来到洛阳龙门的香山寺,与寺里的优牛和尚为友。后来又到慧林寺,正值冬天,天气大寒,丹霞天然想烤火取暖,就把殿里的佛像烧了。院主一看就急了,骂他说:“这是佛爷,你怎么敢烧呢?”丹霞一听,不慌不忙地用杖子拨火,说:“我在烧取舍利子。”院主没好气地说:“木佛哪有什么舍利?”“既然没有舍利,那就再弄他两尊来烧!”这事过了不久,丹霞天然禅师什么事也没有,护佛像的院主听后须眉皆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