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组方:太子参15g,茯苓15g,山药15g,当归10g,陈皮6g,生白芍15g,枳壳15g,柴胡15g,川楝子9g,丹皮12g,益母蒿20g,生甘草6g。 加减: ⊙尿色赤浊日久者,加白茅根、旱莲草。 ⊙尿痛,尿急,加木通、车前草、滑石、灯心草。 ⊙中气不足者,加黄耆、党参。 ⊙尿血,加白茅根、三七。 可治:肾下垂,情志抑郁,胸胁胀痛,尿色赤浊,腰胀痛不舒,脘腹胀满,舌边红,少苔,脉弦细。 用法:水煎,分两回服,每天一剂。 方2组方:黄耆15g,白术10g,党参15g,当归10g,升麻6g,柴胡6g,补骨脂15g,杜仲15g,炙甘草6g。 加减: ⊙尿频量少,加茯苓15g,泽泻12g,牡桂3g;⊙便结难解,加熟地黄15g,肉苁蓉15g。 可治:肾下垂,腰酸腰疼,腰部下坠感,劳累则加剧,平卧则降低,腹胀,呕吐恶心,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用法:水煎两回,药液混合,分两回服,每天一剂。 方3组方:干姜6g,炙甘草10g,白术12g,茯苓15g,牡桂3g,枳实6g,当归10g,细辛3~5g。 加减: ⊙腰疼明显,加杜仲15g,巴戟天10g。 ⊙舌苔黄,小便有灼热感,加黄柏10g。 可治:肾下垂,腰酸腰疼,重着坠胀,腰部寒冷感,遇寒尤甚,尿频量少,舌淡,苔白薄腻,脉沉细。 用法:用水煎服,每天一剂。 方4组方: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0g,滑石(包)30g,阿胶(烊化)15g,知母10g,黄柏10g。 加减: ⊙血尿,加旱莲草15g,小蓟10g。 ⊙小腹疼,加白芍15g,乌药10g,甘草6g。 ⊙高热,寒战,加服龙胆泻肝丸。 可治:肾下垂,腰酸腰疼,痛处有热感,小便短赤或者涩痛,耳鸣头晕,心烦难寐,咽干,舌质红,脉细数,严重的可出现高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腰疼加剧,苔黄,脉滑数。 用法:水煎两回,分两回服,每天一剂。 方5组方:熟附子(先煎)12g,牡桂8g,熟地黄24g,黄耆20g,山药20g,茯苓20g,白芍15g,丹皮12g,泽泻12g,山萸肉12g,甘草6g。 加减: ⊙尿检有红细胞,加仙鹤草、旱莲草。 ⊙血尿明显,加人参、三七。 可治:肾脏下垂而见腹部肿块,尿频量少,双脚浮肿,腰膝酸软,舌淡少苔,脉沉细。 用法:用水煎服,每天一剂。 方6组方:胡芦巴12g,枳壳12g,菟丝子15g,熟地黄15g,党参15g,山药15g,黄耆15g,升麻8g,柴胡8g,当归8g,熟附子(先煎)6g。 加减: ⊙腰胀痛明显者,加续断、乌药。 ⊙腹胀痛,加槟榔、元胡。 ⊙阳虚畏寒者,加牡桂、仙灵脾。 ⊙有血尿者,加仙鹤草、旱莲草。 ⊙合并有胃下垂者,加白术、茯苓。 可治:肾下垂。 用法:水煎,分别在早晨和晚上服用,每天一剂。 说明:选经外穴肾脊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同时刺入双针,分先后将两针刺进皮下2~3寸,有针感后留针20分,每天1回。要注意的是,如患有肾炎、怀孕、脊柱结核、严重皮肤感染,禁用针法。 方7组方:黄耆250g,党参182g,生白术182g,当归182g,熟地黄128g,半夏128g,香附128g,麦冬128g,茯苓64g,五味子64g,白芍64g,益智仁64g,补骨脂64g,胡桃肉64g,陈皮64g,牡桂64g,甘草64g,砂仁22g,木香22g,干姜15g,大枣10枚。 可治:肾下垂。 用法:各药研为粗末,用麻油煎熬,黄丹收,贴于脐下。 方8组方:黄柏10g,茯苓10g,苍术10g,当归10g,防己8g,萆薢8g,怀牛膝15g,木通6g,生甘草6g。 可治:肾下垂,腰疼缠绵,遇热反加重,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水煎,分别在早晨和晚上服用,每天一剂。 方9组方:桃仁10g,当归10g,川芎10g,怀牛膝10g,香附10g,独活10g,炙甘草6g,红花6g。 可治:肾下垂,腰疼如刺如刀割,痛有定处,拒按,舌暗,苔薄白,舌边有瘀斑,脉弦涩。 用法:水煎,分别在早晨和晚上服用,每天一剂。 方10组方:炙黄耆15g,党参12g,茯苓12g,香附9g,白术9g,全当归9g,炒白芍9g,丹参9g,益智仁9g,巴戟天9g,炙甘草3g,柴胡3g,炮姜炭3g,升麻2.4g。 可治:肾下垂,胃下垂。 用法:水煎两回,药液混合后分别在早晨和晚上服用,每天一剂。 方11组方:制附子(先煎)10g,黄耆30g,党参15g,升麻10g,益智仁12g,补骨脂15g,炒杜仲24g,仙灵脾24g,巴戟天15g,牡桂5g,桔核15g,荔枝核15g,菟丝子30g,白术15g,炙甘草3g。 加减:缩阴者,加艾叶炭10g,小怀香10g。 可治:肾下垂。 用法:水煎两回,药液混合后分别在早晨和晚上服用,每天一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