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洋插旗】忽必烈的海洋大国梦

 屠龙圣骑士 2018-04-22



元帝国原本已经将自己的旗帜插满了几乎整个亚州大陆。但在自大而贪婪的忽必烈看来,不断扩张与插旗是理所应当的分内之事。日本的两次折戟,只能算是意外。于是毗邻南洋的一些国家也就接连遭殃了。但与大陆上的邻居们不同,元朝在南方战线上始终难以斩获。


招惹大国的羸弱小邦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一月,经过多日的海上航行,大元“占城行省”右丞“唆都”率部抵达占城港。这座大港东南环山,北临大海,由五座小港组成。港内西侧还有一座木城,周长二十余里,设置了一百多门回回炮防御。唆都没有冒然发动攻势,他先派都镇抚李天祐和总把贾甫招降占城,但前后七次全部失败。到十二月,又找来真腊国(柬埔寨古国)使者鲁蛮前往招降,结果得到的却是占城方面的一口唾沫星:“已修木城,备甲兵,欢迎来战。”




说起这场战争的起因,《元史》描述得颇为古怪。占城本是越南南部的一个小国,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到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间,占城王一直向元朝纳贡称臣。双方相安无事,未见有过外交冲突。但当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时,占城王子“补的”却突然翻脸,不仅拒绝向元廷臣服,还把元朝途径占城的外交使节通通扣押。忽必烈大怒,命唆都统兵征讨,还非常良心地表示:“老王无罪,造反的是他儿子。我大军只需抓捕祸首,不要杀一个无辜百姓。”


按说占城又不与元朝接壤,反元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就算王子补的想造他爹的反,也犯不上拉大元当对手。占城向中国称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在突然敌对起来,莫非真是“思恋中华,鄙视蒙鞑”所致?《元史·占城传》对此并未给出明确解答,但我们却能从一句看似不起眼的陈述中找到线索:“朝廷以占城国主‘孛由补剌者吾’曩岁遣使来朝,称臣内属,遂命右丞唆都等即其地立省以抚安之”——忽必烈这是想把占城变为直辖行省的节奏。




也难怪占城会翻脸咬人。本来大家就只是名义上的君臣,平时我喊你一句大哥,你跟我做做生意,面子上过得去就OK。自家的事情,肯定还得自己来管。奈何忽必烈的想法与汉唐宋的君主完全不同,光是朝贡关系根本满足不了他老人家的欲望。控制占城,进而征服南海诸国才是最高战略目标。占城王心中不乐意应允,但又不想把脸皮彻底撕破,就归咎于儿子补的“负固弗服”。《元史》中提到,占城王“孛由补剌者吾”亲自率兵屯守在行宫应援木城,说明元朝对真实情况也心中有数。但吞并藩属国,毕竟是对原有朝贡体系的越界行为,所以双方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我要拖死你


既然用舌头解决不了问题,那就用牙齿咬吧。至元二十年(1283年)正月,“占城行省”传令军中,决定于十五日半夜开始攻城。元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同时推进,合计约使用了5000兵力,天明时才抵达城下。木城守军见元军兵少,大开南门,派出万余人迎战。一时间矢石交下,象马奔腾,双方从早晨激战到中午。占城军人数虽多,却不及元军精锐,被杀得四散奔逃。元军一举攻克木城,占城王只得丢弃行宫,烧毁仓廪,与群臣逃入山中打起了游击。




占城本来就是小国,又穷又弱。占城港战役已经是其动员规模的极限,就算再聚兵与元军抗衡,也无可能取胜。但元军跨海至此,缺乏后勤补给。只要占城王躲得够深够久,元军在战略上就有被拖垮的危险。双方都很清楚,原本激烈的正面角力,已经变成了一场尔虞我诈的躲猫猫。


关于这场躲猫猫的具体过程恕不详述,大体上无非是占城王突然得了一种“被元朝人看见就会死的病”。虽然又是献降又是纳贡,但就是无法与“占城行省”的官员碰头。元朝官员则一再对占城王的病情表示关切,但不管派出多少使者慰问,就是没机会看到占城王。两边从至元二十年(1283年)正月一直耗到二十一年(1284年)三月,期间占城还派奸细把行省官员耍得团团转。最后因元朝方面实在耗不起,接替唆都的万户忽都虎主动妥协,占城王才于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四月奉表臣服。至于元廷在占城设立行省一事,只能以“呵呵”收场。


深入爪哇


虽然对占城的征服以失败告终,但忽必烈大帝的野心岂能止步于此?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廷以爪哇“刺诏使孟右丞之面”为由,集合福建、江西、湖广三省精兵5000人,大小海船500艘,从泉州出发开赴南海而去。显然,元军这次出征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羞辱元使的爪哇国正值“新柯沙里王朝”的统治之下,势力范围远及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几乎控制了东南亚所有的贸易中转港口。在宋元时期,海上丝路的贸易额已显著超过陆路。忽必烈控制东南亚海上贸易的企图,昭然若揭。




有趣的是,当元军于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正月抵达爪哇国时,爪哇的政局已经变天。叛臣“哈只葛当”推翻新柯沙里王朝,重建了被灭亡的“谏义里王国”(即葛郎国)。爪哇国内只剩下新柯沙里王朝的女婿“土罕必阇耶”,还在继续和“哈只葛当”对抗。此种情势下,土罕必阇耶见风使舵,向元军“举国纳降”,并建议联合攻打葛郎国。元军远道而来,本就急需当地人协助,怎能不同意土罕必阇耶的计划?但令元朝将官们料想不到的是,土罕必阇耶最终不仅借机灭亡了葛郎国,还趁势把元军赶出了爪哇。


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三月七日,元军先击败了一部分攻打土罕必阇耶的葛郎军队。之后又于十九日,兵临爪哇国首都答哈。《元史》称哈只葛当集合了十万士兵迎战元军,结果连败三阵,溺死数万人,被杀五千余人。此说恐怕是元军将领的吹嘘之词,因为以爪哇的国力,不太可能有调集十万人作战的资本。不过胜利确实属于元军,元朝和爪哇的史料在这方面口径统一。哈只葛当见大势已去,当晚出城投降。


白忙一场


元军灭了葛郎国,又扶持了土罕必阇耶,本应是喜剧结局,满载而归。但土罕必阇耶却和占城王一样,翻脸比翻书还快,突然攻打起元军来。元军不敌,且战且退,行了三百里路方能登船返国。士卒死伤达三千余人,损失惨重。关于元军战败的具体原因,《元史》所述不详。参考爪哇史料,应是中了土罕必阇耶的计谋。



然而,最令我们疑惑的却是土罕必阇耶为什么会背信弃义。爪哇国和元朝通好已久,虽然有过羞辱元使这样不愉快的经历,但毕竟是前朝闹出的是非。土罕必阇耶作为新王朝的主子,又是靠元军上位,照理说跟元朝修好还来不及,何以非要给自己找不自在?而且爪哇国在驱逐元军后迅速派出使者,和元廷又修复了关系,简直自相矛盾。《元史》对土罕必阇耶叛变的原因只字未提。爪哇方面的史料则称元军要抢夺爪哇公主,其内容太过玄幻,可信度不高。很明显,双方都在刻意回避这个问题。一种比较符合逻辑的解释是,大元朝多半是老毛病发作,又惦记着干预爪哇国内政了。而土罕必阇耶既想和元朝维持交往,又不愿受制于元朝,所以才出此下策,驱赶元军。


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也就是征讨爪哇失败的第二年,忽必烈病逝于大都。他制霸南海的梦想彻底破灭,而他的后代也再未对南海派出过任何舰队。虽然元军的战斗力不可谓不强,但糟糕的征服理念、集中的管理体制却无法将战斗力转化为相应的回报。二百多年后,反倒是人力不济的欧洲殖民者在南洋站稳脚跟,甚至把影响力传播到了中国本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