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粮食连年丰产为什么还进口?现在连印度都想卖大豆给我们

 每日粮油 2021-03-05

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历史第二高产年 2018年有望继续增产

每日粮油4月20日消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7-2018)》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市场与贸易研究室主任李国祥透露,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增产0.3%,是继2013年中国粮食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以来连续5年稳定的生产能力的呈现,是历史上第二高产年,标志着中国粮食等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地迈上新台阶。

预测2018年粮食总产量将超过6.2亿吨,可能达到6.25亿吨,比2017年增产1%左右。

当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大家更关注的是为什么我国粮食连年增产还要进口那么多?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突破1.3亿吨,稻米和大豆等品种的进口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水平。

分品种来看,目前进口量最大的为大豆品种,2017年的大豆进口量达到9553万吨,占整个进口量的73%,而大豆进口主要用来满足我国养殖业发展所需的蛋白饲料和人们日常的食用油消费。

在主粮进口方面,小麦玉米稻米的进口量虽居全球第一,但占国产消费比重却不大。其中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分别为国内产量的1.9%、3.4%和1.3%。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大豆进口不同,主粮品种的进口主要是因国内外价差或品种内品类的调剂,比如进口的泰国香米、加拿大红小麦等,而玉米及越南等国的大米进口则完全是因为国内外价差。

以上四个品种的进口量达到1.07亿吨,仍有约3000万吨的其他杂粮作物的进口。因此,我们在理性分析的同时,也必须承认,我国粮食供应的多样化正在面临威胁。

从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推行主粮扶持政策,先后实施了托市和临储收购,从而确保我国主粮作物连年增产,确保了主粮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但同时,一些小品种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在大幅下降,特别是以大豆为代表的蛋白类作物进口庞大。

抛开进口量最大的大豆,目前我国高粱进口也位居全球第一,大麦、DDGS进口量也居于全球进口的前列,这些作物最大的特征就是单产低、主要用来满足国内饲料养殖需求。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品种是玉米。

近年来我国玉米库存出现大增,去库存的呼声很高。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随着近两年去库存的执行,玉米深加工业获得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玉米淀粉总产能近4000万吨,预计2018年我国玉米消费还有1500万吨的增长空间,其中饲料需求增加500万吨,其他1000万吨主要为深加工需求。

而与之对应的是,2017年我国玉米市场通过临储拍卖5000万吨才满足市场需求,2018年在刚刚过去的两周时间,我国临储玉米已经成交了1100多万吨,玉米年度供需形势正在转向偏紧格局。

总而言之,在主粮方面我们有绝对的优势,但在饲料领域方面,还需要我们对外寻求更多的资源。

其他方面,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针对部分库点在政策性粮食收购过程中以陈粮顶新粮的问题进行了通报,从之前的小麦托市到随后的玉米去库存,再到现在的稻谷品种,三大主粮作物在这一方面无一避免。

从下月开始,我国将陆续进入稻谷、小麦收获期,新一轮的托市收购又将启动。

国产大豆生产不尽人意 连印度都想卖大豆给中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印度是远远不能和我国相比的一个一直想赶超我们的国家,但就是这样的国家,其国家转型委员会副主席表达了印度想对华出口大豆和糖的想法。

其实,随着近段时间中美之间大豆贸易陷入不稳定的焦虑之中后,不仅仅印度相对我国出库大豆,另一大豆主产国巴西也表达了对我国大豆加大出口的意愿,巴西大豆商还提出了巴西大豆比美国大豆性价比更高的理论,其原因在于巴西大豆含有更高的蛋白质。

不过,据每日粮油了解的到的消息显示,印度大豆产量约为1000万吨,和其主要出口品种大米相比,其大豆出口量很少(主要出口用来养殖的豆粕,和印度饮食相关),此外,近段时间随着我国大豆采购的增多,巴西大豆进口升水已经涨至历史高位(即在参照CBOT价格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金额),大豆进口成本陆续上涨。

同时,对于国内非农业领域专家提出的转向俄罗斯进口的言论,每日粮油只想告诉大家,俄罗斯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可供种植区域有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却从未是大豆的主要出口国,而这几年虽然一直在能力加大大豆种植,一是限于人力,二是可种植面积,对我国的大豆出口连100万吨都未有超过。

考虑到当前阶段我国主要进口大豆来自巴西,而美国大豆的采购时间在每年10月份之后,也就是说,真正的考验国产大豆市场的是在约半年之后的秋季。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寻找粮源显得尤为重要。

在外部因素皆不稳定的情况下,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将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我国大豆主产区即将迎来春播,与此同时,玉米也将迎来春播,因此,大豆和玉米为耕地上的竞争关系。

为鼓励东北主产区更多的种植大豆,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已经明确表示,今年种植大豆政策含金量高:一是东北地区粮豆轮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二是东北地区今年大豆生产者补贴的标准将高于玉米。

而从我国当前粮食品种的供应结构上来看,玉米库存大约有1.8亿吨,且大部分粮食未2014-2015年产的,已经保管了两三年时间,去库存形式严峻。而我们近来也看到,每周700万吨的临储玉米拍卖,已经将玉米价格的上涨势头限制在了一个政策预期价位上。

但尽管如果,来自更多的民间机构,依然认为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回升的概率更大。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大幅下滑,进口量为566万吨,不过1-3月累计进口1956.7万吨,累计同比增加0.2%。

在国内市场,今年春节之后,国家储备的大豆收购价为每吨3600元,较之前每吨上调了50-80元,收购价的小幅上升,带动大豆价格小幅的回升。但同样来自官方的数据却显示,截止3月31日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入统数量仅为410万吨。市场明显处于优价无市的状态。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以来吉林、黑龙江相继发布大豆收购补贴政策,对于企业收购大豆给予300元/吨的补贴,若按照3600元的价格基期计算,东北国产大豆至少有200元/吨的上提空间,但实际情况,市场并未有变化——而与此种状况相同的还有玉米市场。

不过,总体来看,如果当前调控措施得当,国产大豆产量实现大幅增加、应对秋季市场供应的问题应该不大。按照美国大豆进口数量约为3300万吨来计算,考虑到周边巴西、加拿大等国大豆进口量实现小幅提升,那么国产大豆产量如果能再提升1000万吨,那么秋季大豆供应将不成问题。

按照亩产150公斤大豆计算,再提升1000万吨将需要占用现有耕地约6700万亩,也即意味着玉米产量调减6700万吨——而按照当前1.8亿吨的玉米产量,我们有两年的时间重新调整大豆产业结构。

这里面包括:1.加大对新兴大豆出口国的市场引导,实现大豆进口国的多元化;2.改善居民消费结构,避免过度浪费和不健康饮食;3.调整国内农业机构,避免对主粮作物的过度支持(目前小麦、玉米、稻谷均面临去库存压力);4.适当降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出口,腾出更多的土地实现农业种植的多样化和平衡发展。

当然,要做好以上这些,不能等靠要。

就目前状况而言,由于在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中,虽然有政策补贴的支持,但遗憾的是当年选种大豆的农户在2017年秋季并未获得理想的收益,加上虽然当前玉米市场陷入下跌行情,但自2017年以来玉米价格整体属于上行态势,一些有益于大豆种植的信息需要提前释放。

比如,在增加大豆生产者补贴方面,应提前给农民吃上定心丸;再比如在企业补贴方面,目前进口大豆进口成本已经上涨的情况下,给予补贴却没有上涨的国产大豆显然说不过去。

以上观点仅为每日粮油的个体意见,仅供各位专家参考,也欢迎留言交流,促进中国粮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注:如果觉得此文有价值,欢迎打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