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飞天浮雕集萃,收集不易!!!古拙质朴中透着飘逸灵秀

 CZi5 2018-04-23



中国古代飞天浮雕


飞天作为佛教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形象

最早起源于印度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

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

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

他们本是一对夫妻

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


巩义石窟飞天 北魏


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

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

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

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

男女不分,职能不分

合为一体,变为飞天



飞天伴随佛教东传进入中国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飞天成为中国佛教石窟绘塑造像中习见题材之一

常作飞行虚空状

多出现在窟顶、窟门、龛楣、坛座

佛像背光和经变、佛传故事的壁画中


北魏-东魏 托塔飞天、伎乐飞天



东魏-北齐 伎乐飞天


由于受古印度佛教、古希腊神话和

中国道教三种文化

相互渗透和长期融合的影响

其形象由最初的稚拙沉重

变为全盛时期的飘逸婀娜


东魏-北齐 托塔飞天


东魏 托塔飞天


东魏 托塔飞天 伎乐飞天


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

飞天艺术不断吸收本土文化的滋养

外域色彩日渐淡化

民族风格逐渐浓厚

最后发展成为完全中国化的飞天

其造型主要借助流动的祥云和飘曳的

衣裙、彩带而凌空飞舞


北魏 飞天、飞龙、化佛


东魏-北齐 伎乐飞天


北魏-东魏 高浮雕飞天


石窟中的飞天造型

以北方鲜卑族的粗犷豪放的风格为主导

吸收借鉴古印度艺术和中原文化

形成既粗犷厚重又轻盈端庄的风格特色

飞天以浮雕形式

凿刻在窟顶、佛龛两边

龛楣、拱门上部及两侧等处


北魏-东魏 托塔飞天


北魏 麦积山石窟 伎乐飞天



早期的飞天

通常头戴花冠

身着通体长裙

身体微曲飞行

身姿稚拙端庄

给人以淳厚质朴之感


麦积山 飞天



后期的飞天整体雕刻较为粗犷

双足收敛,腰身纤细

姿态更加轻盈,飘逸传神

所挽飘带富有韵律的动感

内含高雅洒脱之意蕴


云冈石窟 飞天


东魏 持钵飞天 公元六世纪

山西天龙山第2窟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东魏 持钵飞天 公元六世纪

山西天龙山第2窟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东魏 持钵飞天 公元六世纪

山西天龙山第2窟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东魏 持钵飞天 公元六世纪

山西天龙山第2窟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东魏 持钵飞天 公元六世纪

山西天龙山第3窟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东魏 持钵飞天 公元六世纪

山西天龙山第3窟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东魏 持钵飞天 公元六世纪

山西天龙山第3窟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东魏 持钵飞天 公元六世纪

山西天龙山石窟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东魏 击鼓飞天 公元六世纪

山西天龙山石窟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东魏 公元六世纪

手持莲花花蕾和钵的飞天

山西天龙山石窟第3窟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北魏 公元500-524

携带香炉的飞天

龙门石窟


北魏或东魏 飞天演奏长笛铜像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魏或东魏 飞天打钹铜像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魏或东魏 飞天演奏琵琶铜像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魏或东魏 飞天演奏竖琴铜像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魏或东魏 飞天击鼓铜像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云冈 飞天



云冈石窟 飞天


云冈石窟 飞天


云冈石窟 飞天


云冈石窟 飞天


云冈石窟 飞天


云冈石窟 飞天


云冈石窟 飞天


北魏

云冈石窟 10窟

明窗上部的浮雕飞天


云冈石窟 飞天



唐代 飞天浮雕

中国河南安阳修定寺塔


北魏

云冈石窟 34窟

西壁飞天




北魏

云冈石窟 15窟

西壁小龛伎乐天


唐 龙门石窟

看经寺窟顶供养飞天



北魏 龙门石窟

莲花洞飞天


巩义飞天





巩县石窟飞天


北魏 

巩县石窟  藻井飞天




看经寺飞天


北魏 龙门石窟

莲花洞飞天


北魏 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飞天


北魏 飞天



北魏 伎乐飞天















北宋

安岳圆觉洞 第10号窟左壁浮雕飞天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